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說,基礎不牢地動山搖。我們始終把堅持『九二共識』作為同台灣當局和政黨開展交往的基礎和條件⋯⋯」3月4日,習近平坐上了全國政協「政協、民革、台盟聯組會」的首位,低頭對著稿子,謹慎地一字一句讀上頭這一段話。這麼直白的言談一出,預告了2016年的總統大選,一旦台灣人選出了中共當局「不樂見」的候選人,說白了就是蔡英文,中共不會視而不見,必定要有所反應。
從1996年台灣第一次總統大選開始,除了早知勝敗的2008年以外,恐怕找不出哪一次選舉前後中共當局能夠耐得住性子不出手的。
不過操作久了,中共介入台灣政治和大選的手法確實鍛鍊得細膩許多。1995到1996年是純粹武力威脅,2000年「聽言觀行」是直接凍結兩岸往來。這些作為一臨頭,不管統獨哪種立場的台灣人同受其害。「飛彈只打台獨,不打同胞」純粹是一句笑話。
但從2005年連戰、宋楚瑜泛藍大老訪問中國之後,中共只要打擊了台灣一批人,也會同時滋養一批受益者。操作「只打台獨,不打同胞」變得愈來愈可能,或者更準確地說,「同胞」即使被打了,還有其它的補償,足以讓「痛楚感」大大減低。
搭配「地動山搖」的「小確幸」即將陸續上桌。這是筆者對2016一旦蔡英文當選,中共對台灣政策的初步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