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山論劍】剷除王金平,總統路只會更難走

友善列印版本

馬總統刻意拉拔的核心幕僚總統府副秘書長羅智強,在扳倒國會議長,打完了「美好的一仗」後,卻意外地黯然請辭獲准離開總統府。他說因為「自己不知為何而戰」。
 


 
講得好不悲涼,但是,他悲涼絕望並不是在打仗時投錯部隊,站錯邊;相反的他確信自己站在正義神聖的一方;但是是非是那麼「明確」,為什麼總統「堅持為理念奮力一戰時時,外界仍是用撲天蓋地的方式批評總統」?為什麼絕大多數民眾不站在正義總統這一邊?他問天無語。
 
用「撲天蓋地」形容民間對大總統的不滿倒真的是很傳神。
 
台灣一遇到大事,政界,智庫,媒體全一窩蜂地做民意調查,現在我們就從這一段時間內各方面做的民意調查來看看為什麼羅智成會那麼絕望。


 
**一開始,特偵組在社會毫無預警之下公佈「切勿錯過」的王金平關說案,只接受到特偵組片面訊息時,民眾的認知就和馬政府期待有很大落差了。9月7日蘋果日報民調,民眾認為是政治鬥爭的有37.5%,公正辦案的33.8%。這時兩種評價落差不到4.0%,雙方勢均力敵,負面評價只略勝一籌而已。
 
**過兩天9月9日TVBS調查。
馬總統處理方式:1,29%民眾認為是政治鬥爭,2,15%認為是為了維護民主法治,3,認為兩者皆是的35%。2、3兩個相加起來,認為政治鬥爭的已經有64%,而且純認為政治鬥爭的和純維護民主法治落差大幅擴張到了14%。
46%民眾不支持馬總統處理王金平關說事件方式,23%民眾表示支持。落差更加劇烈,雙方達到一倍之大。
 
**台灣指標民調公司12日發佈調查。
國民黨內爭41.3%,司法內鬥13.8%,兩者內鬥相加55.4%,打擊特權關說13.6%。落差進一步擴大,竟達到了4倍!
 
**台灣智庫9,10兩天民調。
滿意度王金平60.5%,馬英九17.1%,
特偵組傷害司法公正性,是72.6%,否9.2%,
 
**蘋果日報,11日。
支持王金平65.75%,馬英九21.71%,
 
**民進黨民進黨民調中心10、11日民調。
70.2%認為馬對關說案的處理不當,16.3%認為適當。64.9%認為特偵組監聽並公布通話內容違法。
51.2%認為馬總統要求王金平下台違憲,69.4%認為國民黨撤銷王金平黨籍不適當,54.9%認為本案造成台灣的政局不安。另外,有七成的民眾認為馬總統堅持撤銷王金平黨籍,是進行黨內鬥爭,只有將近兩成民眾認為,是為了維護司法。
 
** TVBS 民意調查中心,  11 日晚間。
 馬英九總統滿意度創新低,為 11%,直逼扁任期最低的 10%,撤銷王金平黨籍,喪失立法院長:55%民眾表示不贊成,只有 17%贊成。連國民黨民眾支贊成的都是有37%,反對的47%。
 
比較奇怪的是,聯合報和中時在這波民調中缺席,很不平常,理由不必去猜。由於未見公布調查,也因此引用時兩報只好從缺。
 
由這些公布的民調中看來,馬黃團隊雖然在發動攻撃時既先聲奪人,攻勢更綿密緊湊,被攻擊的主角又在馬來西亞,直到10日晩上才回國還撃,但在民意趨勢是,馬黃團隊愈攻愈敗,到最後簡直潰不成軍,以特偵組是不是傷害司法公正性這一項最為離譜,雙方是不可思議的72.6%比9.2%!而馬滿意度竟創新低,剩下 11%,受傷之重難以想像。難怪羅智強憤而請辭。
 
羅智強嘆「這中間的是非真的有這麼難分辨嗎?」真哀怨;
但老百姓面對馬黃圑隊的一意孤行,豈不是感嘆的也是同一句「這中間的是非真的有這麼難分辨嗎?」?
 
王金平痛批「司改會近年來每年都會公佈一批檢察機關濫權上訴的案例,由於檢察官的草率失職,當事人的名譽、家庭、工作等等皆因此毀滅,而難以挽回」,「人民的痛苦,政府知道嗎?」「人民對司法的不信任,政府有感覺嗎?」「人民期待司法改革,政府了解嗎?」。羅智強對王這段批評濫權上訴的話很不以為然,他認為,「如果今天是柯建銘和你在打官司,或者柯建銘涉入刑案,你是這個刑案的受害人。然後王金平幫柯建銘關說司法。最後柯建銘勝訴或無罪,你能接受嗎?」他認為「那麼不啻是告訴全體國人:『有權判生、無權判死』將成為中華民國法律唯一的鐵律。」
 
但是王站在被濫權上訴的被害人立場,而濫權上訴往往又源於檢察官濫權起訴,如柯案是濫權起訴的案子,只有柯是檢察官濫權的受害人,那有什麼被柯所害的人?檢察官可以濫訴,豈不是「有權無事、無權被訴」。
 
難道小老百姓被濫訴就不痛苦,所以不可以替他主持正義?羅智強說「有權判生、無權判死」不可以成為中華民國法律唯一的鐵律,這沒有問題;但難道「有權無事、無權被訴」就應該成為中華民國法律唯一的鐵律嗎?
 
這一個立場上的根本不同,使特偵組辦這案子的公正性的民意的支持度百分率落到個位數,否定度超越七成;也使羅智強不得不感到社會的批判真是「撲天蓋地」。
 
撲天蓋地的批判固然使羅智強深嘆「自己不知為何而戰」;撲天蓋地的民怨還將使他效命的大總統不可能因為剷除了王金平,將來的路就會更好走。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