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文想想】府城的愛戀與哀愁——文學家葉石濤的故事

友善列印版本

台文想想專欄,之後會逐一介紹每個縣市值得推薦的台灣文學家。我們這次從台南出現,未來希望可以環島一圈,帶大家認識各地的文學,結合地方人文特色,提供給大家閱讀旅行時的參考。


「這是個適於人們做夢、幹活、戀愛、結婚悠然過日子的好地方」

這是台南出生的文學家葉石濤先生的名言,出自於他的文章〈台南的古街名〉。或許台南人已經對這句話朗朗上口,成為一種驕傲的在地生活宣言。這句話也吸引了許多觀光客前來探訪府城,甚至有些人因為喜歡這種生活的感覺而移居台南。

為什麼是台南?

台南府城是一個很有文化深度的地方,這片土地的故事從原住民開始(推薦可以到南科考古館認識台南的史前史,很適合闔家參觀的博物館),經過荷蘭東印度公司、鄭成功的拓墾,造就了四百多年的悠久歷史。台南的文化是在這樣一代代的移民與殖民當中﹑如同考古的地層、又如同千層蛋糕一樣,一層一層堆積上去的。

比方說大家來台南都會參觀的赤崁樓,最早其實是荷蘭人的建築叫「普羅民遮城」,在海岸邊與安平的「熱蘭遮城」遙遙相望。後來荷蘭人離開了,明鄭將它改為赤崁樓,清代後堡壘逐漸傾頹,於是清朝人在上面興建了大士殿、蓬壺書院、文昌閣等建築,就是今天我們看到的樣子。而今日台南市政府的考古團隊,也在赤崁樓的地下挖到普羅民遮城的大量民宅遺址,歷史文化就是這樣重重堆疊起來的。

而又因為台南在明鄭及清朝時期,有很長的一段時間都是台灣的政治與經濟中心,算是很早以前的天龍國,所以累積了很多府城人特有的氣口,例如台南到處都有的「我家巷口」小吃,外觀看起來可能都是路邊攤,但一仔細品嘗,從食材到料理手法,底蘊都非常豐富,甚至老闆可能都還是在地文史專家(比方說檳榔攤的馬路楊阿伯,或者莉莉冰果室的老頭家),這就是過去歷史風華的遺緒。

所以台南之所以感覺跟其他城市不一樣,不只是小吃跟古蹟很多,比較慢活,物價跟房價都不算太高,還有一點就是在層疊累積的文化薰陶下,發展出一種秀異的生活美學。例如台南民權路上的韓內科診所(韓石泉醫師家族的診所)的門口,那令人會心一笑的愛心樹。

糞寫實主義風波

葉石濤出身於府城大戶人家,年輕的時候也就經常浸染在這種優遊自得的氛圍當中。像是後來他寫《蝴蝶巷春夢》,描述日本時代一名少年與多名女性發生性關係的情慾小說,裡面充滿性愛的場景,未成年不要看(台南人可能很少聽過葉石濤很會寫情慾小說吧,小說內容非常情色露骨,大家看了一定會面紅耳赤)。還有提到著名酒樓「寶美樓」(現在改成麵包咖啡店)等周邊的故事,這大概是比較有錢的人家才能書寫到的經驗。

高中時,他還是一名文藝青年,嚮往浪漫主義的文學,後來受到日本文學家西川滿賞識,高中畢業就到西川滿的《文藝臺灣》雜誌社工作。當時因為太平洋戰爭爆發,日本進入國家總動員的體制,文學家也要為戰爭盡一份心力。葉石濤的老師西川滿,還借用了葉石濤的名字,撰文攻擊台灣作家如張文環、龍瑛宗等人的作品是「糞寫實主義」,都在描寫不合國策的人道主義作品,跟屎一樣無用。差一點讓張文環及龍瑛宗等前輩作家,氣到要去找葉石濤當面理論,不過後來誤會有冰釋了。

蝸牛巷沒有蝸牛

隨著二戰結束,西川滿回到日本,國民黨政府進行土地改革,葉石濤家裡經濟狀況越來越差,葉石濤回到台南當起了小學老師。這段期間葉石濤將家裡剩下的三甲土地賣掉,在市區買了一棟小小的兩層樓房,就在今天的真善美戲院後面(原宮古座戲院,很漂亮的唐風建築,可惜1977年被拆掉了,文化浩劫)。台南筆直的大馬路都是後來日本人都市改建的,小巷道則是從清朝時期開始自由發展,所以又彎曲又狹小。

