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破的鐵飯碗-從苗縣府延遲給薪看公務員勞權

 

苗栗縣政府由於財政規畫不佳,財務缺口竟高達648億元,積欠包商新台幣數十億元工程款。自二月被媒體爆出員工薪資遲未入帳起,不斷為發薪坐困愁城,四月寄給員工一封「共體時艱救苗栗」的信函,並將每月五日發放的薪資改為十日發放,仍舊無法舒緩困境。如今,縣長再度證實七月將持續延遲給薪,並再一次盼大家共體時艱。

一般勞工在薪資發放上受到《勞基法》保障,雇主延遲給薪屬違法事由;然而公務人員並不適用《勞基法》,在面臨縣府「共體時艱」的要求下無「法」拒絕。此次的延遲給薪事件凸顯公務人員的勞動權益應受到更多的保障。

廖浩翔

政大政治系學生/教育部課審會審議大會學生代表

【京都想想】 訪日吧!小英。未來十年,日本會比美國更重要!

民進黨總統候選人在六月初的訪美行獲得外交上初步的成功,接下來是否會在選前再度出訪台灣第二大盟友日本,外界猜疑紛紛。作為旅日多年、關注日本與台日關係發展的台灣留學生,筆者將在本文提出「小英應該訪日」的主張。

中國武力與經濟的雙面攻勢是今日「台灣困境」

眾所皆知,今天以及未來台灣面臨的最大危機當然都是中國,中國在主權上不斷強化其影響力將台灣排除於國際社會之外,並在軍事佈署上積極排除美國介入可能並隨時準備侵攻台灣;在經濟上,則策劃將台灣徹底鎖入中國經濟體中,使台灣經濟被迫走向對中國單方面依賴,進而剝奪台灣經濟主權的自主後不戰而取台灣。

上述中國雙管齊下的併吞台灣計劃,在國民黨重返執政的八年期間,透過馬政府在政策上的裡應外合,使得中國幾乎已經鎖死台灣在國際政治發聲的空間、國防上抵擋武力犯台的實力,更掐住台灣經濟得以保有獨立自主的咽喉,而往後只要中國出手,隨時得更容易將台灣的政治與經濟主權一刀斃命的劇本邁進。

房崩股瀉,中國夢地動山搖

中國股市崩跌,這是繼房地產泡沫破滅後的另一場泡沫災難,而「中國夢」偏偏就建立在這些泡沫堆積出來的基礎上,中國人期盼的美夢恐將轉為噩夢。

繼「日本第一」挑戰美國的全球經濟龍頭地位失敗後,新一代的「中國崛起」也野心勃勃地盯著龍頭寶座。當各國政府充滿興致地爭取中國的資金,許多人滿懷憧憬地談著中國的成長,日本的教訓卻告訴我們,好夢沒那麼簡單,而且很容易變成噩夢。

不是強國嗎?為何內需不足?

從美國次貸風暴引起全球金融海嘯後,中國經由政府的基礎建設投資撐起經濟成長,並以寬鬆政策投注大量資金,成功穩住了經濟成長。

從郭嚴文的33場連續安打談起

台灣職棒Lamigo球星「超級喜歡郭嚴文」在日昨與前大聯盟巨投康崔拉斯(Jose Contreras)的對決中,以一記深遠的二壘打摜破由「盜帥」林易增所締造的連續31場安打紀錄(八日晚間,對統一獅的比賽,3局下從廖文揚手中敲出一壘安打,將中華職棒連續場次安打紀錄推向33場新高,追平亞洲紀錄。)
這個令球迷振奮的消息立即攻佔各媒體重要版面,但報導的重點多僅止於現況的描述,較乏話題性或故事性的鋪陳,特別是「中華職棒聯盟」的官網也只是輕描淡寫帶過,因此,除非郭嚴文可以繼續串連安打場次,甚至一舉超越狄馬喬(Joe DiMaggio)高懸70餘年的連56場安打障礙,否則日昨破紀錄的喜悅很快就會被遺忘,等著未來被打破時才會再次輕輕地提起,對刺激職棒榮景起不了太多作用。

為何課本沒有「陳澄波」?

