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想想】如果其他政策你都不在乎,請仔細看這個──長照

友善列印版本

長期照顧(Long term care,簡稱長照)不約而同成為總統大選各候選陣營的主要政見,可見長照已經成為台灣社會的優先議題,不但牽涉到受照顧者,也涉及往往本身就是提供照顧者的受照者家庭,受此政策影響者將達到數百萬。本文將試圖以最簡單的方式切入長照議題,並結合彭婉如文教基金會研究發展部主任林綠紅的專訪,作為全民討論長照制度的基底。

什麼是長照?

依照長期照顧服務法(簡稱長照法或長服法)第三條的定義,長照指「身心失能持續已達或預期達六個月以上者,依其個人或其照顧者之需要,所提供之生活支持、協助、社會參與、照顧及相關之醫護服務。」

而身心失能者(失能者)的定義則是:「指身體或心智功能部分或全部喪失,致其日常生活需他人協助者。」失能的程度,由「日常生活功能量表」(ADLs)和「工具性日常活功能量表」(IADLs)來評判。

所以,事實上長照的對象並不限定於老人,符合條件者無論年紀,都適用於長照法範圍。我們討論長照多半以老人為出發點,是因為老年人失能失智的情況較多。而臥病者並不見得符合長照的條件,必須要「失能」才算。

台灣有多需要一個健全的長照體系?

衛福部2012年的「長照人力現況與規畫」簡報估計,台灣將於2017年由高齡化(ageing)國家成為高齡(aged)國家,至2025年更將成為超高齡(super aged)國家,65歲以上人口將佔總人口的20%。至於失能人口,2011年共有近67萬人,其中65歲以上約41萬人。這個數字到2020年將成為86萬人失能,65歲以上失能者則突破60萬人。

行政院推估,2015年全國失能人口約為90萬人,需要的照顧服務員(照服員)至少為46,603人。失能者又依狀況分為輕度、中度與重度失能,其中輕度失能約佔所有失能老人的三成,中重度則約為1/10。

高齡化加上少子化的結果,使台灣老人照顧的需求更加強烈。林綠紅表示,台灣社會可能從來沒有這麼關心過老人議題,一方面是有太多家庭需要照顧失能老人,國家卻缺乏相對應的服務平台與機制,國發會也預估,2015年之後台灣每年的勞動人口會減少12萬人,家庭照顧老年人的經濟能力可能會下降;其次則是目前的年輕人,在現代家庭人數逐漸縮減的背景下,也開始擔憂自己未來的老年生活。

台灣的長照體系現況為何?

林綠紅指出,民進黨政府執政時期曾規畫過「長照十年」政策,政黨輪替後由於未被列為優先執行並未得到預算配合,使用的人不多,接下來就形成在檢討過後預算削減,經費不夠用再拿第二預備金補的惡性循環。這兩年政府推廣「一鄉鎮一日照(中心)」,但每鄉鎮服務能量僅有30人,完全不敷使用。

現有的長照體系,包含「機構、社區和居家」三大面向,並依家庭經濟狀況提供不同補助:低收入戶全額補助;中低收入戶政府補助90%,民眾自行負擔10%;一般戶政府補助70%,自行負擔30%。超過政府補助額度者,則由民眾全額自行負擔。

除了政府編列預算不足,目前體系遇到的兩大問題是:

第一,台灣老年人並不喜歡機構照顧(與西方不同),偏好社區與居家服務,使用機構照顧者只佔全體的4%。然而社區和居家照顧面對的問題重重。目前由家屬自行照顧者仍佔大宗,約65%,由移工(外籍看護)照顧者約28%,使用長照服務者僅佔3%(資料來自家庭照顧者總會)。

第二,全國需要約40,000名以上的照服員,至今受完訓練的照服員達10萬人,但市場上僅7,000餘人,而且就業投入意願低,人數幾無成長。另一方面,由於外籍看護的薪資較便宜,且擁有24小時照顧的「優勢」,國人傾向使用外籍看護,約22萬人之譜。

台灣長照體系的法律架構與進程為何?

