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我有了金萱,考試都考一百分

友善列印版本

2015年9月8日,字型設計團隊justfont,在募資網站flyingV上發起一項募資計畫。由於漢字的字型設計非常困難,要設計一套完整字型通常需要一、兩年的時間。所以justfont團隊希望發起「群眾募資」,推廣台灣自製字型「金萱體」。

原本大家對於一套將近3000元的字型募資還有些懷疑,不清楚這個募資計畫有沒有可能成功。但早上十點募資計畫上線之後,立刻就湧入上百萬的資金,一個小時就達成150萬的目標。加上立法院長王金平的粉絲頁製作懶人包宣傳,也造成了網友的熱議。

我想這次的金萱字體群眾募資有三點可討論之處:

一、群眾募資新里程:

金萱字體的群眾募資,不到半天就超過一千萬(11小時),截至9月10日下午五點為止,已經募集了將近2000萬的資金,達成率是驚人的1300%以上。這代表著群眾募資的爆發力無窮,只要是能引起特定社群認同的理念或商品,就可以帶來商機,以及改變某種概念的能量。

群眾原本就存在,只是不知道如何連結,社群網路如同螞蟻的費落蒙一樣,「鄉民們」循著氣味就可以找到乳酪蛋糕,並且一起合力把乳酪蛋糕搬回家裡。金萱字型的成功,如同網路名人葉俊廷所說,鼓勵了更多的文化工作者投入創造行列,發現更多乳酪蛋糕、搬回更多乳酪蛋糕。

二、文化創意開新局:

一直以來文化創意被當作是表面的包裝技巧、或者是錦上添花的設計等等。但實際上文化創意應該是一種變態的日常實踐,甚至是可以改變日常實踐規則的產品或概念。當人們抱怨文創走到了瓶頸、或者文創根本是假象的時候,金萱字型證明了文創應該是一種傳統精密工藝加上改變日常實踐的可能,而文化本身的厚度依舊是關鍵。

有名網友說「有些東西沒人理是因為真的關心的人少,有些單純只是主事者做得爛而已(余崇任,2015)」。或許如同許多有權者花了大把的金錢聘用了網軍,但卻打從心底看不起設計這一件事,他們認為設計就只是「好不好看」的問題,因此生產出了超多垃圾而不自知(如同連勝文和洪秀柱的悲劇文宣)。但王金平因為放手讓設計團隊去搞,或者很簡單就是尊重年輕的設計者,公道伯的粉絲頁就出現很多國民黨員這輩子都想不出來的概念。這就是文化創意,需要諸多文化、反省及資訊積累的深度,而不是漂漂亮亮的包裝。

所以這也是為什麼台灣的龍應台式文創的令人感覺很俗爛,因為龍應台式文創除了托腮沈思之外,面對諸如新莊樂生、土城普安堂、松山菸廠這麼有重量的文化資產,只會一面托腮一面說我都瞭解,但事實上什麼都不懂、什麼都不做,只是感覺很會沈思、看到清水混凝土的建築就說是國際大師啊很有文化這樣。

三、字戀延伸新媒介:

金萱字型只會存在虛擬空間,電腦插頭一拔掉就無法生產。過去書法對於字體本身的迷戀,在新媒介的世代又多了一層意義,仿若班雅明觀察機械複製時代的來臨:由鍵盤生產的字體迷戀,與過去手寫時代是不同的精神——每一個購買字型的人都可以打出一模一樣的字,標準卻又賞心悅目的感覺,創造了新的認同感,每個人都置身其中,創造同一卻又獨特的文字美學,讓我們可以用最有效率的方式來溝通,讓書寫者與書寫者之間、書寫者與讀者之間,更為平等、距離更加接近。

金萱字型加速了傳統字戀癖的消逝、作家與大師的死亡,迎向下一個集體創作的時代。

所以,這是一個群眾的興起,但群眾並不是漫無目標的聚集,不是用折扣和包裝就可以隨意號召的。群眾會是一群聽故事的路人,他們喜歡的不只是商品本身而是認同感,買回的不是商品而是一整個社群。

馬克思認為資本主義的商品化是一種拜物教,但為什麼人們無法對抗資本主義而越陷越深,就是因為商品可以代替認同讓人們返回原始的自我、商品可以找到群體的認同感,讓人們彷彿置身休戚與共的傳統部落。現代社會先是讓人們變成孤獨個體,然後又透過商品凝聚成緊密的社群。

金萱字型於是賣的不只是設計,而是一整套關於台灣的鄉愁。台灣或許並不真的存在,但金萱字型卻會讓我們感覺擁有了共同的未來。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