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文章分類
No name熱門
柯佳佑
1 月 12,2013
想想.台灣
我是一個生長在台灣,也深愛這片土地的年輕人。在懵懂青澀的以前,看見新聞播放外國人豎起大拇指,說著「Taiwan is beautiful」,會流下感動的眼淚;看見台灣人在國際舞台發光發熱、在國際賽事受到矚目,會流下激動的眼淚。在很多事情還看不清楚與不理解的時候,就已經懷抱著對土地的情感,因為長輩教導我們,台灣特殊的歷史背景與地理環境,能在大大的世界中看見小小的台灣身影,都令人感到無比欣慰與驕傲。...
音樂藝術
董恒秀
1 月 12,2013
交響黑金屬聽閃靈
天陰,無風,近晚,拿出冰箱裡的幾樣青菜準備沖洗。不是很喜歡作這種無聊的差事。必須有趣一點。嗯,陰寒的氣氛很適合聽閃靈。放「登基十年演唱會」CD第二片吧! 哇,洗菜時聽閃靈超過癮的! 「月光」的鋼琴編曲入耳,乾淨的琴音敲著某種神秘的月光聲,有著心跳般的抒情。接著節奏漸強,低音重重敲擊濃得化不開的黑,一聲砰然。抒情再起,緩流清清。然後砰!鋼琴結束。 沒有喘息的間隔,...
張勝涵
1 月 12,2013
如果社區營造是一盤炒麵
難得在家的晚上當然要窩在沙發上進行日本美食電波之旅,這次是介紹北海道一個以前很少人去玩的地方叫做北見市,節目開始三分鐘內就出現了滿是海鮮的鹽味炒麵與達人大叔,到這裡為止都還只是普通的真希望能馬上吃到的日本美食節目。 故事從頭說起。北見市是個小城,不到十五萬的人口數即使在地處偏遠的北海道也只排在第八,用臺灣的行政區劃標準來看,還算不上縣轄市而只是小鄉鎮。...
媒體觀察
許建榮
1 月 11,2013
【週五想想】反媒體壟斷?你必須知道的那隻中國黑手!
台灣學生反媒體壟斷運動蔓延全球,如今不少外國學者也加入行列守護台灣。雖然我們就法理來強調反壟斷的重要性,但我們必須更注意另一個關鍵,即是中國因素。中國自1990年代經濟崛起後即標榜「和平崛起」,但因為有充分的銀彈來影響他國,加上積極整軍備武,因此中國威脅論一直在西方發燒。 強勢干預他國內政協助屠殺異己 我知道台灣人健忘,所以必須先喚醒大家的記憶。 塔米爾之虎(...
中國問題
孟浪
1 月 09,2013
聲援南周 憶起兩首詩
(編註:「南方週末新年獻辭事件」引起中國各界聲援。詩人孟浪說:「錄舊作誌新事」,這兩首詩,分別寫於1991年10月和1989年9月,對於2013年的中國,依舊讓人深思。) 如夢中國初醒時 之一 正午的睡意也影影綽綽,這隻猛虎 吞噬我,直到天空布滿恐怖的晚霞 我不會說不是我的血還會是什麼 街上剛轟隆隆拖走了一個種族的屍首 被吃剩的手臂也在一起努力 猛虎的身影...
陳儀菁
1 月 09,2013
想想.台灣
台灣,一個我嚮往的國家,一個充滿了熱情和愛的國家。從一個外國人的視度來看這個國家,在這裡我看到了它的美,不論外表還是內在,它都充滿了愛。走過許許多多地方,讓我印像最深刻的莫過於台灣人親切的態度,在這裡,我從不擔心迷失方向,因為我知道,即使我找不到回去的路,只要隨便找人問,回去的路就在眼前。 這個以民為本的國家,讓我感受到身為他們人民應有的尊重,大家透過不同的方式踴躍的表達心中的意見,...
陳振東
1 月 09,2013
勞工低薪化 原因與破解之道 (下)
管理大師彼得杜拉克曾說,高管薪資比一般員工高20倍,企業經營長期會出問題。專欄作家安德森今年曾在紐約時報專欄寫到:自由未必越多越好(The Downside of Liberty)。他說道,美國總統傑佛遜在獨立宣言第二行標榜的人權,就是個人主義。傑佛遜在獨立宣言簽署38年後宣稱:利己並非道德的一部分,它是美德的唯一大敵。從60年代起,個人主義擴展成為自私利己,到最近金融危機才稍收斂。...
賴怡忠
1 月 08,2013
美中會進行第四公報協商嗎?
才揮別令人傷心痛苦的2012年,怎麼又出現美中要簽署第四公報的傳聞?不是在2011年初才傳出過但是沒有成功嗎?為何2012年11月美中各自的政權輪轉確定後,這個說法又出現了呢? 的確,目前並未聽聞美中要進行第四公報協商。但是種種跡象顯示,美中關係朝向這個趨勢發展的可能性,正在加強。 隨著美國重返亞洲的部署逐步升級,日、韓、菲、越、印度等國與美國的合作日趨緊密,...
林汝羽
1 月 08,2013
【徵文得獎作品】想想.台灣
如果要說一個家與國的故事,我的版本是從零開始。 少時由於家庭因素,我經常感覺自己是一個沒有家的人;再長一點入了中學,稍解一些國際政治情勢,才發覺自己的國家在世界上普遍不受承認。小學時經常覺得:「哇,生做一個美國人真好。他們國家就有迪士尼、有貌似開明自由的公立教育、世界名校、社會福利,可能滿街跑的都長得像大明星。」高中之後,第一次看描寫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電影;那時台海危機剛過去不久,...
文化研究
,
媒體觀察
周盈成
1 月 07,2013
【週一想想】哪來那麼多結構
如何看待新聞工作者當打手的問題,在去年夏天旺中集團修理黃國昌教授而大犯眾怒時,曾有相當的爭論。我想再談一談,是因為這個問題,我們還會隨時遇到,在這個不幸的媒體環境裡。 記者不配合上面指令,難道要丟掉飯碗?有人主張,為捍衛原則,不得不然;有人則認為,不該苛求作為勞方的記者,追究的重點在於整個結構、體制。這是之前爭論的主要命題,不僅在「走路工」事件,在置入行銷問題熱議時亦然。...
‹
…
795
796
797
798
799
800
801
802
80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