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工低薪化 原因與破解之道 (下)

友善列印版本

管理大師彼得杜拉克曾說,高管薪資比一般員工高20倍,企業經營長期會出問題。專欄作家安德森今年曾在紐約時報專欄寫到:自由未必越多越好(The Downside of Liberty)。他說道,美國總統傑佛遜在獨立宣言第二行標榜的人權,就是個人主義。傑佛遜在獨立宣言簽署38年後宣稱:利己並非道德的一部分,它是美德的唯一大敵。從60年代起,個人主義擴展成為自私利己,到最近金融危機才稍收斂。
 
因此,高管的利己主義造成薪資分配不均,是台灣基層薪資偏低的主因之一。台灣上市公司的高管經常是大股東,他們給自己高薪,並循私安排家人親戚當高管領高薪。裙帶關係算進來,薪資分配更加不均。為了對所有股東交代,壓低基層薪資,讓他們領剩餘價值是最簡便的方法。
 
針對台灣勞工低薪化的現象,筆者提出突破之道:
 
1. 政府不能持鴕鳥心態:馬總統的「薪資不能加,是因為廠商覺得錢賺的不夠」是鴕鳥心態。筆者要問老闆們:姑不論公司強弱,看看2010年的企業利潤,就算42%月薪不到3萬元的台灣勞工每月都加薪1萬元,增加的成本佔企業利潤比例不到10%,你們會陷入天人交戰嗎?薪資與企業利潤不是零和遊戲,水幫魚,魚幫水會發生,屆時你們也與有榮焉。
 
2. 深化公司薪酬委員會的效能,表揚優良企業,揭發血汗公司:公司的薪酬委員會已施行一段時日,可曾遏阻肥貓群聚?可曾發揮興利功能,保護基層薪資?筆者建議,公司年報必需增加揭露:高薪者薪資獎金佔總薪獎及公司利潤的比例,非主管職員工佔的比例,以及非主管職員工每人平均年薪。依年度,把上開資訊公佈於網站。照顧基層表現良好的企業,政府比照辦金馬獎的規格表揚,讓老板們見賢思齊。表現不佳的揭露於網站,給他們改善壓力。
 
3. 政府要勇於啟動租稅重分配功能,讓低薪者有更多的公共資源,提高個人的就業競爭力:根據台灣2010年綜所稅申報資料,前20%家戶所得佔整體59%,竟比美國個人收入前20%的佔比50%還高。然而,台灣賦稅佔GDP比為12%,只有OECD工業國家的一半,非加稅不可的美國聯邦稅也有18%。現行遺產稅率讓財富繼承變得更加簡單,在低薪環境更顯刺眼。這不叫小政府,是偏富人的海盜式經濟(諾貝爾經濟獎得主保羅克魯曼之語)。政府將低薪全推給附加價值,既不道德,也不負責。這一點,筆者給予嚴厲的譴責。
 
4 以促進產業創新為首要任務:大企業有資源,有能力創新。中小企業雇用70%的勞動人口,但長期不被重視,只能自生自滅。殊不知,中小企業若有官方資助的免費諮詢單位,提供產品定位與策略服務,配合台灣學界的技術能量,有系統尋找,要找到眾多高利潤的利基市場並不困難。日本深諳此道,他們有很多利基產品全球市佔9成,但市場規模不大,大廠沒興趣爭奪。利基市場很適於台灣眾多的中小企業。
 
另外,產學合作績效不彰、學界重視論文發表的僵化升級制度、風險投資日益虛弱、取得貸款的無形資產屈指可數,都是要突破的課題。 蘋果MAC要回美國本土生產了,台灣現今仍忙著吹噓ECFA,或忙著規畫引進外勞,提供優惠的自由經濟示範區。這樣要提高附加價值,帶動薪資成長,只是狗吠火車。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