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想想副刊
想想副刊
歷史書寫
歷史書寫
張肇烜
11 月 06,2018
【人心人術】辭世十二周年!懷念永遠的青天——陳定南
「如果討人喜歡與受人尊敬無法兩全,我寧願受人尊敬。」陳定南曾這麼說。本月是陳定南辭世12周年的紀念日,當台灣社會正逢選舉、「拚經濟」的同時,格外令人懷念起永遠的青天——陳定南⋯⋯ 曾有網友在PTT詢問大家:「最希望哪個名人復活?」拿下第一名,最多人希望他復活的是有「現代包青天」、「陳青天」之稱的前法務部長陳定南。 本月是陳定南先生辭世12周年的紀念日,台灣又要選舉了,...
歷史書寫
江昺崙
10 月 31,2018
【半線想想】百年小鎮的故事(上)
在彰化做社區營造的時候,有時候會聽到地方鄉親說:「我們這裡就是鄉下地方,沒什麼特色,發展不起來。」 因為長期城鄉發展不均,加上一些媒體傳播的歧視言論(例如「某某地區又老又窮」等等),所以地方鄉親都有一種原生的自卑感,認為城市就是比鄉下「高級」。但這就是地方創生第一步要去進行的——找出地方原創的、有趣的人事物產及天然環境,變造成可以交換的產品,...
文化研究
,
歷史書寫
邱振瑞
10 月 02,2018
【日晷之南】明治維新中的廢佛運動
對於置身在積弱不振的困境中,試圖藉此重新崛起的國家而言,他們都面臨改革的呼籲,無論是漢語語境中的「變法」,抑或帶有強烈的現代性政治意涵的「革新」,這個動詞自始至終具有尊貴的身份,並被賦予絕對的正當性。這種正當性一旦獲致,它就能進行合法性的暴力,鋪天蓋地的掃蕩,壓平所有反對的勢力,為自己冠上神聖的名號。進一步說,道德法庭不能審判它,而它卻能以正當性之名,抹消它們認為和定義的反動惡行。...
歷史書寫
江昺崙
10 月 01,2018
【半線想想】地平線上的女性心聲與新生
原本半線想想第二集要講彰化的區域地理因素,但這中間發生了一件很重要的小事,就是科學家居禮夫人要在課綱內正名為瑪麗・居禮的事情,引發了各方爭論,因此我想插播來談一集在彰化發生的,台灣第一次的女性運動。 我們知道,瑪麗・居禮是放射性物質研究的先驅,特別是發現了「鐳」元素(Ra),她分別在1903年、1911年獲得諾貝爾獎。女性要獲得諾貝爾獎,首先要接受高等教育,...
歷史書寫
何蕙安
9月 24,2018
「身為德國人,你感到自豪嗎?」 德國人的納粹歷史印記
我的先生Markus第二次來台灣時,我們去公館剪頭髮,全程交給設計師打理。我覺得他的新髮型看來清爽,但明顯感覺到他的不自在。 他當晚發了照片給他的媽媽。媽媽的回饋很直率:哇,好像希特勒! 國內時不時傳出誤用納粹符號、扮演納粹的新聞,部分當事者在被揭露後仍依然故我,漠然不覺有何不妥。我想起了這段三年多前的故事。 我的想法是,我們所受的教育欠缺了對這段歷史的探究。...
歷史書寫
,
電影戲劇
尼特
9月 18,2018
不只要說完整,還要說好一個故事:從海島演劇《回憶的華爾滋》談歷史改編
張常美被捕的那一刻,一片枯黃的樹葉靜靜飄落在舞台前。 海島演劇於蔡瑞月舞蹈研究社演出《回憶的華爾滋》,改編自張常美、丁窈窕及施水環的受難經過,呈現白色恐怖時期女性受難者的樣態。戲劇開頭,四對白衣舞者優雅地跳著華爾滋,背景是悠揚且歡愉的英文老歌。舞蹈甫歇,其中兩個舞者——施水環與丁窈窕——開始討論臺北郵局的新工作,即將離開家鄉的兩人依依不捨地說:希望以後能再一起跳舞。 故事線一轉,...
歷史書寫
張肇烜
9月 11,2018
【人心人術】台灣是我家!瑞士來的布素曼修女遺願要當台灣人
「台灣就是我們的故鄉,這裡是比瑞士還要美麗的國家,我們要埋葬在台灣......」瑞士來的布素曼修女曾這麼說,奉獻台灣47年,布素曼修女生前有一個願望:「我想留在台灣,擁有一張台灣的身分證。」可惜,今生她的願望沒能夠實現...... 「哪裡有需要,我們就往哪裡去。」具有護理師執照、瑞士來的布素曼修女(Martin Ella Bussmann)因為這個信念,她毅然離開瑞士,...
歷史書寫
邱振瑞
7 月 24,2018
【日晷之南】綠紅紙上的題簽——佐藤春夫
正如字面所示,「文學史家」在文學史中論述作家及其作品,著重於作家的思想性、文學特質、表現技巧,以及作品對於後世的影響等等。除此之外,我們若想知道作家的八卦和隱諱私事,甚至更毒舌似的批評,其任務似乎就落在文壇外史或者作家日記的鐵肩上了。更準確地說,它們是不宜公開的,只留給好奇的讀者不辭辛苦來挖掘。在正史中看不到的事件,例如,佐藤春夫和谷崎潤一郎的換妻事件,在這領域都能得到呈現。不過,...
文化研究
,
歷史書寫
張肇烜
7 月 17,2018
【人心人術】來台64年的新台灣人!李智:台灣是最美麗的地方
來台64年,年輕時就從義大利來到台灣的李智神父,今年已經92歲了,只要身體許可,他還是時常到醫院、急診用獨特帶有宜蘭腔的台語,關心病患、家屬與醫護人員。去年李智終於獲得台灣身分證,來台64年後,他終於成為「新台灣人」...... 64年前,他從義大利來到台灣,那年是1954年,義大利年輕人Rizzi Giovanni決心忍捨親情,來到陌生的土地。 來到台灣之後,...
歷史書寫
張肇烜
7 月 03,2018
【人心人術】荷蘭來的台灣人!畢耀遠:我是台灣人,這裡是我的家
「愛這塊土地,不用多說什麼,做就是了!」他從荷蘭而來,卻把一輩子都奉獻給了台灣,募款建醫院、蓋學校,直到現在畢耀遠神父95歲了,他仍在台灣這塊土地上奉獻著,他說:「我是台灣人,這裡是我的家⋯⋯」 「愛這塊土地,不用多說什麼,做就是了。」 距今60多年前,在荷蘭小鎮舉行晉鐸彌撒,那一天,有位剛晉升神父的年輕人Mr. Pierrot,之後他將來到一個陌生的東方島嶼,叫做台灣...
‹
…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