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與業壯遊】 為什麼大學的專業培育模式,愈來愈不符合學生需求 ──《大學的藝術》之二

日前參加了一個大學的演講聚會,與會者之中超過一半是大學教授。在聚會中,演講者問了一個問題:什麼是大學教育最重要的部分?

台下的聽眾寫了數十張便利貼:創造力、系統觀、好奇心、溝通協調、社會關懷、獨立思考⋯⋯這些項目重複多次,大部分我們都耳熟能詳,並不陌生。有趣的是,沒有任何人寫關於「科系課程」的項目。

看著這些便利貼,我覺得非常矛盾──事實上,幾乎沒有大學將「創造力、系統觀、好奇心、溝通協調、社會關懷、獨立思考」這些素質當作畢業門檻,很少指導學生如何養成這些特質──其實,大學也不曾用這樣的標準來選取教師。老實說,許多大學教授本身並不具備這些素質,更甭說培育學生了。

在大學每時每刻的運作中,學生是進入一個一個專業分化的科系,大部分教師與學生接觸的時間,都是在上某門具體而專業的課程──生物化學、日本史、刑事訴訟法⋯⋯。大部分的時候,教授做的事情是將具體的知識倒給學生,而學生努力的是將知識裝進大腦,而科系課表會決定某個特定學生,要將哪些知識裝進大腦。

捍衛清白,拒絕交保!提審法──一場豪賭的零和遊戲

據報載隨同反課綱學生翻牆進入教育部採訪,因而遭警方逮捕的宋小海、廖振輝、林雨佑等3名記者,對於檢察官諭令各以1萬元交保即獲人身自由的條件,因捍衛新聞為由,拒不認罪;而後北檢讓步改為限制住居、無保請回。

就此次逮捕程序而言,最後檢方仍有作成限制住居的處分,在保有偵查機關及警察機關的尊嚴下,亦可使記者回復自由,可謂不失顏面。

捨「國父」魔戒,民主才有望 ──笑解洪秀柱的國民黨正統論

七月十九日午後,滂沱大雨為樂,國民黨火速提名通過洪秀柱代表該黨成為2016總統候選人,其後洪致詞提及:「中國國民黨,是國父孫中山先生所創建,是個具有百年歷史的光榮政黨,她創立了中華民國、帶領人民打贏八年抗戰,帶領台灣走出殖民地的悲情,帶領台灣創造亞洲經濟奇蹟,讓台灣的民主贏得世界的尊敬,也為兩岸開創了和平的榮景⋯⋯」,由於主詞認知之誤,網路上一片嘲諷洪讓孫逸仙由墳墓爬出來領導抗戰的笑話。實則洪的主詞是中國國民黨而非孫逸仙,鄉民這回稍嫌凸棰了!

不過,洪的上述話語其實大有問題。也就是說,她話語中關於中國國民黨的沿革、孫文的定位根本是數十年不易的陳腔濫調、幽靈幻語。而多數人竟不察!所以這是課綱不得不改、傳媒不得不檢討的重要成因。

簡言之,洪的論調就是國民黨向來執持的正統論。國民黨係孫文所創制,孫文創建中華民國,孫是中華民國國父,而國民黨則領導中國─台灣。實則,每一環節都禁不起考驗,因為這些敘語結構無非就是傳統封建思惟的衍生物。

首先從孫文被定位為中國國民黨創始人並尊為國父談起。

李登輝訪日演說:建立台灣主體性之道

日本外國特派員協會副會長彼得‧蘭根(Peter Langan)先生,以及齊聚會場的各位記者先進,大家好!我是來自台灣的李登輝。

這次受邀到國會演講,昨天有機會向許多國會議員發表談話。

再來就是今天,這是2007年6月以來,時隔八年再次造訪,能二度獲得演講的機會,實在深感榮幸。

八年前,參訪殷盼多年的奧之細道,猶記旅行最後一天,就在這裡發表演說。當時坐在身旁的中嶋嶺雄教授,如今已成故人,不禁感慨歲月無情。

另外,中國八年來經濟發展順利,在國際社會的發言份量與日俱增,擴張領土的野心也愈趨明顯。這種現象,與主導世界政治走向的美國弱化發言權,應該不無關係。

性別歧視不是立場不同,而是暴力!

