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想想

作者現為旅居任教日本大學的學術移工,日本京都大學法學博士,研究興趣橫跨勞動法和國際政治,立志成為征服日本列島溫泉露天風呂的業餘專門家。作為偏好政治力學的「H型人間」,對包括從勞資關係到國際關係的「power balance」都很有興趣。

【眷村想想】 憲兵抓賭記

軍方三申五令嚴禁眷村住戶打麻將,但我唸國中之前,村內還是常有幾家固定牌搭子,每隔兩三天就有嘩啦嘩啦洗牌聲,令正逢青春期的二姊和我憤憤不平。
 
1971年,某個週末下午,隔壁家麻將聲又起,吵到二姊和我唸書心情。我們忍無可忍,心生一計,悄悄跑到村外以公用電話打到憲兵隊去。
 
不久,有點像偵探片一樣,巷子口出現一名便衣男子鬼鬼祟祟在隔壁家附近探頭探腦。又過十幾分鐘,突然啪啪、啪啪一陣皮靴齊步聲,竟有一小隊憲兵真槍實彈前來抓賭了。
 
眼見抓賭成真,二姊和我躲在屋內偷偷從窗口縫隙觀看。由於憲兵陣容龐大,不少鄰居紛紛出來圍觀,只見憲兵一再敲門要求打麻將人家開門,但裡面不開就是不開,憲兵也未破門而入,雙方僵持不下。

課綱微調下的國族認同

法蘭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提出「知識即力量」,而晚他近四百年的法國哲學家米歇爾·傅柯(Michel Foucault)則認為「知識即權力」,也就是說誰擁有權力,便可以決定何謂知識。

黃維勻

作者為臺北大學歷史系畢業生,雙主修社會學,即將要去高中當實習老師,希望能以教育改變社會。

首爾想想

本文作者是駐韓獨立記者。自成大政治系畢業後,移居首爾並長期採訪韓半島時事,現經營「韓半島新聞平台」(K-NEWS ONLINE) ,供應南北韓相關報導與評論給各合作媒體。

學與業壯遊

【如何過一個更值得的生活?】這是我一直在追問與思考的問題。我從兩個切入端點開始找答案:「學」與「業」。在學習的過程中,每個人漸漸塑造成形,從形體到思維,從能力到志向。在事業的發展中,每個人開始影響外界,從身分到家庭,從群體到世界。學與業壯遊,就是向內創造自己,對外創造世界的歷程,就是人生與世界的激盪。

日本想想

曾任影音記者、文字記者,現暫居日本,立志以浪漫不失務實,隨意不失細緻的方式,進行生活觀察。

荷事生非

荷蘭事的資訊平台。穿梭「旁觀者」與「在地人」兩者身份間,「荷事生非」用深度分析、膚淺八卦、感性分享的話語文字,介紹討論荷蘭這個和台灣差不 多大小的歐洲小國、世界大國,它的外貌與內在、優勢與挑戰、過去與未來。六大主題:社會文化、設計建築、永續環境、人文藝術、荷蘭教育、吃喝玩樂!

Yu'fafoinana逐路者

「Yu'fafoinana」是鄒族族語裡青年的意思,「逐路者」則是原住民青年們對自己行動的定位。面對國家逕自劃編原住民族,以福利之姿掩蓋殖民的事實,現代的原住民青年沒有忘記祖先勇敢踏出的血路,以筆作刀,逐路出草。

《女力時代─改寫全球社會面貌的女性新興階級》

艾利森‧沃爾芙,英國倫敦國王學院教授,同時也是BBC新聞節目主持的媒體勞動者,無疑是一位受過高等教育的卓越女性知識份子。這本書所描述的,也就是像艾利森這樣的女性如何從過去「男主外、女主內」的框架,轉變成勞動力市場的一份子,甚至是當中的領導菁英。這過程所涉及的,不僅僅只是高等教育擴張,女性知識份子的比例提升,更強烈影響不同階層女性的板塊、權力關係及其生活型態。

新女人的故事,女人的勞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