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政策想想
文章分類
國防外交
國防外交
陳清泉
7 月 29,2014
北京挺進拉美衝擊台灣外交
面對美國「重返亞太」,習近平六年內四度訪問拉丁美洲,中國強勢挺進「美國後院」,反制美國在亞太地區圍堵中國的戰略佈局。 延續門羅主義的外交準則,冷戰時期拉丁美洲因地理位置被美國視為地緣政治的禁臠。除卡斯楚政權極端反美外,拉美國家幾乎都置於美國的保護傘之下。1999年以對抗「華盛頓共識」為開端,左派浪潮興起,拉美國家集體向左轉,不再信服美式經濟處方。中國崛起和俄羅斯復甦,...
全球脈動
,
國防外交
許仁碩
7 月 12,2014
從日本公民社會角度談集體自衛權問題
日前日本安倍首相以內閣決議方式變更憲法解釋,解禁了日本的集體自衛權,引起國內外的關注,臺灣媒體的報導中,多半以地域政治的角度切入,認為此舉有助臺灣對抗中國。然而,閣議之前即有人在東京街頭自焚抗議,而當日一宣布,首相官邸外旋即聚集了數萬人抗議,如果集體自衛權真的利大於弊,日本的公民在抗議什麼呢?只是怕死不想上戰場而已嗎?我認為支持之前,也應該聽聽從日本公民社會角度,對集體自衛權提出的反對觀點...
全球脈動
,
國防外交
,
司法人權
史努比
7 月 06,2014
【開往台灣的慢船】 台日憲法的宿命與哀愁
近幾天的亞洲新聞,除了香港佔中行動,或許就屬日本安倍晉三政府在內閣會議解除長久以來對集體自衛權的禁制,最令人關注。 這項爭議性舉措,美國、菲律賓舉雙手雙腳贊成,越南表示歡迎,中國與韓國持審慎保留態度,雖不是很高興,也沒出現太多攻擊。至於台灣,官方態度模糊,馬英九稱「密切關注」,民間一般分析則是此舉加強美日安保體系,對台灣似乎更添一層保障。 持較為負面看法的,則有人說它象徵著日本將重返...
國防外交
Chenglap
1 月 07,2014
服從與反抗:從募兵制談人民的武力權
我們是否有想過,其實「軍事」也可以是一種「權利」?我們常覺得西方的軍隊比我們優勝,除了各種細節外,有一個最大的分別,就是對武力的觀點。在西方,武力可以是一種權利。中華民國五權憲法,有考試權沒有武力權。武力是權利嗎?這問題對大部份人來說可能都很新鮮。 在我們的社會,我們普遍相信武力是政府的特權,平民使用武力絕大部份時候都是錯誤的。當我們看到美國有槍手屠殺校園的新聞時,...
國防外交
林濁水
11 月 29,2013
【華山論劍】 東海風雷──冷戰再起?外交休兵付的成本是主權(中)
「防空識別區」ADIZ和島鍊戰略都是冷戰時代的產物,是1950年之後美國用來圍堵共產國家擴張佈署出來的。 在之前,一個國家可以合法地禁止外國飛機在領空—領土和領海上空飛行,但是干預領空以外的外國飛機的飛行並不被接受。 1950後美國為了因應對防空體系構成巨大威脅的噴射機+核彈的出現,擴大預警距離,增加反應時間,防堵蘇聯與中共偷襲,於是以自由國家領土為基線,...
國防外交
李思慧
11 月 23,2013
甘比亞斷交的啟示
甘比亞毫無預警的斷交震驚了國內高層,也動搖了馬英九的外交政策。國內討論大多聚焦在一個中國框架之下,馬英九的所作所為如何摧殘了台灣的主權,但筆者想換個角度來看,看中國在非洲的作為是如何讓稱兄道弟18年的甘比亞願意拂袖而去。 而若回過頭去看中國對於非洲的關注並非起始於近十年,早在文革時期中國就有大量資金援助非洲,幫助非洲進行基礎建設,例如著名的坦尚鐵路,其是有高達一萬六千名中國技術人員...
國防外交
艾瑪
11 月 18,2013
【時事想想】又少了一個小朋友
甘比亞宣布與「中華民國」斷交,相關評論與斷交原因臆測頻出;馬英九堅不死心,一相情願認為與中國無關,還想挽回甘比亞的心。今日,馬英九終於拍板定案:斷交。 坦白說,「斷交」、「建交」在中華民國的歷史中,並不是一件新鮮事。 自從中華民國軍隊在1945年代表二次大戰盟軍接收台灣以後,台灣和中華民國就產生了千絲萬縷的糾葛。下方的圖表是1945年以後,中華民國的邦交國數量變化。1971年...
國防外交
賴怡忠
11 月 16,2013
【時事想想】甘比亞棄台戳破活路外交謊言(上)
甘比亞日前發佈與台灣斷交的訊息引發震撼。台灣過去不是沒有斷交的前例,但此事發展實在不尋常,可能預示新一波的斷交潮。 甘比亞斷交事件也反應出了馬政府這五年來活路外交導致台灣國際處境的真實狀況。活路外交絕對是走不通的路線,這個事件也迫使台灣對於著重現實主義外交場域中,要對於對外關係的品質與價值有個全新的審視。 甘比亞斷交但也沒與中國建交,沒講一中政策、沒對台灣口出惡言...
國防外交
廖千瑤
11 月 16,2013
【時事想想】這時更要做外交:台灣面對斷交的應有體悟
以色列人在埃及作了奴隸四百三十年,總算有機會可以逃離法老的魔爪獨立建國。但是在建國的過程中,以色列人數度軟弱,受不了苦,甚至還對摩西說出:「難道在埃及沒有墳地,你把我們帶來死在曠野嗎?你為什麼這樣待我們,將我們從埃及領出來呢?我們在埃及豈沒有對你說過,不要攪擾我們,容我們服事埃及人嗎?因為服事埃及人比死在曠野還好」這種沒有志氣的話。即使已經逃離法老的魔爪,...
國防外交
劉志聰
11 月 15,2013
【時事想想】外交休兵踢鐵板
台北時間十五日清晨,非洲甘比亞總統府發表聲明,指出為了「國家戰略利益」,斷絕與中華民國的外交關係。此事是否因中國施壓力引起,仍不得而知,但北京對非影響力日增,是不爭的事實。稍早,也傳出中國打算在台灣另一非洲友邦、聖多美普林西比設置貿易辦事處。台灣對外關係危機四伏,對馬政府引以為傲的外交休兵路線,無異當頭棒喝。 馬總統去年四月出訪甘比亞,與賈梅尬伏地挺身博感情,...
‹
…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