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想想副刊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文化研究
邱秉瑜
8 月 11,2013
在德國國會遙想台灣立法院
在柏林,參觀了德國國會大廈,19世紀末落成的建築宏偉非常。英國建築師諾曼福斯特在上面設計了玻璃拱頂後,國會更成了德國主要觀光景點。我參加的是每週二的英語導覽,上網報名,免費,含屋頂參觀。我一到,報了名字,工作人員與志工一個接著一個「無縫接軌」領我進入議場,流程設計順暢。真人講師帶有德國腔調的英語流利且妙語如珠。離開前,也有英文小冊子可供拿取。 德國國會網站 相較之下,...
文化研究
雨蒼
8 月 06,2013
華人文化傳統的惡性循環(四)
(接續) 如何打破惡性循環 不能否認,儒家對於精神層面的境界非常崇高。「天人合一」、「反求諸己」及「無入而不自得」等觀點在追求心靈的寧靜及個人修養上相當不錯。但是作為政治架構,儒家和法家的許多理論反而容易遭到專制統治者的濫用,成為教化和愚民的工具。外儒內法的政治架構對於維護專制制度的穩定性也具有相當大的助益。這些理論並不強調如何爭取個人該有的權益,也不鼓勵人們思考制度上的不合理之處,...
文化研究
雨蒼
8 月 05,2013
華人文化傳統的惡性循環(三)
(接續) 不鼓勵思考 除了階級制度以外,華人還有一個很可怕的問題:理盲和濫情。這來自於中國歷來不鼓勵獨立思考的文化傳統。 古代的四書五經內容常常是一個狀況,一個結論。有時候是對話過程,但是卻沒有思辯過程。在中國的四書五經中,找不到多元化的觀點和討論,也難以找到思考的過程。歷屆的儒學重視所謂的師承,弟子要學習師父的想法,不鼓勵質疑或是提出對立的觀點;就算提出自己的觀點,...
文化研究
馮光遠
8 月 04,2013
【馮光遠的情書】我愛Karmann Ghia
第一次見到Karmann Ghia,是在大四的時候。 有天上學(輔大),經過漢口街一條巷子,在家咖哩店門口遇見她,才瞄第一眼,就被她的外型吸引住。那家咖哩店的老闆是位風姿綽約的熟女,她家咖哩飯是我在大學時期吃過的咖哩飯當中,味道最特別的一家(且馬鈴薯給得極大方),我直覺認為Karmann Ghia應該與老闆有關。 其實那條巷子也不是上下學必經之處,...
文化研究
雨蒼
8 月 04,2013
華人文化傳統的惡性循環(二)
(接續) 階級制度 有人說,民主的制度才能造就具有公民意識的人民;反過來說,專制制度就只能造就出具有奴性意識的臣民。專制講究的是一層一層的階級,因此階級在華人文化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中國的政治制度在秦始皇時確立,以法家思維訂立;而教化的儒家思想,則在漢武帝時由董仲舒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決定。 董仲舒之所以選擇獨尊儒術,恐怕是因為儒家思想大部份鼓勵不同階級,...
文化研究
雨蒼
8 月 03,2013
華人文化傳統的惡性循環(一)
“Common sense is the collection of prejudices acquired by age eighteen.” -- Albert Einstein 「常識就是人到十八歲為止所累積的各種偏見。」 筆者來到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本文簡稱中國。)工作,距今也約兩三年左右。初來到中國的時候,心中想到的是在台灣時印象中的中國人:大聲喧譁,...
文化研究
徐子軒
7 月 15,2013
年輕的中國與中國人:廣州隨筆
臨時受朋友所託,我在六月初的敏感時刻進入廣州處理商務。猶記20年前,第一次造訪中國的地方就是廣州,那時火車站前還睡滿了農民,機場內掛滿了代價而沽的字畫。2年前二訪廣州,或許拜辛亥百年所賜,新白雲機場的吞吐量一度超越浦東,廣東也已是最富裕的省份。這次,從機場到地鐵,APP顯示室外33度、體感40度,天氣很悶燥,但氣氛沒有甚麼不同。如同中國各大都市,也正不斷的成長,珠江新城的複式少則千萬人民幣起跳,...
文化研究
Quý Miêu
7 月 08,2013
台灣人,你為什麼不生氣(上)
離開台灣當遊子當了多餘年,法國、中國……。輾轉地,在越南住也三年了。假期往往回台探望親友,每回一次就越體會台灣:是「喧囂」二字。 當初要去河內生活,親友無不(打抱不平地)替我覺得委屈,一面倒地認為從進步的法國搬到「落後的」越南對我們會是折磨。今天我卻想說:多數情況下,我每回遊子回鄉,才是一種折磨。 這樣說,我其實是極其痛心的,台灣畢竟是我成長的家鄉。但今日繞世界一圈,...
文化研究
Mattel
6 月 15,2013
【週一想想】數字台灣:從BBS到WWW
今年春節前夕,有網友在臉書上預言大家的春節假期活動是:每天都在滑手機螢幕。的確,在台灣,隨處可見年輕人滑著手機螢幕上網路,顯見網路普及率之高,已讓台灣人的生活與網路綁在一起。網路有多重要?以現在台灣便宜行事的電子媒體為例,如果把台灣網路關閉,這些電子媒體應該就沒什麼新聞可以報導了;因為這些電子媒體,都是上網路找影片、抄新聞。 表一是台灣自1996年到2012年6月的「經常上網人口」...
文化研究
,
全球脈動
杜弘毅
6 月 12,2013
以至慈的阿拉之名 (下) - 從阿富汗女權探討普世價值
2008 年三月到五月間,坎大哈市遭受 36 次恐怖攻擊,學校被手榴彈摧毀。教師遭綁架和虐待,教科書被焚燒。2008 年 11 月 14 日,一群騎機車的男子向 15 名正在上學途中的女姓學童和教師噴灑強酸,造成許多人毀容甚至有生命危險。2008 年 12 月,在最南端的霍斯特省,一自殺炸彈攻擊殺死了 14 名正在領取畢業證書的學生。 諸如此類的悲劇族繁不及備載,...
‹
…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