造成轟動的三峽砍人案,造成兩個人的血光之災,這是如此令人心驚膽顫,但其中一名女性受害者-謝邑霆,表示不全然怪加害者,因為加害者的行成不只是個人因素,更有環境因子在裡面,以及「死刑只是人們的安慰劑」,並寫了一篇如此立場的文章。雖然獲得不少人的支持與肯定,但同時也有不少人反對他的論調,且不只是反對立場而已,甚至公開了他的資料加以做文章,特別是針對其性別/性向/外貌進行攻擊(其為外貌陽剛之女性)。

而網路上所出現的攻擊,有些像是「(女)同志都學苗博雅一樣支持廢死」、「同性戀又要多元成家,又要廢死,根本是要亡國!」這種論調,不然就是「死T」、「假男人」這種「性別汙名」標籤的人身攻擊,這些是如此歧視、暴力,也讓我們看見,社會否定一個性別弱勢者,無論是其言論、立場、經驗,甚至是存在與生命,只需要針對他的性別身分進行攻擊即可達成,而方法幾乎都脫不了性騷擾、性恐嚇、性/性別霸凌與暴力等方式。

粉塵爆事件:從軍陣精神醫學角度看預防性精神醫學介入

國軍在近年來已經將救災作為國軍戰備本務之一,除了救有形之災之外,也會運用到軍陣精神醫學的原理去救無形之災,但是軍陣精神醫學的議題太大,不太可能全部說得很完整。簡單來說,軍陣精神醫學常用的方式是所謂「預行防處」。

以三軍總醫院處理這次塵暴燒傷病患為例,近50位燒傷病人住院後的第二天上午,三軍總醫院精神醫學部就出動5位主治醫師,2位總醫師,總共7位專科醫師,由葉啟斌部主任帶隊,分頭進行對於病人和家屬之預防性精神醫學介入(preventive psychiatric interventions),每位醫師分到近10位病人,印象所及的要點,大致如下:

【開往台灣的慢船】討厭記者很容易,但這世界不能沒有他們

不需要是個前媒體記者也可以感覺到,媒體記者如今已經成為一種全新的新聞類型(news genre),從電視台記者說了什麼蠢話、誰又抄了網友的稿子,到主播的胸圍和粉絲頁人數,到媒體各擁立場大亂鬥,到記者過勞和加班費怎麼算,然後,現在還要再加上記者被逮捕,以及教育部算不算是刑案現場和新聞自由是不是一種特權。

有些記者可能覺得很不爽,苗栗縣議會20年不刪預算,民代和民眾都不care,他只不過寫錯兩個字、講錯一句話,就宛如叛國一樣被天天練,網友監督記者的力道比監督政府還強,這符合比例原則嗎?但這就是現代社會,而且新聞圈已發生驚天動地的變化,我親耳聽見報社主管接讀者來電時霸氣十足說:「你不爽的話就退報啊!」那個年代,已經遠去。

記者已經變成一個人人樂於痛恨的職業,獲得的尊重愈來愈少,薪水愈來愈差,被討論的機率卻愈來愈高。當然,一般各行各業的情況也差不多,不過,基於「媒體」和「新聞圈」這個集體代名詞的強大,記者要概括承受同業、公司和整個行業惡名的程度,恐怕也在各行業中名列前茅。

吳馨恩

一個關心性別議題,對女性主義、性別理論有一些研究的跨性別女性。

曾念生、葉啟斌

本文作者曾念生是三軍總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國防醫學院醫學系臨床助理教授。葉啟斌是三軍總醫院精神部主任,國防醫學院醫學系副教授以及東吳大學心理系兼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