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距離核彈頭、戰鬥機、長程轟炸機、火箭發射器、戰車、攻擊直升機,以及70,000隻白鴿和無數氣球從天安門廣場撤收完畢之後,我們恐怕得捫心自問,今天這場武力展演(註1)究竟是為了甚麼?以及同樣重要的問題:又是衝著誰來的?
就字面意義來說,這場閱兵是為了紀念中國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以及中國在整個第二次世界大戰發揮的作用而舉行的;儘管這作用絕非毫無爭議,因為中國國民黨和中國共產黨長久以來始終為了「哪一個」中國真正領導了抗戰(註2)而爭執不下。但這場尖端武器裝備的大規模展演最令人憂慮之處,則是它揭示了以下的意涵:1945年日本在二戰的太平洋戰場落敗,結束了軍國主義的法西斯反覆之後,軍國主義如今竟再度成了讚頌的對象。
這場展演充滿了踢正步行進的士兵,日後可想而知會在攻打台灣乃至火葬夏威夷的各種戰場上展現威力的武器更是一望無際,它所強調的,卻不是原諒過去和展望未來的心願,反倒彰顯了奠基於砲彈和裝甲之上的國族主義。它和今年稍早歐洲各地舉行的歐戰勝利70周年紀念活動(註3)之間的對比再強烈也不過了,莫斯科的紀念儀式同樣以武力展示為重心,則是唯一的例外;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在閱兵典禮上就站在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身邊,因此也就不令人意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