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與思壯遊】 年輕高手國際大賽得獎之後,台灣音樂人才還缺什麼?

曾宇謙在柴可夫斯基大賽奪得銀獎,金賞從缺,也就是實質上的第一名。即使參賽者都是年輕人,20歲的曾宇謙是其中非常年輕的。捷報傳來,國內同聲慶賀。

我是多年愛樂者,可以說是時時刻刻在聽著古典音樂,我將整場比賽從頭到尾聽完,曾宇謙的表現確實最洗鍊、豐富、純熟。現場的聽眾都耳尖得很,曾宇謙演奏完,得到極熱烈的掌聲,他也是少數下台之後再次上台謝幕的參賽者之一。在這一刻,大家都知道他會得到好成績,而且實至名歸。

再次聽著他的演奏,我不禁開始思考,這一個非常有天分與才能的年輕人,他的藝術事業會在台灣如何開展?他是否可能為台灣的文化藝術界點亮一些更恆久的光芒?或者,對台灣人來說,他只是另一次燦麗煙火,不影響多數人其實不聽不愛好不關心古典音樂的事實?

音樂高手前輩無法在台灣耕耘,開始怪政府?

看一下曾宇謙的前輩吧。在曾宇謙之前,有兩個台灣音樂家曾在伊莉莎白女王音樂大賽(也是世界級古典音樂大賽)得到名次,分別是 1985 年胡乃元先生得到首獎,1993年 曾耿元先生得到銀賞。然後呢?

【開往台灣的慢船】洪秀柱和宋楚瑜同學,請作答

年滿40歲、在台居住滿六個月並設籍15年以上的國民,如果沒有犯罪紀錄又以無黨籍身份通過連署門檻,就可以參選總統。所以,理論上我和許多朋友一樣,也可以參選總統。

但事實並非如此。並不是說史努比是狗而無法參選,因為史努比是人;而是因為在實務上,參選總統者不但要具備一定能力和歷練,也必須回答很多有關過去和未來的問題。簡言之,不是阿貓阿狗具備參選資格就有了「總統樣」(英文裡所謂的presidential),而這正是我對此次總統大選的迷惑之處:「可能會」參選的宋楚瑜和「應該會」參選的洪秀柱,都有許多尚未回答的問題。

話說一個人的競逐大位之心,十之八九都會在從政生涯中流露出來,像馬英九、許信良和施明德(差點忘了他這一次也有參選)這些還沒牽過小手、談過戀愛就已經立志當總統的人就不用說了,其他人,例如陳水扁、歐巴馬、希拉蕊,都可以看出很明顯的人生軌道(trajectory),往總統位置舖排而去。

這是為什麼史努比即使參選總統,也不會是個咖的原因;因為我充其量也只是在「我的志願」上寫過「我想當總統(和太空人)」這幾個字而已,往後的人生、所言所行,和這個目標一點關係都沒有。

洪同學,請回答

抗日戰績、族群和解、與中華民國的台灣化問題

這幾天國防部將F-16與IDF兩架戰機的塗裝改掉引發議論,據傳是因日方私下表示關切,特別是對國防部在兩架戰機塗上日本太陽旗以展示擊落日機數量的做法。國防部事後對其行為解釋說,將國旗顯示為戰績並非舉世皆然,而且當初與日作戰擊落日機的機型也不是F-16與IDF,因此主動塗掉,並非受到壓力。藍委與統媒對此大加批評,認為被小日本講兩句就撤掉是沒有LP的作為。部分台派的批評則認為馬政府此舉是以抗日附和中國,與台灣需與美日合作的大局背道而馳,顯示了馬英九是個蠢笨無比的腦殘總統,只會盲從於自己的大中國反日情緒,或是這證明了馬英九有與中國遙相唱和稿化獨漸統的陰謀。但除了媚日或外交需要外,這起事件更凸顯了台灣族群和解工程中的中華民國台灣化問題。

對中國新版國安法的多角度思考

中國最近通過了新版的《國家安全法》,該法已經在中國國內、國際、香港、及台灣引起了熱烈的討論,但各地所採取的角度不同,也可以看出新版《國安法》可能具有的不同層次意涵。對於台灣而言,不應該僅僅從台灣的角度思考,而應該擴大視野,將國安法的諸端影響納入思考,然後做出一個格局更大的回應。

車站長大了──再論新北投車站回鄉的意義

新北投車站重組選址第三次公民會議上週日火爆收場,如因而演成「乾脆不要回來」、「回家也是假的」,對立心結比任何方案都傷害北投,以及車站。過去北投纜車的高度爭議都仍是理性自制,絕不在公開場合用激烈言詞互相傷害,車站返鄉這件美好的事,誰能不能任另其走向互相毀滅。

首先,重組選址絕非「古蹟保存v.s開發拆遷」之對決,因為並無任何開發或道路計畫逼迫車站讓位。當年車站離鄉,原址一大片空地保留了26年,還劃定公園擴大綠帶,就是盼著車站有一天要回家,這也是文史及社區團體長期論述的實踐結果,否則如此精華的土地早已變更;因夢想未盡,過去沒有棄守開發,未來也不會。身為知識份子與文化工作者的我們,萬萬勿以錯置的命題引導社會認知。

【Formosa小賊獵影冊】都蘭小農見習記:山豬不要來

山上是野獸們的地盤,小農無法眼睜睜看著辛苦耕耘的田地變成山豬家族的遊樂場,只好請原民獵人出面

【島嶼邊緣】洪秀柱「不能說」的秘密

2015年究竟是七七抗戰70週年,還是終戰70週年?最近在台灣揚起一陣漣漪,這也說明台灣歷史地位的尷尬。對中華民國歷史而言,2015年的確是七七抗戰70週年;然而,對台灣這土地而言,卻是終戰70週年。因為,台灣當時是日本的一份子,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有207,083名台灣籍日本兵投入太平洋戰爭;而台灣則是中華民國與美國等聯軍空襲轟炸的對象。

或許,回到台灣這塊土地的立場,我們才能取得更宏觀的角度來談歷史。1896-1945年的台灣是日本,1945年以後的台灣,不管大家喜不喜歡,的確已經是中華民國。而且,不管中國國民黨與新黨是否同意,1949年以後,中華民國已經剩下台澎金馬。

「中華民國」的存在成為台灣人共識

陳林頌

作者為生活環境博物園雜誌總編輯、管碧玲國會辦公室副主任、北投生態文史工作室召集人

雞籠勃露斯

作者為政治與文化評論人,喜愛勃露斯(Blues)與搖滾樂,現居基隆。

七月五日,上街反課綱微調

十二年國教的課綱微調議題延燒至今,我們學生始終沒得到教育部與國教署的正面回應,然而學生也開始放暑假了,倒數一個月的戰鬥,正式開始!

在課綱微調的歷史脈絡,我們就看到教育部對於這次課綱微調的態度。從去年課綱草案晚間才公布,到今年與學生對話的後面三場座談會也是於晚上九點發公文臨時取消,如此傲慢且草率的心態,再由教育部部長吳思華口中說出的「歡迎與學生學生對話」對比更格外顯得諷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