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募兵制送終

募兵制跳票了。部分學校甚至已經接獲教育部公函:配合國防部募兵制期程調整,103年仍將針對82年次以前出生役男辦理「大專程度義務役預備軍官預備士官考(甄)選」。雖然國防部宣稱「沒有募兵制跳票、失敗這種事」,只不過是「調整」、「延期」,但是對照過去這幾個月發生的事情,國防部的話能聽,…也能…。無法如期兌現的支票就是芭樂票,無法如期實現的競選支票就是跳票。不管國防部或是執政當局用什麼樣的言論去掩蓋事實,跳票就是跳票。

國軍內部的腐化是募兵制跳票的元兇。揪出了一個范佐憲,我們仍不知道國軍內部還藏了多少個范佐憲。許多義務役都「怕成為洪仲丘第二」,如果要簽下去把軍旅生涯當成終身志業,沒有人能保證自己不會變成「蔡學良第二」、「李哲宇第二」。依照國軍現況,募不到兵「剛好而已」。

第三種部落想像─如何切實看待原住民的社會處境(三之一)

中研院社會學研究所的吳介民,在他的《第三種中國想像》中,提到現在的台灣社會,面對中國的經濟與政治崛起,存在著兩種截然不同的態度:一種人把中國當成是「機會」的來源,對中國懷有美好的想像;另外一種人剛好相反,把中國當成「威脅」,視中國的人、事、物為洪水猛獸。他反對這兩種對中國的想像方式,認為皆缺乏對中國社會的如實理解,因此他提倡「第三種中國想像」,主張「從社會觀點出發,客觀分析兩岸問題,但不迴避主觀的價值選擇」,拋棄全面的「機會論」與「威脅論」,轉而向中國輸出台灣的民主制度與理念,以及展示民間公民社會的活力,讓台灣與中國的公民社會能夠互相交流、發展、培力,對抗「跨海峽政商聯盟」的經濟與政治壟斷。

【華山論劍】倒閣VS.解散國會 轟轟烈烈上場

繼江宜樺之後,陳長文建議以解散國會解決憲政亂局,〈中國時報〉馬上以社論呼應;民進黨方面則倒閣案在立法院己經連署了33人,蘇主席跟著在國際紀者會中宣布全力支持倒閣。這其間,主張解散的當然是以先倒閣為前提,主張倒閣的也歡迎解散,一拍一合,真像「倒閣+解散國會」的大戲就要轟轟烈烈上場了。

不過民進黨方面,包括柯總召在內的黨團4長現在還不肯簽名;國民黨方面不管擁王派擁馬派立委都不贊成。

陳長文說「國家陷入僵局,是嚴重的憲政問題,但以目前的司法程序處理,卻忽略、降低了這個問題的憲政高度;而且不論法院做出什麼裁決,還是無法化解人民對立的結。現在的僵局再拖個兩年,大家都很慘。如果依憲法解散國會,選出最新民意,國民黨和民進黨都有機會贏,屆時再組成擁有最新民意的政府和國會,到時候包括核四、年金等議題,都可以根據最新民意重新討論。」這才可以是打破當前國家僵局。

【週五想想】我看台語片:得獎的是……

剛公布的金馬獎入圍名單,4部紀錄片都是台灣導演的作品,有呈現空中攝影的《看見台灣》、尋訪霧社事件遺族的《餘生》、記錄莫拉克災後社區重建的《拔一條河》,以及泰北孤軍心聲的《邊城啟示錄》。《餘生》監製魏德聖表示,這證明台灣的紀錄片文化,在劇情片票房起飛後仍維持高水準創作。

如果也從這份入圍名單來看的話,票房起飛的台產劇情片,是否維持高水準創作就成了個議題。金馬獎最佳劇情片獎項,今年台片只有尚未上映的蔡明亮導演作品《郊遊》入圍,最佳導演則除了蔡導再加《失魂》導演鍾孟宏,《失魂》入圍獎項還包括最佳男主角、最佳攝影、最佳音效、最佳美術設計。

【週四想想】打狗吹水:「馬邦伯大德」給台灣人民的痛悟

馬邦伯統治的日子,對許多人而言,比軍中數饅頭日子更加難捱。但自馬邦伯獵殺王金平的政治序幕拉開之後,馬邦伯的原形,終於一一崩解外露,才知道馬邦伯不只經濟上無方,政治上更是包藏威權禍心的。

馬獵王序幕拉啟後,王金平此一在國民黨威權奶水絭養關係下壯大的地方奴才型政客,面對馬邦伯的無情獵殺之時,不僅沒「十倍奉還」,還擺出一副超級正向的思考,將馬江視為是「逆增上緣」的「菩薩」。若我等以王金平的正向思考為師,則馬邦伯惡整台灣社會與人民,或許也是「大德」行徑,開啟增添我們對台灣鬼打牆現狀的理解與智慧呢。

