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文章分類
No name熱門
林彥瑜
2 月 17,2014
虛幻的聖堂──日本「公投」重啟核電背後的真相
今年東京的雪來得特別晚,但在2014年2月8日,日本東京的天空卻突然一口氣降下了16年來最大的大雪,都心積雪超過27公分,交通事故不斷,超過五人死亡,電車停駛、活動停擺,東京人面對這場雪,措手不及。 然而在這場近乎災難的大雪之中,舉辦了一場選舉,而這場選舉的結果,似乎正將日本導向另一場災難。 前東京都知事豬瀨直樹(「知事」相當於台灣的縣市長),...
林琮盛
12 月 29,2013
【中東想想】以色列國防觀:和平是打出來的
以色列國土面積只有2.2萬平方公裡,不到台灣的三分之二;人口只有800萬,僅有台灣三分之一。國土地形狹小、缺乏戰略縱深,周圍又滿佈敵意環伺的阿拉伯強國。受空間所迫,以色列人對國家安全的認知是:「只要失敗一次,就會亡國」,謹慎程度幾乎到了偏執的地步。 歷史上,德國、法國、日本等很多國家都被擊敗過,卻能生存下來。以色列則不同,若戰敗,唯一選擇恐是滅亡。因此,以色列的生存邏輯是「...
陳清泉
11 月 28,2013
「凱爾特之虎」的甦醒
「凱爾特之虎」甦醒了。一度是歐洲富裕國家之一的愛爾蘭,在歐債危機爆發後,經濟一蹶不振,最後被迫接受國際紓困。總理肯尼(Enda Kenny)宣布,愛爾蘭將退出國際紓困計畫,邁向經濟主權與獨立之路。 1980年代的愛爾蘭,平均經濟成長率為2.4%,國民所得僅7,400美元,失業率則高達14%以上,1988年被〈經濟學人〉稱為「歐洲乞丐」。但是愛爾蘭明確定位要成為「歐洲之窗」,...
環境經濟
,
財政金融
,
中國問題
陳博志
11 月 19,2013
更多的競爭不必然造成更大的進步
「有競爭才有進步」這句話在台灣深入人心。因為過去我們有太多不會受到競爭的特權事業,它們在利用特權謀利的同時,卻沒有明顯的進步,而讓人民相當反感,所以「有競爭才有進步」這句話常被拿來做為廢除特權的重要理由,也因而深入人心。 現在我國這種特權事業已經不多,大部分產業都須面對相當程度的競爭,「有競爭才有進步」這句話變成常被用來支持對外國的開放,甚至有暗中變成「競爭可促成進步」或「...
電影戲劇
董恒秀
11 月 16,2013
【想想看電影】我的意外爸爸、無人知曉
連續看了兩部有關小孩子的電影,皆為日籍導演是枝裕和執導。小孩就是小孩,是枝裕和讓他們在最低壓力下演出小孩的本色,釋放出人的情感,留給我極深的印象。 榮獲2013坎城影展評審團獎,由是枝裕和執導的《我的意外爸爸》,10月25日開始在台灣上映,我是偶然在當天下午看到這部片子,這個偶然開啟我另一扇窗。 是枝裕和電影裡的小孩,就連出現不到一分鐘的小少年,...
林濁水
11 月 12,2013
【鄉巴佬異藝錄】政治覇凌VS.溫柔抵抗——張懸台獨宣言?(上)
一、誰「偽裝了小清新」? 張懸「偽裝不了小清新」,文化霸凌英國陸生,中國鄕民這麼說。其實,張懸反而正好是以典型的小清新風格溫柔地抵抗了一下愛國陸生的政治霸凌。張懸發表了「台灣獨立宣言」?其實張懸是提倡了獨立精神,但那獨立精神不是別的,正是小清新標榜的人當從集體主義走向個體獨立的精神。 英國陸生批張懸違背了音樂「No politics」的精神,說「這麼敏感的話題你私下愛怎麼說怎麼說,...
司法人權
陳為廷
11 月 02,2013
【時事想想】「縱放」王、柯的,是黃世銘、及馬英九
這可能是一個有違常識的標題。但去看一下北檢對黃世銘的起訴書,相信就不難理解。 自馬王政爭引發各界抗議馬英九毀憲亂政以來,有些人反問:「為何你們只罵馬英九,卻縱放王金平、柯建銘關說?」,進而指責抗議的民眾理盲。 我曾經一再重複我的立場:我並沒有縱放關說,我主張王、柯應在全民監督下,受國會紀律委員會調查。並且一直認為,王、柯之所以能夠「逃過一劫」,至今未能接受調查、受法律檢驗,...
何承恩
9月 06,2013
改革毫無民意基礎的監察院
近日監察院內鬨不斷,監察院長王建煊怒批監院「棄之有益」,並說監委是酬庸的談話曾引發監院內戰,加上基隆市長張通榮彈劾案兩度未過關,更有傳言內幕為張通榮宴請監委,如果傳言屬實,不僅是違反監院內規,也對國家產生了莫大的負面影響。不過,事實上從監察院的這些風波看來,不僅給人民一個重新注意監察院的機會,也給台灣一個大大的改革時機點,我們應該趁著這個時候,好好地、重新地審視監察院這個機構。...
主權兩岸
,
中國問題
楊建利
8 月 28,2013
它不是「中國」 它是「中華人民共和國」
中共當局一向是玩文字遊戲的高手,善於給歷史事件和地理區域冠以誤導性的名稱,這些名稱不僅混淆視聽,更嚴重的是,它們可以潛移默化地影響甚至控制人們的思想。 比如說,中共通過暴力和欺騙的手段取得內戰勝利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權、把人民置於更殘酷的奴役中,然而,它把這段歷史稱為「解放」、「解放前」、」解放後」的說法充斥正式檔、教材課本、文學作品和人們的日常話語中,使得人們先入為主地認為,...
黃建龍
8 月 05,2013
沒文化的台灣文創產業
在台灣,「文創」變成了髒字。也就是說一個沒有文化想像的國家,談文創產業是一個天大的笑話。 長久以來統治者為了治理,將人民擁有思考、邏輯能力視為大敵,50年來施與奴化的文化教育,建構出一個以中國為母國的台灣文化史觀,以背誦替代批判思考為根基,建構出一個去政治化「乾淨純潔」的文化領域;所以國民黨政府官派的公視董事長(前新聞局長邵玉銘)會要求要一個「清純的」公共電視,而大多數號稱正統的「...
‹
…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