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國搏命,補藥瀉藥一併服用

雖然中國政府對於經濟衰退早有心理準備,但仍無法接受以股市崩盤的形式赤裸裸呈現在世人面前。

公安部進駐股市嚴抓惡意放空,官媒以「陰謀論」指控政敵與外國勢力,政府刻意塑造出股市崩盤「其來有自」,這激勵了深信大有為政府的散戶們籌資回市搶反彈,國營企業同步進場護盤下,股市卻依然跌得理直氣壯,散戶們目瞪口呆。

最終當局全面性展開對空頭的鎮壓,以交易異常名義凍結外商帳戶,以技術問題名義結束期指交易,並施壓券商停止融券業務。經過一個月不計一切代價的救市措施,肅殺的氣氛終於讓股市止穩,雖然散戶早已血流成河一片哀號,但放空者終於被驅逐到封鎖線外,也讓全球見識到前所未見的「股市戒嚴」。

神掌選前「轉型」,人民何來「正義」?

勤政愛民的宋神掌在政論節目《正晶限時批》中被問到若當選總統該如何做好轉型正義時,強調「LET ME DO IT」(讓我來做),對於陳文成命案與林宅血案,宋更表示「我會比(前總統)陳水扁更重視」、「我願意重啟調查」。宋神掌願意接納轉型正義的觀念,固然值得激賞,但似乎沒有意識到真正該做的是立刻消失在節目上,而非說些要重啟調查的鬼話。

拉美防中,蔡英文該作的三件事

我最近在一篇發表於英文版想想論壇的投書中(中文想想論壇譯稿:「中國對台策略的崩壞」)提到,蔡英文在明年1月總統大選的勝利在望,幾乎必定會引發中國的大動作回應,而且不會只是挖角台灣的邦交國,或是在官方媒體上大肆叫罵這麼簡單而已。我寫到,由於中國領導人習近平的衝動性格,假如下一次大選(2020年)民主進步黨再次獲勝,中國採取軍事行動的可能性絕不能完全排除。

【島嶼邊緣】雲林人的六輕這場夢

中國天津濱海新區大爆炸震驚全球。今年迄今,中國已經發生南京揚子爆炸、南京德納化火災、山東日照石大科技爆炸、福建古雷PX工廠爆炸以及天津大爆炸。天津爆炸後曾經測出2次氰化氫超標,不少台灣網友對於天津爆炸的污染物是否會飄洋過海來台感到憂心忡忡。

類似的爆炸其實也常發生在雲林的台塑六輕,2004年至今就發生過至少8次爆炸,雖然無人傷亡,但是空氣污染造成的損害卻是難以估計。天津爆炸隔日,8月13日,台塑六輕實施毒災演練,雲林縣長李進勇痛批演習漏洞百出。如果天津同等級的爆炸發生在全球規模最大的石化專區麥寮六輕,六輕的易燃物與毒物造成的生命財產威脅與環境災害,實在令人難以想像。

習近平要跟台灣合寫什麽樣的歷史?

台灣黑箱課綱爭議引發「中學生版的太陽花運動」,中共領導人習近平隔岸觀棋,向國民黨支招,在政治局集體學習時強調「要推動海峽兩岸共寫史書」。

據中國官媒報導,中共中央政治局針對「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回顧和思考」進行第二十五次集體學習。習近平主持學習時表示,要整合全國學術機構和研究隊伍,協調各地部門和機構的力量,扶持民間研究,推出高水準的權威專著和通俗讀物。而且,要推動海峽兩岸史學界共享史料、共寫史書,共同捍衛民族尊嚴和榮譽。

這個面目越來越接近法西斯的獨裁者,偏偏要彰顯他是反法西斯事業的忠實繼承者;這個剛剛讓央視播出解放軍演習攻佔模擬的台灣總統府的獨裁者,偏偏要要大力倡導兩岸「共同寫史書」。除了見利忘義的兩岸政商集團繼續對習近平三跪九叩之外,他還能欺騙多少中國人與台灣人呢?

