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像是一種宿命一樣,今年的諾貝爾文學獎,村上春樹又再度槓龜了。在從高雄前往台南的火車途中,透過手機看到了這個消息,接著就接到了友人的簡訊:
「之前你就說他不會得獎了,怎麼能夠如此篤定覺得?」
「因為看不到會得獎的理由呀。」我回說。
為什麼會下這麼篤定的斷言?其實是來自一些沒什麼文學理論深度的直覺。在我來看,他廣受大眾歡迎,卻也是某種失卻藝術表現上先驅性的表徵,在腔調上甜軟討好,相對的則容易被看成沒有摸索語言前沿的誠意,形式上不算開創,內容也不甚經世濟民,或許是他與諾獎總是失之交臂的關鍵所在。
今年到了九月下旬,在監聽與政爭的新聞夾縫之間,看到了好幾次有關諾貝爾文學獎的預測消息。不知道為什麼,今年村上春樹得獎的聲勢又大漲起來,媒體一直報導機會如何之高,直到開獎前一天,賭盤開出了1:6的賠率,在世界各大文學名家之中位居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