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三想想】 美國的誕生‧之三十二:追趕跑跳蹦

摩根在牛圈之戰中展現教科書等級的完美戰術之後,大陸軍與康華利斯開始你追我跑的遊戲,康華利斯為了彌補牛圈之戰的損失,發誓非追上摩根,一戰消滅他不可……最起碼還能搶回俘虜與物資。

康華利斯追擊摩根卻撲了個大空,摩根還有空好整以暇的把俘虜都轉送走,再跟格林會合。這是因為康華利斯在牛圈之戰中,損失所有行動最快速的部隊,他剩下的部隊行動緩慢,追不上摩根的輕裝步兵。

為此,康華利斯作出重大犧牲,他以身作則,把所有非絕對必要的用品都扔掉、燒燬,整的部隊開進行激烈的大瘦身,盡可能減少行李以加快行軍速度,派不上用場的板車也要燒燬,英軍士兵們眼睜睜的看著許多個人物品投入火中,當最後連蘭姆酒都要整瓶灑掉時,他們的心都碎了,之後有250人因此成了逃兵。

格林因應這一情勢變化,又定下新的計謀來對付康華利斯。他以戰略角度分析,若把戰場越往北方拉,對格林越有利,因為越往北,格林的補給線越短,相對的,康華利斯的補給線就越長。這點康華利斯也明白,他本來不會那麼容易上當,但他現在為了彌補損失急於求戰,因此一開始就上鉤了。

格林決定放長線釣大魚,進一步誘使康華利斯不斷往北走,他必須進行非常細膩的戰術調度,與康華利斯保持著若即若離的距離,近到康華利斯覺得有機會逮到他,但又遠到讓康華利斯無法真的逮到他。若太近,則會被追上,若太遠,康華利斯就會放棄追擊。

「市場論」能解決研究生勞動問題嗎? ──回應「放棄社會主義思維 保障學生勞動權益」一文

日前李瑞中發表一篇文章「放棄社會主義思維 保障學生勞動權益」,雖然不否認應當保障學生勞動權益,並主張應該放棄人人有獎社會主義式的助學金制度,強調應該依照系所和老師的經費決定聘雇研究生助理的價碼,提出「市場論」的改革途徑。

【鄉巴佬異藝錄】二十二、還泰源烈士本來面目:追思會我為什麼缺席

過去我「228消失的社會菁英⋯除王添燈外絶大多數是寃死的,卻被尊為英烈,在人類歷史上絶無僅有;相反的那些進攻高雄炮台壯烈而亡的,如今不見追崇也是奇蹟。」說法,肯定的不多,批評的不少,很挫折,因此當聽到施明德比我一針見血地說「台灣人不能只懂得對寃魂哭泣,不知道崇敬真正的烈士」時很佩服,他要以「和解」做訴求,在立法院舉行「敬烈士追思儀式」,邀請跨黨派紀念「泰源事件五烈士」時,當然就非常支持。(詳見:【鄉巴佬異藝錄】十六、向泰源事件烈士致敬——兼論對寃魂哭泣到向烈士致敬

經營氣氛是施明德拿手好戲,追思會當天靈堂佈置得簡單又莊嚴肅穆,叄加的人有李登輝總統、蘇貞昌、陳菊、王金平、關中、王建煊等跨越黨派的和解精神像真的成功地呈現了。

但是,我很難過,沒有參加。

【時事想想】兩岸服貿協議與共同市場

2002年左右,蕭萬長在美國進修結束,曾經以「兩岸共同巿場」為題在波士頓演講。當時我曾對他分析為何歐洲成立了「歐洲共同市場」,但是北美在美國,加拿大,墨西哥之間卻成立NAFTA:「北美自由貿易協定」。

蕭先生顯然對於「兩岸共同市場」花了很多心思,準備材料也很豐富,但是我當時年輕氣盛,澆了他一大桶冷水。我對他解釋自由貿易和共同巿場的差異之後說:「美國是經濟力非常強大的國家,他們都不敢實行共同巿場了,台灣憑什麼條件去弄「兩岸共同市場?」演講結束,我去找他握手,蕭先生拒絕,整張臉像豬肝。

自由市場和共同巿場有什麼不同?簡單的說,自由市場就是貨物可以(免關稅)自由來往。共同市場是貨物和人都可以自由互相流動。歐洲的共同巿場是人和貨物都可以自由流動。所以法國人在法國找不到工作,他們可以到德國去找。他們在共同巿場裡面也互相不設關卡,可以自由往來,沒有國界。

【週二想想】要完全同意郝明義嗎?

