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族認同是土地與生活方式的認同

友善列印版本

我相信以下講的道理清楚明瞭,身為台灣人的市井小民都懂。但是共產黨和國民黨政客一直不懂、也不用文明來說服我們,我們只好不斷地用筆桿子和文明來教育他們。

認同是身分的承認,它必定是互為主體的,是許多主體間建立的共識——也就是互相尊重、承認與接受彼此自認的身分。例如,如果美國人說台灣人是美國人,但是台灣人並不自認為是美國人,那麼台灣人就不會是美國人,因為這個身分沒有台灣人的自我承認。反過來說,如果台灣人自認為是美國人,但是美國人並不承認台灣人是美國人,那麼台灣人也不會是美國人,因為這個自認的身分得不到美國人的承認。把「美國人」代換成「中國人」,道理一樣。

雖然有少數台灣人自認是中國人,而中國人也接受這些台灣人是中國人——這些台灣人有奇怪的雙重認同。但是有更大多數的台灣人並不自認為是中國人,在這種情況下,任何要把「中國人」的身分強加在台灣人身上的言行,就是暴力。

「互為主體」只是國族認同的要素之一,還有土地與生活方式,缺一不可。台灣人認同與台灣這塊土地有必然的連結。三十來歲以上的台灣人從小都曾接受國民黨的中華民族教育,都曾自認為中國人。但是為什麼中國人認同消退得如此迅速?因為只要生活在這個島嶼上,中國人認同就與土地脫離,與土地脫離的認同是虛幻的,終究會破滅。

即使今天中國崛起強大,仍然無法讓台灣人重歸過去的中國認同,何以故?我認同這個國族也是因為這個國族建立起的生活方式。今日中國建立的生活方式甚至不能得到中國人民真心的認同,如果可以自由選擇,許多中國人民寧願不當中國人——那麼,為什麼在台灣的國民黨政客卻強要台灣人去當中國人?

今天中國想方設法要「讓利」、與台灣人「搏感情」等等,終歸是以併吞為目的的政治手段,這些手段並不是建立在尊重台灣人的認同上。如果中國尊重這一代台灣人的身分與土地認同,並努力讓中國人民的生活方式與台灣人趨近,甚至使台灣人心嚮往焉,那麼未來後代台灣人,未嘗不能重回中國的認同——因為那時中國值得親近與敬重。但是,今天中國不斷地打壓這一代台灣人的認同,台灣人如何可能教育下一代去認同霸道的中國呢?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