最近有一個烏龍新聞,已經去世的台灣國寶畫家「陳澄波」畫作遭竊,有線電視新聞台主播播報時說:「同時陳澄波自己本人也相當緊張」,引發外界嘲諷,主播竟讓陳澄波死而復生!作家張大春更批評說:「台灣的電視新聞人真他馬的智能無下限啊!」

「主播有錯,但是更該怪的是教育。」

筆者曾在去年故宮90周年院慶「陳澄波壓軸大展」時,在貴刊投書〈請教故宮:「陳澄波」是怎麼死的?〉一文,這篇文章是既嚴肅又沉重的歷史故事,卻有12多萬人點閱,7萬多人按讚分享。為什麼?

因為很多人都沒聽過「陳澄波的故事」。

「課本,沒有陳澄波。」

「這是國民黨不敢讓台灣人知道的歷史。」

「陳澄波是誰?」恐怕不只該新聞主播,很多民眾也不知道。

因為這是一段刻意被隱略、刻意被遮掩的歷史血淚,過去的課本根本不提。記得小時候讀歷史,歷史課本教我們長江和黃河流經哪些省會,我們對於可能一生也不會去的地方如數家珍;對於真真切切發生在台灣這塊土地上的歷史卻很陌生。

【日本想想】 安倍政策「重點誤」?──卡通便當、乾淨廁所當典範

政府缺乏應對政策是一回事,忙了老半天卻推出可笑或幼稚的政策又是另一回事。安倍晉三政府最近就把日本民眾搞火了,原因是政府自以為聰明的將漂亮整潔的廁所、媽媽苦心製作的「卡通便當(キャラ弁)」和女性政策連結在一起。

 

當安倍晉三再度回鍋成為國家的掌舵手,誓言要用「三支箭」力振經濟低迷的情勢,其中一支箭,就是女性力量。2013年,確立要讓女性重返職場的政策方向,2014年,注入數位女性新血官員,不過當初豪言誇下要讓所有女性都閃閃發亮的政策,還看不見顯著成效,近日安倍政府的發言,更是惹惱了日本民眾。

天朝主義陰影下的希臘公投

2015年7月5日,希臘舉行了空前的全民公投,以反對票61.3%,贊成票38.7%,否決了「三駕馬車」(歐盟、歐洲央行及國際貨幣基金)強加的財政緊縮方案。

對公開呼籲希臘賣掉海島和海港的德國政客,這當然是賞了一記響亮的耳光。希臘的主流民意,拒絕了歐洲版的「新自由主義」,拒絕了除非「毀滅主權,出售國家」,否則就沒生存機會的經濟脅迫。這種以金融為形式的戰爭(或者更準確地說,以金融為形式的帝國戰爭),與展示強權軍事肌肉的實質帝國戰爭,目標上是一致的:附庸國的政府必須換成能聽命帝國訓令的人,好讓附庸國家能乖順地以利息和國土為納貢,來榮耀帝國的勝利者。

台灣教育需要「學用合一」,不需要「用學合一」

年輕人失業率高達12%,如何改善一直是熱門話題。姑且不論這個問題不少成分是準備考試或是不願屈就造成,外界常將問題歸因於「學用落差」,相關文章一直沒有斷過。最常的說法是,科系課程未趕上產業變化,導致青年失業率高。這種講法獲得不少迴響,甚至有些老師表示認同。然而,筆者對此感到憂心忡忡,不得不發表些意見。雖然筆者過去只在大學兼課,工作生涯只在化工業、企業輔導、證券金融業、企業併購等領域,經驗有限,按理不適合發表這個主題。

台灣經濟出問題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