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想想副刊
想想副刊
歷史書寫
教育文化
,
歷史書寫
涂豐恩
10 月 16,2012
苦悶的時代與歷史的出口
這是個苦悶的時代嗎? 不久前,一篇名為「庸俗時代的民主紀實」在網路上快速流傳著。作者──一位中央研究院的學者──描述了他在立法院的負面經驗,並就此對台灣的政治運作有所感嘆。文末,他寫到:「這苦悶的庸俗,就是現此時台灣政治的基調,它正如此明晰而巨大地壟罩在島嶼的上空。」 作者大概是有點不滿,有些情緒,因而下了這個結語。但文章出現不久,旋即引起了強烈爭論,包括來自立院的記者,...
歷史書寫
,
司法人權
林世煜
10 月 16,2012
「兒至死,以天下為己任」
1959年,江炳興先生,和吳俊輝、黃重光等台中一中學生,組織「自治互助會」。不久與高雄中學陳三興,以及施明德、蔡財源等人合併,組成「台灣獨立聯盟」。蔡、施、與江等人在高中畢業後,投入陸軍官校。1962年春末,組織為人出賣,全員數十人陸續被捕。其中陳、施判無期徒刑,蔡十二年,江十年。 1970年2月8日,泰源事件爆發。此事在獄中籌謀甚久:計劃在島內爆動,製造跨國新聞事件,...
文化研究
,
書評書介
,
歷史書寫
吳叡人
10 月 06,2012
書評:命運之書:《婆娑之島》
Sic ludit in humanis divina Potentia rebus (人間之事每為造物所玩弄) ...
書評書介
,
歷史書寫
嚴婉玲
9月 23,2012
舌頭:評《我的青春 我的FORMOSA》
Lingua,拉丁文的舌頭,英文language(語言)的字源,而語言的作用是對話。《我的青春 我的formosa》作者林莉菁以舌頭割舊縫新的意象表達她對母語被閹除的憤怒,也顯現她對於語言與文化被取代的焦慮。 全書記述獨立卻彼此關連的成長記憶, 試圖拉出一條線性的軸,藉由小女孩成長過程中不斷遭遇的文化衝突與自我辯證敘說政治上的個體覺醒歷程,即「成為台灣人」的歷程。...
歷史書寫
,
中國問題
楊憲宏
9月 18,2012
中國也要轉型正義 清算毛澤東的歷史機遇
十八大是中國是否能夠走向民主自由,最關鍵性的一次大會,而中國內部民意沸騰也到了空前的狀態。習近平、李克強接班固然是重要的過程,可是大多數的中國老百姓,希望藉著權力移轉的進程,將過去的冤錯假案一併得到平反,歷史性的真相得以宣告,轉型正義有伸張的機會。 六四事件是眾人心中的痛,法輪功議題是不能不面對的罪業,更重要的是,十年文革所切割的歷史傷痕,至今仍未清楚交代。最近成都重慶地區「46位歷史老人...
歷史書寫
,
主權兩岸
,
中國問題
許知遠
9月 09,2012
魯迅與「洗腦」
一 十號的風球過去了,雨忽大忽小,卻從未中斷,整整一周,香港浸泡在令人發狂的潮濕裡。此刻,豔陽高照,我斜躺在沙田矮山下的長椅上,曬一曬發霉的身心,讀星期日版的《明報》。 這張報紙早不復查良鏞時代的風味,知識人的立場、文人的雅趣,政治、文學與新聞的曖昧地帶,都隨那個緩慢的舊時代消亡了,只有週日版尚清新可讀。 “Impatience is a virtue”——...
教育文化
,
書評書介
,
歷史書寫
米那娃之梟
9月 08,2012
縫上新舌頭的失語---讀《我的青春 我的FORMOSA》
書名:我的青春 我的FORMOSA 作者:林莉菁 出版社:無限出版 作者簡介 林莉菁,1973年生,屏東人。台大歷史系畢業,曾修讀插畫家陳璐茜的課程,後從事插畫創作。 1999年赴法求學, 先後就讀於法國安古蘭藝術學院漫畫組與炮提葉動畫導演學校。2007年入選法國安古蘭國際漫畫節新秀獎,二○○八年作品於俄國Boomfest漫畫節獲獎,...
教育文化
,
文化研究
,
歷史書寫
陳安琳
9月 07,2012
龍應台的同理心,沒有說服我
八月二十八日去聽了龍應台在George Washington University的演講後,突然感到身為一個二十出頭歲台灣年輕留學生的孤獨於徬徨。 台灣無法以政治形式嶄露於國際舞台,但那天,龍應台以軟實力做主題,仍是以文化包裝了政治訴求。她不談主權、不談國內政治,談台灣將儒家思想現代化的民主,清楚的將台灣與中國畫下區分線。 但她不獨斷的批判中國,只是溫溫的道出中國缺乏的,...
教育文化
,
歷史書寫
馬赫.起南
9月 04,2012
台灣學生該學什麼樣的日治/據史?
打開歷史教科書,只要比較所謂的清朝與日治/據兩個部份,就會發現一個很明顯的相異處:我們學習了台灣清季的內地史(內地/métropole,即宗主國),但日治/據的內地史就毫無涉獵。如果,我們承認日本國對二十世紀台灣之影響重大,遠甚於清國之於十九世紀的台灣,那為何反而要避免去了解當時的日本呢? 這樣的選擇性學習,絕對是來自筆者在《台灣學生該學什麼樣的中國史?》一文中所批判的天朝觀,...
教育文化
,
歷史書寫
,
主權兩岸
馬赫.起南
9月 03,2012
台灣學生該學什麼樣的中國史?
歷史教科書的討論從來就不會只停留在純知識的層次上,因為這些白紙黑字也是灌輸身份認同最有效的途徑;「歐洲委員會」(Conseil de l'Europe)為培植歐洲認同,曾插手各國的歷史教學,而引發論戰;西班牙在確定支持複數認同後,近年便將高中歷史課綱35%的制定權,交予各省依其地方觀點自定。在台灣,過去我們一直有中國史的教學應佔多少比例的爭議。 到底台灣學生該學什麼樣的中國史? 儘管...
‹
…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