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宇謙在柴可夫斯基大賽奪得銀獎,金賞從缺,也就是實質上的第一名。即使參賽者都是年輕人,20歲的曾宇謙是其中非常年輕的。捷報傳來,國內同聲慶賀。
我是多年愛樂者,可以說是時時刻刻在聽著古典音樂,我將整場比賽從頭到尾聽完,曾宇謙的表現確實最洗鍊、豐富、純熟。現場的聽眾都耳尖得很,曾宇謙演奏完,得到極熱烈的掌聲,他也是少數下台之後再次上台謝幕的參賽者之一。在這一刻,大家都知道他會得到好成績,而且實至名歸。
再次聽著他的演奏,我不禁開始思考,這一個非常有天分與才能的年輕人,他的藝術事業會在台灣如何開展?他是否可能為台灣的文化藝術界點亮一些更恆久的光芒?或者,對台灣人來說,他只是另一次燦麗煙火,不影響多數人其實不聽不愛好不關心古典音樂的事實?
音樂高手前輩無法在台灣耕耘,開始怪政府?
看一下曾宇謙的前輩吧。在曾宇謙之前,有兩個台灣音樂家曾在伊莉莎白女王音樂大賽(也是世界級古典音樂大賽)得到名次,分別是 1985 年胡乃元先生得到首獎,1993年 曾耿元先生得到銀賞。然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