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東進西撤」與中國「西進東守」對台灣的機遇與挑戰(下)

中國西進將影響台灣對歐關係與能源安全

「美國東進、中國東守」固然對台灣的安全相對有利,但「中國西進、美國西撤」也會對台灣產生若干負面衝擊。最直接的就是台灣與歐洲的關係,有可能會進入一段非常艱難,甚至是大倒退的階段。此外,隨著中國在中東影響力可能坐大,台灣如果持續高度依賴於中東油源的話,則會給台灣永續發展帶來長遠的不利影響。台灣也要對此早作準備。

西歐雖是民主國家,但並未因民主價值而對台灣有過多的支持,反而包括英、法等國在內,過去就屢出現以咒罵台灣民主來助其緩解與中關係的前例,甚至天安門事件至今未解,若干西歐大國就積極主張要解除對中國軍售禁運。反倒是從共黨轉型的前東歐國家,在人權、民主等價值議題上往往表現得比西歐更堅定。

現今在歐盟內部現因經濟問題爭論不休,中國又提出「一帶一路」基建大餅,加上英、德等國將中國視為經濟合作交流的重要夥伴,以及歐盟因烏克蘭而與俄羅斯矛盾加深,這些因素在歐盟內出現了希望透過強化與中關係以從側面牽制俄羅斯的主張,從這個角度看來,未來幾年內台灣與歐盟關係的前景是相對悲觀的。

【學與業壯遊】 為什麼大學培養的優秀人才爭搶逃離台灣,而非振衰起弊? ──《大學的藝術》之一

上星期,有三個熟或不熟的朋友,和我說他們最終要離開台灣,到國外工作生活,他們對台灣的未來徹底不抱希望。這三個朋友,都是台灣最優秀的國立大學畢業生。

他們不是特例,台灣最優秀大學培養的畢業生,面對台灣政治敗壞、產業發展停滯、社會頹喪而錯亂,能耐也許足以逃離,但不足以振衰起弊。台灣現在的人才困境,很可能不是欠缺某特定領域的專門技術、知識人才。而是綜合性、前瞻性、能帶來變革與創造的人才。

青年辜負台灣,台灣埋沒青年,高教怎麼了?

開天窗說實話,台灣多數的大學和教授,辜負了社會,浪費了資源,耽誤了學生。

是的,有些大學感到危機,開始想改善方案,但常是著眼於:如何多招些學生、如何提高就業率,更墮落的是在花大量心力追逐研究計畫,企圖抽行政管理費維生。許多人都看到,大學的教學品質,對於填補目前業界人力資源從十分勉強,更別說推動台灣進入下一個境界、整體向前進展。

人權與法治作為兩岸關係新的突破點

兩岸關係歷經陳水扁總統早期的「四不一沒有」,晚期的「一邊一國」、「制憲」;以及馬英九的「不統、不獨、不武」,到後來的「經貿整合」與「和平協議」⋯⋯等方針。其在國家層次上的戰略與政策面,一直不脫主權、軍事、認同與經貿議題之外。在馬英九主權上「擱置爭議」已成事實,且兩岸在軍事與經濟實力開始向中國方面傾斜之際,台灣當局該如何思索兩岸關係新的突破點?

【開往台灣的慢船】(全球獨家)台灣人欠國民黨一個道歉

為了某種原因,7月19日始終是個難以遺忘的日子,我在某年的那一天穿上草綠服,套用國防部的話,從男孩變成男人。這個酸甜回憶,在國民黨全代會史努比和全世界一起驚呆的同時,宣告走入歷史。國民黨,謝謝你們毀了我的719。

隱隱有著末日詭異氣氛的全代會,洪秀柱神情感覺宛如奧姆真理教主麻原彰晃。她的致詞前半段,述說著台灣現況多麼悲慘,字字句句彷彿都在羞辱台下的馬英九和吳敦義,接下來強調絕不容一個不知反省的政黨執政,此時我因為已經完全無法判斷主詞和受詞,開始懷疑自己是否認知失調。

美國「東進西撤」與中國「西進東守」對台灣的機遇與挑戰(上)

隨著美國與伊朗達成核子協議,以及中國積極推動「一帶一路」與「亞投行AIIB」,美中在印度洋─太平洋的戰略競爭格局日益明顯。整體聯繫起來看,呈現美國「東進西退」,以及中國「西進東守」的趨勢。

美國:東進西撤,加速重返亞洲

【島嶼邊緣】「藍色多腦殘」是推倒國民黨的最後一哩路?