在立法上,目前與長照相關的兩個法律為:「長期照顧服務法」(簡稱長照法或長服法)與「長期照顧保險法」(簡稱長保法)。

一、長服法的用意在於建立長照制度法源,建置、整合並規範長照制度與人員,已於2015年5月15日在立法院三讀通過,五年內編列120億元預算。社福團體認為此法有空殼之嫌,形容為「長期照顧管理法」,因為國內的長照制度並無法提供民眾需要的服務,每年24億的預算則太少,馬上就會消耗殆盡。

(來源:行政院政策影音站@Youtube)

二、長保法於2015年6月4日在政院通過草案,仍待立法院審議,預計2018年上路。政院版的草案精神,大致可歸納為「全民納保、健保與長保雙保合一、共同負擔」幾個原則,長保將與健保相同強迫納保,規模約為健保的1/5。最為爭議的保費負擔比例,由於資方不滿,因此由原先規畫的(雇主:個人:政府)6:3:1改為4:3:3,政府補助比例提高到三成。

(來源:中視新聞@Youtube)

行政院規畫的長保費率為1.19%,約為健保的1/5,另外,長保也和健保一樣有補充保費的設計,約為健保補充保費的1/4。試算結果,月薪30,000元者每月繳交的長保保費約108元。

政院估計,長保每年可收到保費約1,100億,其中政府需要編400多億元預算,在「長照10年」已有的100多億元,剩下的300多億將以菸捐與房地合一稅收補足,希望菸捐能調高20元,一年將有286億元收入,房地合一稅若通過,一年則會有120億收入。

總統候選人的長照政策為何?

國民黨候選人洪秀柱:
於8月25日提出長照政策「四方案」:
一、鄉鄉有長照,服務就近好便利
二、積極培育專業人才,長照服務有溫度
三、鼓勵發展創新服務,長照服務在地多元有選擇
四、推動長照保險,真正確保財源

民進黨候選人蔡英文:
9月1日提出較為完整的長照政策說明。蔡英文指出,台灣長照體系的建立至少要考慮以下四個問題──機構照顧的問題、家庭照顧的問題、長照模式的抉擇、稅收制或保險制的選擇。她並列出六個目標:

一、推動住宅化、社區化的長照服務,例如發展社區整合型服務中心。
二、強化公共醫療體系,建立社區健康照護團隊。
三、培育質優量足的人力,將外籍配偶納入長照人力培育。
四、縮短長期照顧的城鄉差距。
五、穩定長期照顧財源。
六、設置跨部門的「長期照顧推動小組」。

(來源:TWIMI | 獨立媒體 http://www.twimi.net

親民黨候選人宋楚瑜:尚未見提出長照政策。

蔡洪相同之處,都在主張加強人力培育、推動社區與居家照顧、確保穩定財源,兩大黨最大差異之處則在於經費來源,民進黨偏向以稅收為主,國民黨則主張以保險制度支應。洪秀柱目前僅公佈原則性政見,尚未看到細部規畫。

人的問題

如前所述,「人」是長照制度最大的問題之一,除非未來有機器人,否則把屎把尿、洗澡的工作,人力無法取代。目前外籍看護多達20餘萬,月薪15,840元,如果再加上加班費等費用也不過兩萬元,卻能24小時服務,是一般家庭的最愛。本土照服員則明顯不足,7,000餘人中有92%左右是女性,比例亦失衡。

照服員依時數計薪,每小時約可領到170元,換句話說,案子接得愈多薪水就愈多。林綠紅表示,這方面有嚴重的城鄉差距,中南部照服員往往得騎機車「趕場」,遠距造成接案有限,許多人往往寧願待在醫院領月薪。

最近勞動部在勞團反對之下,仍開放85歲輕度失能老人亦可聘請外籍看護,將會造成更強烈的排擠效應,預估外籍看護還會增加30,000人,更沒有人要使用法定的居家服務。仲介憂慮外籍人士逃跑,很可能會率先仲介他們至工作較為輕鬆的輕度失能家庭,導致本土照服員只能接對身體負荷較大、容易有職業傷害(如腰傷,因為經常性要移動受照者)的中重度失能案子。

(來源:台北市政府勞動局@Youtube)

林綠紅表示,重度失能的照顧對家庭負荷極大,想要使用外籍看護是可以理解的。輕度失能開放外籍看護,邏輯上就無法解釋,因為輕度失能者並不需要隨時隨地的照護,他們使用社區型照顧反而對改善失能有益。但另一方面來看,受過訓練的本勞照顧輕度失能,未受完整訓練的外勞照顧重度失能,也是邏輯矛盾。