好像應該要在開啟這個話題以前,對於服貿協議在內的所有貿易談判議題,有個基本的「合先敘明」:

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簽訂前夕,郝明義直指馬政府開放中國印刷業,「愚昧、無能、粗魯而自我感覺良好地倒退」。

l  這樣講,或許難免顯得不夠左傾進步,但在「進擊的全球化」的年代,保護主義是我們長遠能夠堅守的城池嗎?這個看起來是悲觀的。或許再高的牆,也終將被資本的巨人所踢破。政府所應該承擔起來的責任,或許是在貿易談判中,爭取最大有利條件(然而只拿不給是不可能的),另外透過稅賦與社安體系,以移轉性支付的方式,對受損的基層工農的生活給予起碼的支撐。對弱勢給交代,是最首要的考量,而台灣政府在這方面的思考總是付之闕如的,面對過去的WTO,或現今、未來各種的貿易談判,我們應該抱持著一樣的要求與批判。

【時事想想】菲律賓國父黎剎在天上掉眼淚

亞洲第一位和平主義革命家黎剎,他的一生堅持和平革命,除了天主教的信仰之外,他認為從事武力革命者,今天雖然是奴隸,但掌權後可能就會變成暴君,甘地的非暴力革命就是受到黎剎的影響,因此如果他地下有知,知道他的菲律賓不肖子孫,冷血射殺台灣手無寸鐵的漁民洪石成,他一定會在天上掉淚。

黎剎在被西班牙獨裁政權槍斃前,寫下的「訣別詩」中,曾寫下:「我將去之國,沒有暴君也沒有奴隸,那裡親善和睦,一切統於上帝。」顯然現在的菲律賓,並非黎剎心中想建立的菲律賓理想國。

【時事想想】無人知曉的兩岸服務貿易協議:誰偷開了你家大門?

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究竟在談些什麼?簡單來說,就是兩岸服務業市場的開放清單,是兩岸ECFA後續協議的一部分。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經過2年多談判,即將於6月簽署,但5月30日政府單位在立院報告「市場開放對台產業與勞工影響」時,遭立委狠狠修理3小時,指出評估報告敷衍、一路唱好,顯然在規避國會監督。

2013/6/21編者按:今天下午兩點,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簽署了。完整文本詳見這個連結,想想你的生活中,有哪些地方受到影響。

主管單位羅生門,就業影響評估「被失蹤」

要明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評估過程如何草率,以及台灣政府單位如何在經貿談判上多頭馬車、各行其是,故事可以從這張直擊立院現場的照片說起。

這張照片左起是經濟部次長卓士昭、海基會董事長林中森及陸委會主委王郁琦,3位是主掌兩岸服貿協議的核心官員,分別擔任談判單位、協議簽署單位、以及台灣政府對大陸統籌單位的首長角色。從照片看來3人表情都很凝重,因為當時立委陳其邁正在質問3人,為何攸關台灣30萬人就業市場的美容美髮業要開放,事前卻沒有詢問過相關產業公會?

【時事想想】總統的大腸息肉 vs. H6N1禽流感:病毒的進擊

用大腸息肉拿來分析禽流感病毒,真的再好不過了。

6月22日,馬英九總統進行年度健康檢查,結果發現在大腸靠近肛門口附近10公分和25公分處各長了一顆息肉,消息一出,「馬總統肛門口附近長息肉」的新聞報導也立即攻佔媒體版面,其實,早在三年前(2010年6月25日)馬總統進行年度健檢時就曾發現一顆大腸息肉,當時,醫療團隊立即決定以內視鏡切除,然後每三年追蹤一次。或許你會問:「幾顆小息肉有那麼嚴重嗎?有必要這樣大驚小怪嗎?」醫生的回答會是這樣的:「民眾如果發現息肉,最好還是要切除,否則會有惡化成癌症的可能。」

以愛國爭民主,堪比浮沙築碉堡

香港的六四晚會成為大中華派及本土派交鋒的最新戰場,是意料中事。因為六四既是愛國民主派重中之重的政治符號,亦是兩派在政治立場和論述上的根本分歧。沒有六四,就沒有出走的司徒華、李柱銘,沒有反共的學聯,更沒有今時今日的民主派,至於本土派既堅持中港區間、香港優先,更遑論支援所謂中國民運了。兩派矛盾本來就尖銳,今年支聯會更打出「愛國愛民,香港精神」的旗號,恐怕若非事有湊巧,就是有意為之了。

對「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四點意見

一、 簽署「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程序可議

受馬英九總統之託付,國民黨榮譽主席吳伯雄本月13日前往北京和中共總書記習近平會面,並提出嚴重傷害國家主權的「一個中國架構」主張。海基會及中國海協會隨即安排21日在上海進行兩會高層會談,完全呼應北京將兩岸關係視為國共關係的一貫立場。馬總統毫不避諱以國共會談為代表兩岸政府的兩會協商搭橋,並以附和北京「一個中國框架」作為啟動兩岸協商的政治表態,其對憲政體制和台灣民主政治已造成無可彌補的傷害。

同樣可議的是,「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的協商和簽署,完全是黑箱作業,事前既未經完整評估;協商過程中亦未和產業界充分溝通;在少數人和中國方面片面商定後,更不顧各界反對聲浪,強行簽署。這種討好北京,但對國內強硬的偏差施政心態,讓台灣社會無法接受。

二、 應防範中資策略性進入台灣服務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