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基隆驛:古蹟修護與轉型正義的矛盾

關於基隆消失的美麗車站,可以從日治時期開始談起,當時的日本將基隆視為北玄關,因此用極高的美學審視各種公共建設,很難想像基隆市區曾經有獨步全台的都市公園、巴洛克式的郵局,並且擁有當時位居全台最美麗車站之冠的「基隆驛」。但這些建設在二戰結束後徹底翻轉,由於國民政戰後財務拮据和對台的暫居心態,不用說美學,對於成本的斤斤計較和粗糙工法,留下大量軍營式呆板建築,基隆驛也因為改建而盡失原味。

有些人認為基隆驛的消失是上一代的錯誤,而我們這一代面對這個錯誤的積極方式是將它重建回來。筆者認為這個做法與轉型正義雷同,而可能效益是重現基隆過往風華並再次凝聚人們對於基隆的認同感。

宋元馨

看起來很乖的怪人,喜歡跟貓打架、玩桌遊跟觀察網紅。

府城的240天─賴神的囚徒困境

被鄉民們尊稱為「賴神」的賴清德市長於2014年臺南市長選舉中,以四十多萬票的差距海放對手黃秀霜,政治聲望一時無雙。將近一年後的今日,賴清德遭到彈劾,極力大喊「地制法修法」、「我在從事一場政治改革」以對抗監察院。賴清德希望透過「憲法官司」扳回一城,萬一遭到撤職亦將再戰臺南市長,賴清德在總統大選前突然陷入了重重難關。其實賴清德關於《地制法》修法、廢除監察院的主張,於法理上有所依據,也有助於我國政府體制、民主政治的邁進,但是賴清德在這個時候大聲疾呼,政治考量可能大於法制考量,本文將與讀者一同思考賴清德所遇到的困境與訴求合理性。

我對外省人今日處境的理解與建議

「你使我們當作快要被喫的羊,把我們分散在列邦中。你使我們受鄰國羞辱,被四圍的人嗤笑譏刺。我臉上的羞愧,將我遮蔽。」《聖經》〈詩篇〉四十四章十一~十四節。

「萬軍之耶和華以色列的上帝,對一切從耶路撒冷被擄到巴比倫的人,如此說,你們要為那城求平安,因為那城得平安,你們也隨著得平安。」《聖經》〈耶利米書〉二十九章四~七節。

楊雨亭

作者為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系博士生

扭轉法統:李登輝的中華民國觀

中華民國(ROC)成立於1912年,於1949年後兩岸隔海分治狀況確立。兩蔣時期堅持ROC繼承清帝國而來,在這個法統之下只有「一個中國」,ROC就是中國,中國就是ROC,延續清帝國版圖。儘管中華人民共和國(PRC)已成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一員,兩蔣時期仍舊以「叛亂團體」視之。

兩蔣強調ROC是代表中國唯一的合法政府並對中國大陸擁有主權及統治權,在失去聯合國代表權後,成了PRC壓縮ROC國際生存空間的最佳工具。然而兩蔣的主觀意識,已逐漸被現實的政治實務挑戰。ROC國際政治地位大幅消退,PRC勢力日漸增長,如何在「法統」主張下,務實面對新的政治環境,成了李登輝時期最重要的課題。

李登輝的兩岸關係建構

【島嶼邊緣】那些國民黨不敢開口的歷史

台灣是充滿多元歷史與多元文化的婆娑之島,台灣的歷任總統中,有人出生時是中國人,有人出生時是日本人,有人出生時是台灣人,也有人出生時是英國香港人,不過女兒卻是美國人。固然台灣的歷史非常多元,長期掌握教育與媒體話語權的中國國民黨,卻強力灌輸台灣人就是中國人的歷史觀,國民黨不告訴台灣人真正的多元歷史,而且還用只「講一半」的故事來包裝大中國史觀。

國民黨為了將台灣人「教育」成中國人,長期以學校、媒體等載具以扭曲的歷史與資訊洗腦台灣人,成功地打造為數龐大的黨國信徒。然而,當網路成為人民日常生活一部份後,無法壟斷資訊的國民黨焦慮萬分,不僅試圖將黑箱課綱強渡關山,現在更將總統大選打成抗日戰爭,意圖召喚黨國信徒鞏固大中國民族主義。

《少年小趙》、《昨日狂想曲》:洗腦教育的成功和失敗?

如果一套教育的設計,是以洗腦為目的,會把孩子變成什麼樣子?當這些孩子有一天離開校園,發現社會現實和課本裡的天堂美景、歌功頌德相去甚遠,又會遭遇什麼震撼?在今年的【CNEX紀錄片影展】中,有兩部中國作品不約而同地碰觸這個問題,而且從相反的方向得到答案。這其中,有人走出來了,有人卻無法,箇中的失落和執迷,真叫人唏噓。

2009年,在山西平遙古城的大街上,一個穿著舊軍裝、揮著五星旗的十九歲男孩,吸引了導演杜海濱的目光。彼時,杜海濱剛完成拿下威尼斯影展最佳紀錄片、以四川地震為主題的作品《1428》,這位被喻為「中國獨立影像代表人物」的作者,看著眼前這幅奇特的景象:男孩奮力吆喝著「中國加油!還我釣魚寶島!還我船長!」而路過的民眾有表示贊許的,也有鼓掌叫好的,更有女孩主動上前,要求合照並比出「YA~」的手勢。

 

人民幣貶,台幣就要跟著貶嗎?

人民幣匯率在八月十一與十二日連續兩天大跌,這排山倒海的跌勢無疑攪亂全球金融市場的一池春水。一時之間,議論四起,眾多專家甚而學者皆論斷這是中國政府為挽救出口所使出的霹靂手段。然而人民幣在這兩天大跌是因中國人行修改中間價報價機制而起,價格修正之後,人行也透過公開市場交易維持人民幣的匯率,總跌幅也不超過4%。以此些微跌幅要拉抬出口,實在是杯水車薪,貨幣戰爭開打這類的言論也太過浮誇。

然而,台灣央行趁機打壓台幣匯率,過程斧鑿斑斑。台幣升值時會擺弄的柳樹,在貶值時便不知芳蹤。其後人民幣回穩,這尊柳樹又被搬出,在收盤時重踹台幣匯率。央行的意圖已相當明顯,台幣要貶值。以台灣現在的環境,台幣貶值的好處只剩促進出口一項。那貶值是否能如願嗎?剛好我們的鄰居日本做了實驗,結果也已經出爐。這一年來,日幣貶值超過20%,不過第二季的出口值跟去年相比反倒衰退4%,其中衰退最嚴重項目是出口到中國的工業用機具,主要原因是中國製造業在緊縮資本支出,中國本身也在發展工業用機具。換句話說,中國製造業已無意願再擴張生產線,而且扶植自己的工具機產業更是優先要務。在這種情況下,日製工業用機具價格再低也難獲青睞,貶值日幣也無力拉抬出口。這個故事是否似曾相識呢?台灣現在出口大約四成銷往中國,貶值能救多少出口令人存疑。

YoLiao

作者對經濟議題略懂略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