存在本土外籍照服之間的差別,是本土照服員更能在語言、文化上貼近老人,與老人家溝通,相對的會提供更多安定感和更好的照顧,特別是牽涉到簡易醫療和藥物的服務時,台籍照服員有明顯的優勢

照服員人數始終無法增加,則和更深層的原因有關,那就是照服工作在社會上的地位、價值不高,工作本身缺乏升遷加薪管道,使年輕人為之卻步。即使在日本,照服也被年輕人視為暫時性工作,而無法成為一種生涯選擇或被納入生涯規畫。

林綠紅指出,在人的部份,民眾有幾項觀念可能需要修正,第一是長期照顧原本就是昂貴的,必須付出一定的費用。第二,不該將照服員──無論本國或外國籍──視為便宜勞力,因為照服員不該被視為傭人。第三,從就業、受照者照顧品質來看,應該鼓勵本國照服員發展,而非過度依賴外籍照護

錢從那裡來

財務是長照的另一項大議題,也是目前爭論最多的區塊。林綠紅表示,社福團體普遍覺得依賴長照保險並不是個好主意,因為和健保一樣,可能會有交完保費就濫用的情形,或是收不到保費的問題(如同國民年金)。而政府無法提供足夠的服務,就發放現金給付(韓國、德國亦同),問題是給了錢還是長不出服務,還是沒用。

她說,長照的特色就是「(失能)可能會發生,但機率很低」,也就是說不見得每個人都會失能。根據國發會統計,2015年的全國失能率為3.36%(失能佔總人口比例),而老年人的失能率為16.4%。保險制度的規畫有世代不正義的嫌疑,等於是拿年輕人的錢來幫助老年人,而長照比照健保交補充保費,也不盡合理。

因此,多數團體認為依靠保險制度並非最佳作法,應透過稅收籌措財源,因為徵收資本利得稅或遺產稅,可以有社會財富重分配的效果,而保險的保費卻是全部都由受薪階級來負擔。民進黨主張,稅收來源應該由不動產交易稅與遺產、贈與稅而來。

普及照顧政策聯盟估計,如果遺產與贈與稅調高10%,每年將增加240億稅收,如果加值營業稅由現行的5%調升0.5%,每年將增加270-300億稅收,合計約增加510-540億,和衛福部推估的長保初期每年預算604億相比,是差不多可以接受的數字。

民進黨智庫社福小組召集人林萬億表示,目前長照經費短期約要300多億,如果老人人口達到總人口數的25%,那就約需600-700億元,不會如現在政府宣稱的1,000億元。林萬億認為,1,000億的大餅勢必會被各界搶光,反而會擴大供給、創造需求,創造出並不適於台灣的大型照顧機構。

不過,對於長照保險規模與花費的估計,各方各有不同,衛福部估計從起辦的一年600億到1000億都有,甚至10年後的2,000億以上,也有專家認為真正需要經費將遠遠不只此數。

真正的目的,是縮短長照時間

長照政策雖然在政治場域尚無定論,民眾也極度憂慮,林綠紅表示,往好處看,我們已是史上最關注老人生活的世代,不應過度驚慌。尤其是現在的40歲世代,一方面深怕無法照顧父母,一方面害怕自己年老時沒有年輕人照顧,非常恐慌。

我們更早思考家庭功能小型、單元化之後的老年生活,也許能夠改變未來。她說,焦慮是因為前面看不到範例──先前世代完全未曾思考過老年照顧的問題,以前的家庭也有較多子女可輪流照顧老人,又怕後面的人撐不起我們,加上台灣經濟大環境並不好,造成集體恐慌

所以,我們不妨回到社區的角度思考。非都市的社區較為明顯,都市區域則可依國中小學畫分社區,以社區照顧、日照等措施來輔助家庭照顧,支撐力量就更加強韌。

最重要的是,國人對長照的觀念可能要面臨根本性改變,也就是正本清源,把失能時間壓到最短,足以維持自主生活的時間拉到最長,使老人過世前的健康時間加長。北歐國家與日本現在已經都採取這個概念,北歐國家甚至野心十足的將老人過世前臥床時間目標訂為兩週,而台灣平均臥床時間長達七、八年。

目前我們往往在輕度失能時缺乏妥善照料,很快的進化到中重度失能,而當今的醫學技術又足以維持老年人生命,長期下來會造成中重度失能人數愈來愈多,國家與社會力量無論如何都會支撐不起。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