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想想】甘比亞棄台戳破活路外交謊言(上)

友善列印版本

甘比亞日前發佈與台灣斷交的訊息引發震撼。台灣過去不是沒有斷交的前例,但此事發展實在不尋常,可能預示新一波的斷交潮。

甘比亞斷交事件也反應出了馬政府這五年來活路外交導致台灣國際處境的真實狀況。活路外交絕對是走不通的路線,這個事件也迫使台灣對於著重現實主義外交場域中,要對於對外關係的品質與價值有個全新的審視。

甘比亞斷交但也沒與中國建交,沒講一中政策、沒對台灣口出惡言

甘比亞是透過外交節略方式給中華民國駐甘比亞大使館表示要斷絕外交關係,所有的跡象都指向這是甘比亞總統的決定,甘比亞駐台大使也對此表示自己毫無所悉。目前外交部還是處於一片慌亂,內部人員必定對甘比亞總統幹聲四起。

但觀察外電報導之甘比亞斷交聲明,只有提到要脫離與台關係(disengage),但沒提到甘比亞要與中國建交,也沒看到中國外交部出現要與甘比亞建交的聲明。此外在「斷交」節略中,甘比亞沒講到一中政策,對過去十八年與台灣的關係感到光榮(proud of),希望維持與台灣人民的友誼,以國家戰略利益解釋為何要與中華民國(台灣)中止關係。從甘比亞不斷在聲明中使用中華民國全稱,沒提一中,這些動作都不像是要準備立即與中國建交的樣子。固然之後的發展有可能導致甘比亞與中國建立正式關係,但現在如要指控這是因中國挖牆角導致甘比亞的斷交,起碼目前的證據無法支持這種說法。

因此現在的情形,與其說甘比亞是被中國挖走,還不如說這是甘比亞「放棄」台灣。對於堅稱兩岸關良好帶來台灣外交突破的馬政府來說,甘比亞片面斷交形同對活路外交的當頭棒喝。因為這直接挑戰馬英九「台灣外交困境是因為與中國關係不好,所以只要中國不打壓,台灣外交就有活路」的主張。今天是甘比亞不願與台灣繼續外交關係在先,看不到中國挖牆腳的跡象。這也顯示從事外交的鐵律:對外關係需要自己花力氣經營,以為中國不打壓就可以自動維持外交關係的想法太過天真。自己不做功課只會怪別人考高分,這就是活路外交思維的錯誤。

事前沒預警預防?危機管理形同虛設

更可笑的,是在甘比亞宣布斷交前一天,外交部還公佈派遣了中醫師前往甘比亞,斷交三天前還公佈捐贈甘比亞渡輪引擎第二期款,在斷交的十二天前還協助甘比亞觀光旅遊教師來台受訓。由於斷交是何等重大的決定,但從外交部現在慌亂、一問三不知的情形,以及之前還陸續有雙邊合作計畫新聞發佈的狀況來看,顯見我方在過程中是完全被蒙在鼓裡,與甘比亞有外交關係的國家在非洲以沒幾國,我方的援助更是甘比亞重要的建設來源,因此台灣對於甘比亞高層的滲透力照講應比其他國家更深入才是,有這樣的條件竟然還對過程一無所知,這不是無能,那什麼才是無能呢?

另一個荒謬的處置,是在甘比亞單方面宣布斷交十二個小時後,外交部還沒宣布與甘比亞斷交,只以「暫時中止外交關係」表之,期間更發生外交部懸掛的二十三個邦交國國旗,甘比亞旗幟被拿下後又被重新放上去的情形。甘比亞已經表示不要與中華民國在一起,但馬政府卻不承認斷交,只表示雙邊關係暫時中止,變成台灣死賴著甘比亞不放。好像先生對外公布休妻,但在還沒宣布繼室為誰前,正宮堅不承認離婚有效的狀況。

