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盛世與金融隱憂:當「中國也不例外」

變遷是天底下萬事萬物的定律,盛極多時的中國經濟恐怕也不例外。

近來中國的匯率大貶值(8.11)和接二連三的股災(8.24黑色星期一),以及官方「暴力救市」(動用公安抓放空、記者),究竟預示著什麼樣的訊息?

雖然北京清華大學經濟學教授,同時也是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的李稻葵認為,這些金融動盪只是短期的調整現象,仍不足為懼,但他也同意,中國經濟已進入到一個相當棘手的階段。

【學與業壯遊】知識思考加實作,學習效果才能超進化──英國中學生的各種「實作專案」

 「學習」是目標,而「讀書」、「上學」、「上課」是方法。而大部分的時候,我們對方法的重視,竟然會掩蓋我們真正最該重視的目標本身。

多年以來,我們不那麼重視學生是否學習有成效,是否學到東西,我們比較重視是否學生是否有逐級上學(從小學而中學,從中學而大學),是否有按時坐在教室裡上課,是否有把頭埋進課本、參考書、寫滿公式與口訣的精美講義之中。我們會為課綱殺紅眼,正是因為以為課本就決定了學習。

其實,學習不一定需要課本,許多領域的知識,學習不一定要靠讀書,或者,最好是與實作、辯證,和其他的工具綜合運用。當我研究英國教育的時候,就可以看到許多例證。

研究企業?從派對帽開始

從澳洲認識接納難民與移民的多元文化精神

從澳洲認識接納難民與移民的多元文化精神

歐洲連日湧進的敘利亞難民潮,因土耳其海岸上的三歲孩童屍體而引起世界關注。德國展現泱泱大國氣度,張開雙手歡迎難民,同時呼籲其他國家一起協助;遠在南半球的澳洲,雖然兩年前的今天(2013年9月7日交接)選出了以「Stop the Boat」阻擋難民船進入澳洲為執政核心的保守黨,但人民已經按捺不住,因為這完全違反「澳洲精神」,在各地發起We are #StrongEnoughToHelp的請願運動,願意接納這些因戰事而逃離家鄉的人民。

瞭解與互重

多角度談長照版本哪個比較好?

最近民進黨蔡主席提出「十年長照2.0」後,引起某些人士批評。姑且不論婦女新知基金會等關心婦女權益團體的訴求,前政委、台大社會系薛承泰教授在國民黨中常會演講時批評民進黨,社會福利只有先做沒有先進,不能過於躁進與討好當下,更不能盲目跟進國外〔註1〕。精神科沈政男醫師在臉書提到,「蔡英文的長照規模只有國民黨三分之一,顯然重視只有人家的三分之一」。

宜由關鍵指標評估長照版本的好壞

李蘊芬

作者曾與澳洲老公在墨爾本居住多年,現在與澳洲老公在台灣開了一家被誤認為餐廳的咖啡館。

洪財隆

現任新境界文教基金會資深研究員、清華大學人社院兼任助理教授

移民的「美麗」新世界:歐洲!

2015年的暑假將結束,許多家庭在地中海的海岸度假,在此同時,對一些人來說,地中海卻是一場噩夢。這真可謂「一地兩世界」。

季茱莉(Julie Couderc)

作者為臺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博士候選人

航母殺手能殺誰?

近日有關中國在九三閱兵中展現的東風21彈道飛彈,因為被播報員稱為「航母殺手」,引起台灣熱烈討論。中方在彈道飛彈科技上有相當成就是事實,但也無須過度緊張。

【政策想想】 實務觀點看長照十年2.0:行政效率、總合治理、與融合能力

蔡英文主席的長期照顧政策,選擇了與目前國民黨政府長期照顧保險不同的路線,以指定稅收的方式為財源,走向公共服務模式的長期照顧,從追求公平正義的精神來看,稅金制的長期照顧能夠讓高所得者付較多的責任,也避免長期照顧保險可能收不到保費的風險,對於民眾來說,相對於保險費的每月付出,指定稅金的財務來源比較無剝奪感,也減少了誘發使用的問題。

沒有總合治理,公共服務的烏托邦不容易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