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想.台灣

友善列印版本

我是一個生長在台灣,也深愛這片土地的年輕人。在懵懂青澀的以前,看見新聞播放外國人豎起大拇指,說著「Taiwan is beautiful」,會流下感動的眼淚;看見台灣人在國際舞台發光發熱、在國際賽事受到矚目,會流下激動的眼淚。在很多事情還看不清楚與不理解的時候,就已經懷抱著對土地的情感,因為長輩教導我們,台灣特殊的歷史背景與地理環境,能在大大的世界中看見小小的台灣身影,都令人感到無比欣慰與驕傲。因為我們對於台灣的定義是家,是屬於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所以台灣的每一個事件都會牽引著思緒與情感。

現在,長大了,學會觀察與思考,看見了真實台灣社會不只是美好的一面,看的越多,矛盾感越重。在世界舞台面前,台灣被矮化或是歧視,人們是憤慨的,為不公平不正義大力撻伐,甚至勾起尖銳的國族主義做為武裝,凝聚而起的民族情感濃的化不開。反之,在台灣社會裡,卻常常漠視了因生活而痛苦;因不公正而痛苦;因歧視而痛苦的人們,或許因為不一樣的意識型態、不一樣的社會角色,所以帶著冷漠的眼鏡,人們在主權、在族群、在新與舊、在利益與情感之間,充滿對立與互相攻擊,排除了許多一起在這個土地上生存打拼的人們,突然,人與人間的情感像是稀釋過的白米粥,粒粒分明。

因為身為台灣的一份子,看見台灣社會底層因為痛苦而發出的悲鳴,卻很難得到幫助時,我期待自己能貢獻對土地的關懷與熱血,想要站出去和站在前線的人一起,為他們發聲;我期待自己能對台灣的未來提出想法,期待透過年輕人的宣示,翻轉替年輕人掛上「無感」的人們聽見我們的聲音,讓兩個世代可以互換不同的經驗與價值觀,然後所有世代一起思考台灣未來該如何長遠地走下去。

我帶著滿腔澎湃與熱情,小時後被規定許多事情不能做,長大後卻可以反過來向大人們宣示我們的訴求,正因為被賦權而感到自己充滿力量,然後抱著父母一定會全力支持並以我為榮的幻想,興奮雀躍地向父母說:我要表達我的意見,我要走出去,讓那些在權力中心的人看見,我們很關心,請重視我們的聲音!

然後,意料之外的當頭棒喝:我被制止了!

那個當下,我才發現,原來他們仍然活在白色恐怖的陰霾中走不出來⋯⋯

「你不要去,到時候被抓走!」

「你不要去,到時候爸爸媽媽會沒工作。」

「你不要去,你可能會留下壞紀錄,一輩子跟著你。」

我反覆地想,是不是因為他們還沒有安全感,許多白色恐怖的氣氛,仍然在社會中默默出現,他們知道白色恐怖是什麼,他們嗅得出來,那股氣氛還未完全退散?所以當年輕的我們決定走上街頭,決定透過網路平台發表想法,號召群體力量時,往往得不到來自生活圈的支持系統,我們有時被恐嚇,有時被告誡「這樣的行動很危險!你只要乖乖的做好你份內的事情就好。」

台灣的民主環境發展已經超過了20年,但似乎沒有真正告訴我們民主是什麼?公民是什麼?人權是什麼?以及民主時代之下的社會責任是什麼?好多好多問題在我們心中。

上一代告訴我們威權體制的可怕,卻沒告訴我們如何去避免威權體制再次萌芽。許多身邊同年齡的朋友,他們也曾經被告誡,甚至複製了上一代對於「發聲」、「行動」的激烈定義,在一群同儕中,社會議題很難在團體間公開討論,因為我們都害怕被貼上標籤——「藍綠」、「偏激」、「不理性」。

現在的台灣社會,變得好像非藍即綠,每個人身上一定要背著標籤,害怕被貼,卻不斷貼給他人,在這樣的氛圍下,人們害怕談論社會。我也害怕被貼標籤,因為曾經體會過,被貼上的標籤會讓自己在任何場合發言時,立即被劃約,這樣的發聲不被聽見,因為人們選擇更簡單的方式-排除,來處理各種意見。

然後我發現原本以為的客觀,其實不存在,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意識形態。那為何要像國王的新衣,披著不存在的客觀衣袍,告訴世人該如何做「正確」選擇?這麼思考過後,發現標籤本來就存在,前提是我們不應該排除任何標籤,也不應該因標籤以偏概全,這樣才有共同發聲、互相學習的空間。

是的,我也在努力學習這樣的思維,覺察與不斷反思是到達的途徑。

同時,我發現害怕會讓民主發展停滯不前。試著一點一點的突破,進而讓每個人勇於發聲成為一種常態。然後,是不是能夠?每個人拋開只分色彩,不分是非的堅決立場,認真的思考,什麼才是確實存在的?什麼才是確實做過,而我們也確實體會的?立場沒有對錯,但是自身所支持的觀點,不應該是其他任何人給的,應該是自己確實理解過後,產生認同進而支持。

身為公民,我們應理解自己所擁有的權力,我們應該盡力讓社會維持、進步、越趨成熟。所以,有意識的選擇是每個人應該擁有的能力,同理心與尊重勝過於堅持立場才是一個成熟思維。

這是鼓勵自己拿出勇氣的告白,也是對這塊土地的期待。

關鍵字: 徵文得獎作品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