固然我們可以說馬政府希望透過檯面下的努力,以避免斷交真成事實。但這與國民黨之前提到邦交國滿副不削,認為這些邦交國都是貪圖台灣的金援,死賴著台灣不走的小、黑朋友的情形差很大。現在是對方不要台灣,反倒是馬政府死纏對方不放。失去一個邦交國也就算了,台灣人的尊嚴都被丟光了。

放大中國因素導致外交災難的經典範例

有關甘比亞與台灣斷交,膝蓋反應就是認為這是中國搞的鬼。而這往往也導致國內對外交似是而非的理論,認為既然中國是導致台灣外交關係出現瓶頸的障礙,則只要兩岸關係良好,在中國不阻攔不破壞的情形下,外交自然就高枕無憂。這是馬英九「外交休兵」的基本看法。在此次甘比亞斷交事件中,更有包括藍綠立委、名嘴們順此邏輯宣稱,中國是因為馬英九遲遲不願進行政治談判,所以透過挖掉甘比亞來警告台灣,必須在政治談判就範。

但現在的狀況是甘比亞斷交聲明中提到對過去與台灣的關係感到驕傲,從頭到尾以中華民國稱呼,也沒有講到一中政策、更無一語提到北京。如果北京想藉由甘比亞事件警告馬政府,照講會讓台灣朝野知道這是北京在搞鬼,固然有人會因此對中國更不滿,但也會催生出一批強調趕緊與中國進行政治對話的朝野力量,加大對馬政府的壓力,以北京「殺就要殺到讓你痛不欲生」的邏輯,沒必要搞得這麼神秘,更不會讓甘比亞的斷交聲明不出現一中原則等字眼。固然甘比亞之後與中國建交的可能性很大,但是將斷交一事歸因於北京搞的鬼,不僅與現實狀況有很大差距,同時也形同在免除台灣經營外交的自我責任。

雖然原因眾說紛紜,可是馬政府絕對逃脫不了不重視邦交國,不經營外交的根本責任。甘比亞總統抱怨台灣不重視甘比亞,好像認為不需要這個朋友。以台灣與甘比亞的關係,除了外交部的經濟援助外,還有十項國合會的合作計畫,我國還協助甘比亞興建軍事訓練中心。甘比亞總統在今年十月也於聯合國發言支持台灣入聯,其副總統還來台參加今年的中華民國國慶大典。雙邊互動算是相當密切。但如果連投注這麼多資源的甘比亞都出現斷交,與其他沒有投入這麼多資源的邦交國關係會是如何,令人不敢想像。

有人認為當台灣對甘比亞投入這麼多資源還被抱怨,顯然這個斷交事件是甘比亞總統需索無度,要不到糖吃就靠夭耍賴的作法,想要勒索更多金援。但如果甘比亞真的是想要多敲詐台灣的援助資源,作法應該是成天抱怨,威脅要降低關係,以此換得更多重視的機會,而不是輕易斷交。因為一旦斷交,甘比亞肯定從台灣是一毛也拿不到的。因此這種要不到糖就火燒厝的邏輯,實在太違背常理。

抱怨馬政府不重視邦誼的邦交國不只有甘比亞,包括尼加拉瓜、宏都拉斯、巴拉圭過去都傳出有類似說法。聖多美普林西比宣佈要讓中國建立商務辦事處,宏都拉斯大使在六月初倉促離台後,僅留臨時代辦在台灣。目前台灣二十二個邦交國(去除甘比亞),有七個國家(宏都拉斯、帛琉、聖多美普林西比、巴拉圭、海地、貝理斯、教廷)在大使任期屆滿離台後就,只派臨時代辦過來。這些變化都是在2008年馬英九就職後發生的。其中除了教廷是在2008年6月外,其他六國「大使降級為代辦」的時間點,都是在2011年8月以後,這正是馬總統準備連任的時間。因此我們絕對有理由懷疑,甘比亞斷交效應可能會在其他七國也出現。而這個斷交潮-先放棄台灣,之後再擇時間與中國建交的模式,也可能會被大量複製。(本文待續)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