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文章分類
國民黨
丁允恭
10 月 01,2013
【週二想想】黃家夜總會的面試
待業許久的小王收到了一份來自政府單位的奇怪面試通知,告訴他「天賜良機,切勿錯過」。在這人民生活痛苦、青年就業困難、經建會主委又不肯為此真的自殺謝罪的秋天,他決定前往一試。 那個面試的場所在貢寮的海邊、龐大的圍阻體裡面。他把面試通知交給了保全,保全就帶他坐上了一台神秘電梯,直通地下深處。(好吧,我知道到目前為止,擺明都是在抄MIB的場景) 在短暫的等候以後,...
政黨政治
廖千瑤
9月 28,2013
民進黨應正式提出金馬經營論述
Howard Dean,這位當代美國民主黨大老,提出著名的「The 50-state strategy」(五十州戰略);他主張民主黨應該深入了解與規劃美國各州各級的選舉,在各地紮根、健全黨的組織,使民主黨更具競爭力,盡量達成各級選舉都能獲勝最理想目的。 當然,在民主國家的現實中,不可能有一個黨可以取得各級選舉所有勝利,但從Howard Dean的主張中,我們可以看到一個政黨的積極性...
政黨政治
許文泰
9月 26,2013
【北緯一度想想】可切換總統制──被水母狂電的省思(上)
為什麼我們老是被水母電 有在海邊游泳過的人,可能有被水母電過的經驗。那種電到皮膚,出其不意的刺痛,感覺不是很好。有些時節,某些海邊,水母特別多,也特別大隻。我還記得有次去福隆海灘玩水,被電到不敢再下水。從此我再也不去福隆玩水了。 用水母來形容馬英九這個人,起因是他在繼默哀讀秒的演出之後,接見帛琉外賓時,稱讚帛琉水母很友善。網友聯想到水母是「很軟、無腦,手有毒」,...
政黨政治
董恒秀
9月 22,2013
多面馬英九:溫良恭儉讓?暴走少年+恥辱的代名詞!
清晨六點左右我在河濱自行車道慢跑了兩公裡多時,傳來兩位騎自行車的女士大聲討論馬英九鬥王金平。很訝異,這是我清晨跑步第一次聽到運動的人在談政治!可見這次九月政爭有多震撼。 這個總統每天都在製造緊張,讓人民無法安心生活,到底一個頂多當到科長的料的人,如何一路騙到當總統? 如果從溫良恭儉讓這個假面來看,他應該從小就懂得取悅別人,賺取舒適的生存,而不斷地變換各種面目取悅別人,...
翁稷安
9月 21,2013
積非以成惡--對於馬王政爭的一些想法
人是處處充滿極限的生物,永遠無法全知全能,因此,任何人為設計的東西必定存有缺陷。這些缺陷或明或暗,有些可以解決,有些則注定無解,而人們也只能坦然接受自己的侷限,將這些難題的影響降到最低,以瑜掩瑕,以時間換取未來的可能。 類似的情況,一位好的程式計設師最能理解,因為不管任何系統,內部都會有bug存在,理論上當然是要將這些bug解決,但實務上一來有太多的bug無法為人所察覺(...
政黨政治
,
主權兩岸
洪耀南
9月 15,2013
殺出圍馬統一戰線
馬英九利用國民黨中常委投票日,趁王金平出國嫁女兒之際,藉疑是關說事件,拔掉王金平立法委員資格、立法院長的職位,更讓王金平措手不及,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其來自必有因。 圍馬統一戰線 前陸委會主委現任台大國發所所長陳明通教授於2008年馬英九上任時就指出:北京當局根據『一法兩公報』(反分裂國家法、連胡公報、宋胡公報)對台框架,進而發展出一套對馬英九及其所領導政府的策略,...
李蔚
9月 14,2013
鍘王金平與文化大革命
國民黨鍘王案發展到今天,很難不讓人聯想到文革。 「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這場一九六六年到七五年發生在中國的政治運動,是中國人政治文明進程的嚴重倒退。而此時此刻發生在台北政壇的王金平案,從起因、運作到論述方式,卻也和中國的這場浩劫頗有相同之處。 文革的發生有遠因有近因,歷史學家各有側重觀點。但有一個廣為各家認同的說法,...
政黨政治
林濁水
9月 13,2013
【華山論劍】剷除王金平,總統路只會更難走
馬總統刻意拉拔的核心幕僚總統府副秘書長羅智強,在扳倒國會議長,打完了「美好的一仗」後,卻意外地黯然請辭獲准離開總統府。他說因為「自己不知為何而戰」。 講得好不悲涼,但是,他悲涼絕望並不是在打仗時投錯部隊,站錯邊;相反的他確信自己站在正義神聖的一方;但是是非是那麼「明確」,為什麼總統「堅持為理念奮力一戰時時,外界仍是用撲天蓋地的方式批評總統」?...
文化研究
陳思墨
9月 02,2013
國族認同是土地與生活方式的認同
我相信以下講的道理清楚明瞭,身為台灣人的市井小民都懂。但是共產黨和國民黨政客一直不懂、也不用文明來說服我們,我們只好不斷地用筆桿子和文明來教育他們。 認同是身分的承認,它必定是互為主體的,是許多主體間建立的共識——也就是互相尊重、承認與接受彼此自認的身分。例如,如果美國人說台灣人是美國人,但是台灣人並不自認為是美國人,那麼台灣人就不會是美國人,因為這個身分沒有台灣人的自我承認。...
新一
8 月 29,2013
【週四想想】政治鄉愿的代價:論台南孫文銅像遷移之爭
日前,台南市政府以「恐有殘破倒毀危險」之理由,計畫拆遷湯德章紀念公園的孫文銅像,不但引起中國國民黨份子的反彈,更指控南市府「假維修之名,行拆除之實」,引起民怨,製造「藍綠對立」。事實上,此一銅像遷移爭議,是件管窺台灣政治社會長期空轉的具體而微之事件。 遷移爭議中,國民黨指控綠色執政的南市府製造「藍綠對立」,企圖撩撥內建在台灣社會與人民腦中的「藍綠惡鬥」之嫌惡感,...
‹
…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