「美麗的藍色多瑙河畔」(An der schonen blauen Donau)是一首著名的圓舞曲,傳說史特勞斯(Johann Strauss II)創作這首圓舞曲的動機,是為了激勵在1866年普奧戰爭中失利的奧地利人。中國國民黨自從2014年九合一大選重挫後,也如同其代表色一樣,是深深憂鬱的藍。目前國民黨需要的,或許也是一首振奮人心的「藍色多瑙河」。

然而,國民黨慘敗迄今超過半年,原本被期待的國民黨新希望2016戰將們,有的怯戰、有的「枵鬼假細禮」(iau kui` ke` seʟ dzi),結果就成就了洪秀柱正式代表國民黨參選2016。洪秀柱的參選無法振奮國民黨員,卻讓反國民黨的網路鄉民興奮不已。洪秀柱帶給國民黨似乎不是一首振奮人心的「藍色多瑙河」,而是鄉民期待已久的「藍色多腦殘」;在Google輸入「藍色多」,網路頁面就會自動出現參考詞「藍色多腦殘」。或許,國民黨與藍色支持者被鄉民認為其認知與台灣人的基本認知有相當的出入。

《阿嬤的光》,藝術的窗

鬱熱的夏日總令人昏昏欲睡,午後百般聊賴的滑著手機,突然,學生傳來了訊息:「老師,您知道怎樣發新聞稿嗎?」是一位先前從台南應用科技大學跨校修課的學生陳來福,原以為是他美術系畢業後要開個展,想發新聞稿。沒來得及回訊,又來了一大串訊息,原來是學生去理髮時,聽說自己送展的畫作《阿嬤的光》遭竊,竊賊由於慚愧自己辜負了阿嬤的期許,加上思念阿嬤,情不自禁偷走畫作。學生深能理解對阿嬤的那種思念與孺慕之情,因此想要贈畫予這位先生,卻不知如何聯繫,方想透過公開發送新聞稿說明並贈畫。這樣小說般的情節就發生在身邊,讓我一下子醒了過來。

請教了曾在媒體工作的朋友,協助他解決了問題,不知怎的,這事件總讓我聯想到《蒙娜麗莎》遭竊後才爆紅的故事:竊賊興許是為了將達文西的作品回歸祖國義大利,或有龐大的利益誘使他出手。而學生的作品卻是因為畫中表達的情感強烈真摯、令人動容,因此想要帶走。

紀國棟開除黨籍案與「訓政惡夢」

紀國棟等五位國民黨從政黨員近日遭開除黨籍一事,雖然某種程度是國民黨的家務事,但其中涉及紀國棟身為國會不分區立委,因此被剝奪黨籍的同時也隨之喪失立委資格,情形類似於前年九月馬王政爭,亦曾引起關於政黨可借黨紀處分為由行「罷免立委(或立法院長)」之實是否合乎憲政秩序原理原則的一些討論;顯然當時懸而未決的相關議題,在國民黨「玩一次不夠,你有再玩第二次嗎」、似乎對這招樂此不疲的權力遊戲下,其暴露的制度設計問題仍有值得我們應予認真檢討之處。

【眷村想想】 戰士授田證的幻想

國民黨政府為鼓舞軍心,1956年通過《反共抗俄戰士授田條例》,凡三軍戰士都可獲得每年出產淨稻穀二千市斤的土地—片。然而光復大陸神聖使命沒有完成,老爸授田證已改為授田津貼,我童年的土地夢也為之幻滅。

我家臥房有一個木製衣櫥,內有兩層小抽屜,其中一層藏著老爸寶藏,包括戰士授田證、服務滿十年及十五年忠勤勳章,還有一些重要文件等。

唸國小的我對老爸寶庫就很好奇,好幾次要老爸打開讓我摸摸瞧瞧。我對小小張對折式的戰士授田證最有興趣,老爸說:「將來反攻大陸後,憑這張證可以換兩分地!」兩分地到底有多大?我毫無概念,卻有無限想像空間。

新竹阿公貧無立錐之地,晚年更沒有留下一坪土地給兒孫。同樣一無所有的老爸,雖私下對反攻大陸神話嗤之以鼻,我仍隱約感覺他對那遠在天邊的兩分地,還是有一絲期待。

台灣市場大小之謎

日前過世的埃及名演員奧瑪雪瑞夫(Omar Sharif)曾經是好萊塢有名的花花公子。據說有人問過他受女人歡迎的秘訣,他說:「就猛稱讚那個女生漂亮就對了咩。」對方追問:「那如果那女生長得不好看呢?」奧瑪說:「那就猛虧其他女生有多醜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