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文章分類
No name熱門
電影戲劇
第二人格
10 月 23,2015
對你來說,台灣是什麼樣子呢?──《灣生回家》看後感
台灣一直是個很有趣的地方,尤其是當我們討論起台灣文化的本質,許多人總是會不加思索地回答「台灣的文化,就是多元呀!」多元作為一種文化的統稱,我想也是台灣的特殊現象,既非地大物博、又非具有強大拉力的移民國度,台灣作為一塊連國際定位都不是非常清楚的土地,存在著許多段被殖民的歷史,留下屬於自己的文化脈絡,才造就這麼籠統的「多元印象」。而多元背後,其實是各種值得深掘的歷史故事,每一段都是如此搶眼眩目...
陳怡秀
8 月 26,2015
【日本想想】 偽善?為善? 日本電視慈善節目的光與影
上個周末,我正在旅行中,我走到新潟縣的一座小車站,眼前出現了一面面黃色的顯眼旗幟,一群穿著同樣黃色T恤、各個年齡層的男女工作人員,元氣滿滿地高聲地喊著「感謝各位的協助!」然後我才猛然想起,啊,今天是播出《24小時電視『愛心救地球』》(24時間テレビ 「愛は地球を救う」)的日子。 說到24小時電視,在日本大概沒有人不知道,它是日本電視台自1978年起開始,...
歷史書寫
Mattel
8 月 23,2015
【島嶼邊緣】那些國民黨不敢開口的歷史
台灣是充滿多元歷史與多元文化的婆娑之島,台灣的歷任總統中,有人出生時是中國人,有人出生時是日本人,有人出生時是台灣人,也有人出生時是英國香港人,不過女兒卻是美國人。固然台灣的歷史非常多元,長期掌握教育與媒體話語權的中國國民黨,卻強力灌輸台灣人就是中國人的歷史觀,國民黨不告訴台灣人真正的多元歷史,而且還用只「講一半」的故事來包裝大中國史觀。 國民黨為了將台灣人「教育」成中國人,長期以學校、...
寇謐將(J Michael Cole)
8 月 21,2015
2016大選:別打焦土泥巴仗
距離明年的投票日還有五個月,可是很不幸,這場總統大選已經越來越像是去年11月29日台北市長選舉的翻版了,其中一方陣營肆無忌憚地為對手羅織罪狀,把整場選戰變成了一場抹黑汙衊的愚蠢罵戰。但這個戰術失敗了,中國國民黨因此把首都輸給了一位政治素人,最重要的是,勝利者還是一位獨立候選人。對於台灣民主政治很悲哀的是,執政黨看來在2016年大選又要重施故技了,而且這次它還要加碼,更選在一個全國國民理應力求團結...
劉夏如
8 月 11,2015
夭折的蘆葦 ──被消音的台灣慰安婦阿嬤們(上)
「814國際慰安婦日」即將到來,這是2012年12月在台灣召開的第11回亞洲連帶會議的決議(目前各國NGO正串連爭取成為聯合國正式認定的紀念日),以紀念第一位出面告發的韓國慰安婦阿嬤金學順,她於1991年8月14日實名現身,並在同年12月與文玉珠、今田君子(假名)等人聯合向東京地裁提訴,要求日本謝罪與補償,2004年11月敗訴定讞,訴訟過程中的1997年12月逝世。 金過世時我正在日本念書...
教育文化
劉夏如
8 月 03,2015
女性主義的應然VS.女性史的實然──慰安婦課綱必須反映研究現況
課綱爭議自去年開始出現戰火,表面上是程序違法與學術教育專業問題,隨著抗議主體從學界教授延伸到高中校園師生,透過社群網路媒介不斷串連,遍地燃燒。相對於去年「太陽花運動」的一致對外(反中),這場反課綱運動,實質上可說是近年來最大一場台灣歷史記憶詮釋的「內戰」。甚且有年輕生命為此殉道犧牲,舉國震撼同悲。 其中,「慰安婦」的課綱敘述,現行101版(98版無此項)中性陳列史實名詞條目,...
書評書介
黃佳玉
7 月 24,2015
《女力時代─改寫全球社會面貌的女性新興階級》
艾利森‧沃爾芙,英國倫敦國王學院教授,同時也是BBC新聞節目主持的媒體勞動者,無疑是一位受過高等教育的卓越女性知識份子。這本書所描述的,也就是像艾利森這樣的女性如何從過去「男主外、女主內」的框架,轉變成勞動力市場的一份子,甚至是當中的領導菁英。這過程所涉及的,不僅僅只是高等教育擴張,女性知識份子的比例提升,更強烈影響不同階層女性的板塊、權力關係及其生活型態。 新女人的故事,...
全力中年
7 月 02,2015
【時事想想】一夜之間成為中國人,感覺如何?
1946年1月12日,行政院公告自1945年10月25日起,台灣地區居民「恢復」為中華民國籍。當時的中華民國就是中國,國民政府也沒有給台灣人選擇國籍自由,所以大家睡了一覺起來全變成了中國人。正當絕大多數人都已脫離那70年來的枷鎖,自認為台灣人之際,7月1日北京通過的《國家安全法》提醒我們,說不定我們有朝一日會在一夜之間再度成為中國人。 中國人大常委會於1日以154票支持、無人反對、...
教育文化
劉承寰
6 月 10,2015
臺灣教育系統欠缺什麼,你知嗎?
在台灣受教育十二年,直到去年到加拿大讀大學。雖然目前只在加拿大讀了一年,但在這一年對讀書與教育的看法卻完全改觀。 問題就出在台灣從不培養學生批判性思考的能力。在台灣受教育時,我討厭讀書,更討厭學校保守的風氣,用強迫的方式叫我學習。我們被訓練成機器;對長來說,教育就是背誦,因為只要將課本寫的牢牢記住即可進入好的高中與大學。但教育真該是如此嗎? 剛到加拿大時我看到許多熱愛讀書的學生,...
歷史書寫
傅星福
五月 29,2015
二戰70週年,台灣要有新思維
今年是二次大戰結束70週年,這70年的時間,東亞的局勢已經完全不同。當年在太平洋上廝殺最激烈的美、日兩國,戰後成為西太平洋最堅定的軍事同盟,甚至在今年合作訂定了新版的「防衛合作指針」,美國太平洋司令也由日裔的將領出任;但另一方面,中、韓對於右派色彩濃厚的日本首相安倍預計發表的終戰紀念演說特別關注。同時日本今年新訂定的歷史教科書中關於二戰過程的描述,...
‹
…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