在「七不講」的指導方針下只能寫偽歷史

再下去一定會有水源——讀吳明益《單車失竊記》

在《單車失竊記》的最後一章〈樹〉裡面,敘事者的朋友沙子帶著他去挖白蟻。小說描述白蟻為了尋找底下的水源,因此挖掘了形狀奇特的通道:

「白蟻的通道並非像懸了一個鉛墜子那般筆直朝下,而是有許多不必要的彎曲。…『再下去一定會有水源了。…就為了水。白蟻對失去水的耐受度很低,牠們一定要水,所以無論死掉多少白蟻、花費多少時間,牠們一定會不計代價地朝下挖,那是命定,那是本能。』…那從地面朝下的取水主幹,以及許多挖到一半廢棄的、凌亂卻又有著目標的洞穴,是多麽像一個朝向地心的燭台。」(頁364-365)

【眷村想想】 我的大姊是台傭

據統計,在台灣的外勞已突破五十萬大關,一些家庭則有越傭、印傭或菲傭。越戰當年高峰時期,許多美軍在台灣住家也雇台傭,我家大姊就是其中之一。

1967年,十七歲的大姊白天在貨運行上班,晚間到中華路與民生路口「新生補校」上課,認識同學小鄭和阿英,三人成為好友。

小鄭是高雄美濃人,年長大姊幾歲,來台中謀職,經親戚介紹在美軍家庭幫傭。阿英則住后里,家人在清泉崗基地內賣雜貨,與美軍眷屬有互動。

大姊在貨運行工作忙碌,每月只能休假一天,獲悉小鄭工作輕鬆,薪水比她高,而且每週日都休假,非常羨慕。剛好阿英知道有一個美軍家庭正在找幫傭,立即介紹大姊應徵,幸運獲錄用,英文名字Li。

大姊幫傭的家庭位於北屯路圓環附近,在衛道中學舊址前面,擔任軍醫的男主人剛調來清泉崗,女主人是家庭主婦,沒有孩子。

政治家、學者與台灣人的奇異綜合體:評李登輝總統在日演講

7月22日前總統李登輝在訪日期間,應邀到眾議院第一議員會館進行公開演講。日本國會朝野各黨派共有286位議員與176位議員秘書出席聆聽,可謂盛況空前。如果說今日台灣有任何一個人能夠讓這麼多的日本國會議員齊聚一堂聽演講,還真只有李總統有如此號召力。因為當日聽眾全是日本政壇菁英,李總統又以日語演說,講稿內容顯然是親自撰寫準備,因此這場演講可說是其政治理念與人生經歷之自述,透過解讀其內容,或許能一窺其政治思想之全貌。

陳牧民

美國丹佛大學國際研究博士,現任國立中興大學國際政治所副教授兼所長。主要研究領域為當代國際關係理論、南亞區域研究、中印關係等。著有《國際安全理論》(2009)、 Prosperity but Insecurity: Globalization and China’s National Security (2010)、 《圖解國際關係》(2012)、《電影與國際關係》(2014)等書,並編有India and China in the Emerging Dynamics of East Asia (2015)、《南亞研究新視野:政治發展、國際關係、經濟社會》(2015)等書。

歪腰郵筒遷移與收費停車位──對都市空間衝突的根源思考

在颱風過境的龍江路的一處小角落,有兩個因落下的招牌砸中而成為歪腰的郵筒,廣受人們的歡迎。它受歡迎的程度,不僅引來郵務士於現場維護秩序,且中華郵政也順應民意將之保留與留在原地。它之所以如此受到歡迎的原因,就如前文化部長龍應台所說,它是為每天工作或生活乏味的人增添一些生活的小樂趣。

然而,當它因中華郵政的佔用空間之問題與安全的考量,而欲想要遷移它時,卻引來眾多的人們反對。居民反對的理由多是認為,若遷移它,保存的意義盡失,且也讓其被颱風砸落的記憶不再。這種反對遷移的論點,乃是受到地方感的號召所致。

地方感,意味著人們對於某處的地景帶有強烈的理性感知、記憶與情感,因此當人們在反對郵筒遷移時,其實是在訴說他們企圖抓住塑造歪腰郵筒的情境脈絡與周邊環境。換言之,歪腰郵筒的出現,乃是被周邊的掉落招牌砸中所致,所以與其說人們是為了郵筒著想,還不如說是他們是想保住郵筒的位置與牽引它的環境力量。若它被遷移,不僅人們會對這個郵筒的出現感到陌生,且也會讓他們對這座郵筒產生的興趣、喜愛,以及經歷也跟著盡失。當然,保住郵筒位置固然高興,但也有不少人提到它的缺點即是會造成其他用路人的不便。這個缺點,不僅是造就郵筒被搬遷的關鍵,且也是帶出都市空間的潛在隱憂-爭奪有限空間的衝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