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大新村改建國宅之前,一村95戶、二村92戶、三村93戶,總共280戶,台灣人家庭佔很少數,加起來不到20戶,在竹籬笆世界堪稱異數。
日治時期,二村原為水湳機場宿舍,戶數不多,都是舖榻榻米的房屋,巷道寬敞,有廣場,還設兩座防空洞。1946年,中國空軍第三飛機製造廠遷來台中,二村房舍逐漸擴建。再過三年,為因應大量撤退來台軍人,才又陸續加蓋一村和三村。
戰後,陸續進入飛機製造廠任職的台灣人數百名,多數攜眷住邱厝新村和模範新村,少數則在1950年初搬進光大新村。
一村的台灣人老芋仔有嘉義仔、蘇仔、豐原仔、徐仔、店仔前夫、賴仔、巫仔和老爸,總共八個家庭。其中以老爸最年輕,豐原仔和巫仔比較年長,兩人戰時都曾去日本學習造飛機。
台灣人家庭在二村只有三戶,包括「夢露」姊弟的爸爸林仔,以及朱仔和洪仔歐利桑,林仔小兒子和我國中同屆,洪家女兒碧惠是我國小同學,朱仔小兒子則大我一歲。
三村台灣人約10戶,老爸最有交情的是許伯宏和林寶興歐利桑,其他名字都忘了。我則認得其中一戶姓游,在機場負責高空攝影後的沖片,是我國中同學游輝弘爸爸,在三村設店面開照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