當對面的女孩殺過來:無可抵擋的政治語言

黨國在哪裡

《海闊天空》是陳可辛的作品,時代的中國創業英雄,在電影裡活靈活現,橫跨了世代,但是熟悉歷史的人,可以明顯看到陳導跳過了「天安門事件」。正是影評人藍祖蔚口中那過於令人心驚的企圖:「唯有跳過1989年,唯有跳過天安門事件,《海闊天空》才能順利通過審查,拍攝及上映,《海闊天空》標榜中國人願像韓信那般甘受胯下之辱,終能成將侯..」中國電影中的政治符號,到底要到怎樣的程度才是禁忌?我想中國的電影人或是電影投資客,都已經放棄了這樣的衝撞,於是台灣電影成為了唯一可以容納禁忌元素的舞台。也就是代表中華民國的國家符號,也僅能在台灣電影中被出現,極具顛覆的有鄭有傑的短片作品《潛規則》,當中的國旗符號被顛覆,除了直接拆解之外,也直接對中國電影市場的吸引力做出批判與嘲諷。

【時事想想】「自戀馬英九」為「強迫馬英九」出氣

馬英九政治性格的兩大特點就是自戀與強迫,自戀者認定自己是世上最美最強,強迫者重對稱守秩序求整齊愛省錢吃燒餅絕對不能掉芝麻否則就像大便沾到褲子那麼丟臉。馬英九的自戀又強迫,最經典的表現,就是當了民選首長以後,周遊台北市立醫院接受年度健檢,一年一家,十二年十二家,每家完美過關,所有主治醫師稱讚我頭好壯壯,好寶寶第一名。

自戀又強迫,會有加乘效果,強迫傾向促使求完美,更能滿足自戀需求,但也會相互衝突,有時強迫性格說不能不能,不能干預司法,老師有教課本也有寫,但自戀性格卻忍不住探出頭來說不行不行,不干預個案,這口氣嚥不下。

【首爾想想】北韓:從計畫經濟到市場經濟的挑戰

作為「共產主義計畫經濟最後堡壘」的北韓近來似有求變企圖。仿效中國改革開放、鬆解原先由政府所嚴控的經濟管制的導入「新經濟體系」政策的消息,昨日經由《東亞日報》獨家披露出來。

據報導稱,北韓當局將大規模下放經濟主導權給各級工廠與企業,由這些生產單位管理者自行決定交易、經營與雇用規劃,甚至可直接處理海外輸出項目。已有消息通表示,近來當局已在平壤針對各級管理人才施予建立「經濟管理改善體系」的集中教育,範圍從中央擴及至地方,並將於明年1月起全面推動。

【週三想想]】美國的誕生‧之四十六:聯邦政府與白宮

前回提到美國有問題的總統選制在日後造成憲政危機,不過,這個問題在華盛頓的時代,由於聯邦黨人此時佔多數,漢彌爾頓得以居間安排,因此並未造成太大問題,在眾望所歸下,很順利選出華盛頓為美國第一任總統。

制憲代表們認為總統是一個高於政治紛爭之上的調解人,而華盛頓完美的勝任這個角色,雖然他的聯邦政府主要受到聯邦黨的支持,但是華盛頓立即揭櫫「多數尊重少數」的原則,表示雖然聯邦黨支持一個統一而有效率聯邦政府的努力值得肯定,但是反聯邦黨人保護自由人民權利的努力也一樣重要,他希望雙方在憲法於各州通過的過程中發生的爭執與分歧能儘快彌平,而這也暗示著華盛頓敦促《權利法案》修憲進程,而這個修憲過程將耗去國會2年的時間。

華盛頓在力主彌平政治上分歧的同時,也要著手組織他的政府,由於華盛頓得從零開始打造美國聯邦政府,大概有數百個職位要安排,這麼一來,是不是馬上就會有人關說「卡位」呢?

當然有,包括華盛頓最疼愛的甥兒,布希羅‧華盛頓(Bushrod Washington),就想擔任美國司法部長(Attorney General),這個職位的原意為「總律師」,是美國聯邦的總法務官,最初的職責是處理聯邦政府的法律事務,含提出訴訟,以及向總統提供法律建議,1870年以後設立司法部支援「總律師」的業務,所以現在大多中譯稱為司法部長。

音樂可以治理社會

不管是公民1985行動聯盟在2013年8月3日的25萬人凱道大會中,改編自歌舞劇悲慘世界的「你咁有聽到咱的歌」,以及日前五月天MTV「入陣曲」,都成為響應公民運動的重要音樂,說明音樂確實可以發生治理社會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