葉石濤之所以將自己家的巷子叫做蝸牛巷,背後有個並不是很浪漫的理由,是因為他覺得他的家有點太狹小了,如同「蝸居」,才會自我嘲諷說這是一條「蝸牛巷」。現在很多觀光旅遊指南,為了增添浪漫氣氛,說是因為巷子蜿蜒,像是蝸牛的殼,所以才叫做蝸牛巷,這可能變成是一個過度美化的說法。

而當時葉石濤曾經在二二八事件的時候,目睹了湯德章在州廳前面的圓環(今日的湯德章公園)前被槍決的場景,感到十分震撼,後來又看到政局混亂的樣子,開始對時局感到不滿,私底下和一些有社會主義抱負的運動者往來。後來在白色恐怖期間,就被抓去台南市警局短暫羈押,再轉送到台北審判,並到綠島服刑。市警局就是現在的南美館一館,林志玲後來舉辦婚禮的地方,現在也被包裝成很浪漫文藝的建築物,不過1950年代的時候可是肅殺的場所,目前也被列為白色恐怖不義遺址之一。

葉石濤台南最後的家

葉石濤坐牢三年,出獄後,人生非常不順遂。因為大家看到政治犯就像看到瘟神一樣,就算是多年舊識還是紛紛走避。他只好到處求職,最後輾轉來到嘉義縣義竹鄉的過路國小,以及台南縣仁德鄉保安村的車路墘國小(今保安車站南邊的文賢國小),所以有人說葉石濤在台南最後的居所是蝸牛巷的住宅,也是不對的,他在台南最後的家是在仁德保安那邊。

以前保安是純樸偏僻的小農村,葉石濤執教鞭的薪水也不高,又要養家活口,生活十分困苦。他會趁著周末的時候,騎快一個小時的腳踏車到市區去喝一杯紅茶,懷念一下以前年輕時的快樂時光。但當時台南縣的基礎建設很差,附近二仁溪一到了雨季就容易淹水。有一年颱風,葉石濤家裡幾乎快被大水淹沒,他痛定思痛,決定辭掉工作,先讓太太和小孩搬回左營娘家,自己專心準備台南師專的考試,之後全家人就定居在左營,沒有離開過了。所以雖然葉石濤很熱愛台南,年輕時候在府城留下許多美好記憶,但是自從因為白色恐怖坐牢之後,葉石濤輾轉流離,台南也就成為了他的傷心地。

台南生活美學

葉石濤出獄之後,雖然日子過得非常辛苦,直到中年之後才在左營安定下來,但在他的筆下,府城總是呈現優雅多姿的一面,例如他把祀典武廟旁邊的小巷子,取名叫做葫蘆巷,寫了一篇〈葫蘆巷春夢〉的小說,將底層社會的清苦生活,寫得十分浪漫,引人無限遐想。而孔廟對面的府中街,他自己取名叫做「喜鵲巷」,是要紀念小時候住在巷子裡的親戚家,鄰居有一名婢女叫做喜鵲,是他的童年玩伴,後來因為被主人強暴,不堪虐待之下,投運河自盡。這些充滿憂傷的故事,讓原本平凡的地景增添許多淒美的色彩。

而他自己的多部小說,場景也都圍繞在台南市區裡面,例如運河旁邊的烏橋(就是黑橋牌香腸的黑橋,今天的新南橋),位於日本時代的遊廓附近,葉石濤就在短篇小說〈遊廓〉裡想像了一名青年叫做李淳,和青樓的藝妲共度春宵的故事,年少的美好記憶加上潛層情慾的想像,為府城地景憑添了一抹艷麗的面貌。

而事實上每個人在生活中,每天上班上學經過的地方,透過記憶與情感的編織,應該都有非常深刻的故事。所以透過各地這些文學家的生花妙筆,台灣每個角落,每塊土地都有了十分動人的故事。這些故事的累積就是文化,所以我們經常倡議要保存各地的歷史建築,就是因為這些空間保留了人們活動的足跡,有了足跡就有了故事,想像與認同才會逐漸累積起來。

不僅是台南,其他縣市也應該重新挖掘文化地層,重新詮釋自己的家鄉,講出屬於在地人的浪漫故事。這就不是放煙火、開夜市就可以做到的。

所以葉石濤說「適於人們做夢、幹活、戀愛、結婚悠然過日子的好地方」,背後其實不單純只是台南比較樂活的口號,變成好像說葉石濤幫建商打廣告而已;又或者探討台南的飲食文化,近年來卻經常被一種「全糖城市」(市長也很愛講)這樣粗糙的概念所概括,讓很有深度、很有故事的地景都變成了觀光噱頭。這是我們透過葉石濤的文學,可以反思的文化現象。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