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人,你為什麼不生氣(上)

友善列印版本

離開台灣當遊子當了多餘年,法國、中國……。輾轉地,在越南住也三年了。假期往往回台探望親友,每回一次就越體會台灣:是「喧囂」二字。

當初要去河內生活,親友無不(打抱不平地)替我覺得委屈,一面倒地認為從進步的法國搬到「落後的」越南對我們會是折磨。今天我卻想說:多數情況下,我每回遊子回鄉,才是一種折磨。

這樣說,我其實是極其痛心的,台灣畢竟是我成長的家鄉。但今日繞世界一圈,回家才發現其實寶島並不綠,處處聳立著新舊高樓,「發展」加速帶來城市的繁雜。

 

煩、雜

熟悉的傳統產業、小店鋪,被無數俗氣大理石堆砌的大型商場、辦公樓日漸取代,城市的記憶消失遁形。當法國、日本為他們老字號講信譽的百年老店驕傲時,我們的商家正在比誰收攤換頭家的速度快慢。

都市中,公園綠樹規劃的要求似乎沒有人在乎。做父母的沒有地方帶孩子散步,於是散心的地點改為室內商場與「地底下」街道。往日的稻田甚或昨日的綠樹、草坪、滑梯、鞦韆,化身為國內外各大中小品牌商家進駐的商場(一直默默地覺得這是一項多麼諷刺的「進步」呀!)。

我禁不住地想吶喊:孩子應該在草坪、在土壤上奔跑,在公園玩沙、玩水、玩泥巴,不應該是在各大商場亮滑反光的瓷磚地板上消磨時光!這幾年,台灣各大都市,迅速地往不見天日的地下城邦(地下街)模式發展,這一點我深深地沒有辦法習慣,總令人覺得窒息,總覺得想儘快從地下返回地面,看看天空(晴雲陰雨千變萬化、與世界相連的天空……)。

咱寶島因為父輩時期,急速工業化而帶來的各式污染,並沒有隨著「進步」而改善。反而變本加厲地,化身為台灣人認命生活的一部分。無數的機車把人逼退到無路可走的地步,引擎囂張地畫街、產生的噪音,人們對於各式不悅耳的聲音,逐漸無感。排氣管更抹黑了大家的肺部,讓廢氣成為了我們每日呼吸的氣體。

 

神不知,鬼不覺

台灣人認命地照單全收,全部沒有關係(真的是這樣嗎?)

從自己同胞認定「先進的台灣」離開,我無法接受「台灣人以個人之便利,處處破壞公共生活環境品質之事件的無感」的現象。當年,身在沒有自由的、戒嚴的空氣中,多數台灣人或許沒有選擇。但是今日:台灣人,你是為了什麼而能不生氣 !?

走在路上推著小兒嬰兒車、手中牽著稚齡的女兒要過馬路,即便燈號顯示行人為綠燈,路口依舊會有成百千的小轎車搶著右轉,無人停車禮讓帶著幼子的我。尤有甚者,有些機車更會近距離畫身駛過,這樣的例子在台灣時刻上演。

我回台一趟,不知多少次在馬路上大小聲咒罵汽機車駕駛者。須知不禮讓行人一事,在歐洲被視為是多麼地沒有教養,是會在大街上被群眾群起責罵的。但是在台灣,行人早已無感,駕駛越大型的車輛,就越享有優先通過權(註:這一點倒是和大眾所認知的「未開發國家——越南」的馬路風景如出一撤。嗚呼,哀)。

台灣大多數街巷內的街邊全數被各式車輛佔據,好不容易遇到人行步道可勉強推著嬰兒車走路,卻時刻有摩托車騎上「人(!)行」道呼嘯。帶著孩子的我必需眼觀八方,就怕一個掉以輕心,稚子便遭受機車無情地攻擊。

對我而言,最基本的市民禮儀是當騎乘機車經過人潮聚集之地(傳統市場、夜市、人行道上、住宅區的巷道裡)時,騎士「熄火(!)」下車「用推的」前進,這才是最起碼的對人行者的尊重。若我們有辦法從這一點開始做起,城市的面貌才能有改善的可能。再下一步談廢除機車也才有切入點,雖然今天談論在台北廢除(禁止)機車的點子會顯得如此天方夜談……。

沒有走出台灣前,會以為世上其它「進步」國家也是台北這個煩、雜的面貌。令人不得不深思的事實是,走過的不在少數的「進步」城市或國家,巴黎、倫敦、東京、京都、北京、新加坡、紐約、波士頓……,卻從未看過任何其中一個「進步」的城市存在著與台北一樣多的機車,且任其囂張擾眾四處放肆:大路上、小巷中、該是讓「人」行走的人行道上(老天,它們不叫「車」行道!)甚至是「公園裡」(我確確實實某日推著孩子們到板橋的某公園,卻被一機車騎士呼嘯至園內的行徑驚得啞然)。

一個真正進步的都會更應該因著公眾運輸系統的發達而使各式私人車輛大幅減少。我在東京街頭觀察到的就是其擁有非常少數的私家轎車,路上的車輛大多數是載乘公眾的計程車及公車。再舉北京一例,北京市內零八年奧運後,街頭早已禁止任何由燃料發動的「污染怪獸」機車,取而代之的是沒有噪音及空氣汙染的,各式電動機車及電動腳踏車。於是我不得不嚴厲地說,咱台灣還有什麼自詡「先進」的理由?!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