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為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小腹誹
台灣一直是個很有趣的地方,尤其是當我們討論起台灣文化的本質,許多人總是會不加思索地回答「台灣的文化,就是多元呀!」多元作為一種文化的統稱,我想也是台灣的特殊現象,既非地大物博、又非具有強大拉力的移民國度,台灣作為一塊連國際定位都不是非常清楚的土地,存在著許多段被殖民的歷史,留下屬於自己的文化脈絡,才造就這麼籠統的「多元印象」。而多元背後,其實是各種值得深掘的歷史故事,每一段都是如此搶眼眩目。
《灣生回家》便是這麼一段被拿來品味的歷史──記錄一群具有特殊背景的日本老人們的回憶,他們從小在台灣出生成長,在戰敗後撤離台灣,或許在原生日本人眼中他們的身份是日本戰敗恥辱的提醒,在一種被視為次等公民對待的過程中,他們慢慢成長,至今歸台尋根的一段故事。
要討論《灣生回家》的歷史意識,我想,「媚日」這樣的字眼是過於淺薄了。《灣生》絕對是一部很優秀的電影,交織影片與動畫的紀錄,去完整諸位灣生的生命故事。誠如導演田中實加在許多專訪裡提及的觀看角度,「《灣生回家》沒有任何政治色彩,是部傳遞愛的電影,希望用另一個美的、愛的角度去看,感受愛的力量,珍惜人生和身邊的人 。」但是老實說,「灣生」這樣的身分,無論我們是以什麼樣的情緒去看待這樣的角色,都不太可能與政治及歷史脫鉤─他們本來就是在歷史洪流中、時代的夾縫中被創造出來的一種身分,更細緻去探討這樣的身分時,我們甚至該從「日本人為什麼將他們視為次等公民」、「日本人對灣生投射的心理情結」、「台灣人怎麼看待灣生族群」等樣貌逐一去檢視這個具有歷史意義的角色,更別論是這部電影是由台日共同製作、執導的,我們該如何在電影中討論我們共同承擔的歷史樣貌,是這部紀錄片很大的責任。
然而很可惜,這部電影顯然沒有這個企圖,跳過對歷史的詮釋,田中實加選擇以一種對人性共同的召喚來處理這些人的生命故事。
近年來的紀錄片很容易以這樣的形式處理一些比較生硬的題材,其實人性的素材是紀錄片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像是「離別的淚水」、「歡笑的記憶」、「事件成功的眼淚」等,在經營一部紀錄片時,都是很容易被用來鋪陳情緒的良方。更何況這部片有強力的背景音樂後盾,甚至連杜篤之老師都加入這項陣容,我想絕對不會有人懷疑這部片催情的能力;但我們總說這樣的敘事方式,往往陷入一種「濫情主義式的泥淖」,而跳脫更多更實際的衝突。更多時候,其實只是在逃避在處理更深入的歷史、政治問題,或是去承擔在處理這些轉型正義的問題時,我們可能要承擔的大眾情緒。
催情之外,我想我們必須要更深入地提問:這部電影除了闡述「一群外國人在台灣生長、中途被迫離開、回國適應不良」這樣的歷程之外,還告訴了我們什麼?
家倉多惠子以「永久的異邦人」詮釋灣生共同的情感困境,老實說,這個形容背後的深度,並不只能以「認為自己故鄉在台灣,但一直回不去」這樣的心情去解答,而更應該有種「原鄉與自己的民族徹底被剝離」的困惑。「我是日本人,但我的故鄉在台灣。」這句話背後的歷史脈絡,某種程度上便是讓這群灣生對國體共同想像裂解的主因。這時候你不免會有更急切的提問,像是灣生如何面對部分台灣人對他們的仇恨、像是灣生如何認知日本國民對於己身、戰敗的困境與想像,但在這部片中,這些提問皆被以一些很幽微的手法輕巧地帶過,使「灣生」的特殊性反而被稀釋,過度聚焦於個人經驗而迴避這些歷史提問,在這部耗時12年的電影中,成了懸而未決的大前提,是筆者在觀看這部電影時最大的遺憾。
「原來全亞洲還有國家喜歡日本哪!」灣生松本的女兒一句話,其實非常精準地擊中這部片最大的缺憾。台灣看待日本的情緒總是非常複雜,有被殖民者式的極其仇視、有廖高仁先生所說的「公道來看,日本還是對台灣有所貢獻」的視角,其實我們一直缺乏一個探討台日情結的機會,或是更清楚來說,缺乏一個以「各族群視角」來討論台日歷史的紀錄。《灣生》這部片中其實不乏對於當時台人、日人階級差異的提醒,無論是在北一女共同學習的印象、在竹林裡看見高砂族操槍演練的記憶、富永勝與舊時鄰居小孩的對話也都暗示了當年他們所站的、既得利益的角度。而在這之後,台灣人是怎麼看待這部歷史?我想這是最不應該被擦抹的片段,但這部電影中卻只以「台灣人的熱情友善」作為主要的解答,倒讓家倉多惠子在台灣的旅行,只停留在像是行腳節目一般的效果,失去支撐這部電影的主要力道。
《灣生回家》一直帶給筆者很強的既視感,有種近似於白先勇先生所撰《臺北人》的時代意義,但在觀賞完整部電影後,竟仍是有種輕輕巧巧的遺憾停留在影院中不散。很多人為此片哭泣、歡笑,但在我們的情感深處,對台灣這塊土地的想像仍只停留在此無法推進。筆者始終不明白,這到底是源自於我們對於處理台灣歷史的害怕?或是我們只能接受人物紀傳式的小清新?即使導演已經足夠誠實地將一些可能會招致批判的對話放進影片中,我們共同迴避的傷痕卻依然清晰。
「對你來說,台灣是什麼樣子呢?」我想這個問題在台灣是灣生的家鄉之後,更該緊接著被提起的,除了灣生對台灣的兒時記憶,台灣人對這份歷史的衝突、排拒、掙扎與融合的歷程與承擔,或許才是我們回饋灣生同等熱情的主因,是吧?
《灣生回家》預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