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戰不要走!」──這是未消化的鄉愁

友善列印版本

「連戰不要走!」

大家叫喊「連戰不要去,連戰不要去!」

我要從「連戰不要走!」,來想這件事。這是荒謬劇嗎?乍看如此,但是愈不可思議,依精神分析的論點,假設愈有心理潛在力量正在運作中⋯⋯

這讓原本從中國落難來台前輩們的後代,他們的後代也是我們這一代的友人了,這次「連戰不要走!」,真的讓大家有機會好好思索,心理學上的鄉愁,仍如何不知不覺影響著此刻?

大家細想一下,如果台灣是個家,那麼是「連戰不要去!」?或「連戰不要走!」?是誰在對誰說?前者接近大人式的命令,後者是小孩對大人的期待。

不只是有人對中國的鄉愁,也有一些人對日本的鄉愁,也有純粹對這土地既有的鄉愁者,我關切的視野是鄉愁的心理,在殖民統治裡的複雜性。因為此刻仍留在台灣,經歷中國曾有苦難的人,和經歷台灣在日治時代辛苦的人,在當時大都是小孩子。

那麼,此刻各方的吶喊和恐懼,是大人式的命令?或小孩式的期待呢?不是貶抑大家此刻意識上的進步理念,我談的是,潛在心理恐懼的來源,以及目前大人們傳給小孩們的感受。

鄉愁已經被公演出來了

大家可能都知道,我們需要的是,好好活在此時此地,鄉愁雖然可貴,卻可能忽略一些實情的心理感受,讓這件事有機會被具體觀察,不再只是大家心中描述的場景而已。

也就是,那些鄉愁已經被公演出來了,不只是連戰的公演,大家也都被拉出來演了,逼得大家也在經驗這些感受。除了從政治經濟角度,還需要從心理學來想這件事。

我以診療室的案例片段來想一想⋯⋯

當個案描述他們早年,如何受父母不當對待,那是多年前的往事了。臨床上總會慢慢發現,個案當年所承受的創傷,會體現在眼前,一如被虐待的小孩,以後很容易不自覺地虐待自己的後代,這是悲劇,卻是臨床常見情況,雖然不能說一定會如此。如果是,他們何以在行動上,常回到從前呢?雖然意識上是抗拒回到以前被對待的行為裡。

因此目前的「連戰不要走!」的這幕,我個人覺得不是新戲碼,而是不自覺公演了早就存在的鄉愁戲碼,也連動勾起其他人的鄉愁戲碼。

其實,我的心情卻突然地放鬆下來,一定有什麼想法,轉到了自己覺得清楚了一些些,甚至想要抱連戰大腿說感謝他。這不是諷刺漫畫,是心中油然而生的一個畫面。當然啊,現實上,他毫無價值,不值得讓我這麼做,但在心理層次上,我覺得他參加中國閱兵,開展了台灣這塊土地上,籠統稱為「台灣人」的心理,幫忙我們搭建了,一個會更有界限的兩岸黑水溝界限。

心理學上的界限和自由

有人以明年選戰角度,說國民黨或親藍者,以現實取向要求「連戰不要走!」,我認為不只如此,因為這次的衝擊,不是只有明年選舉的結果,而是在心理上,已經借由此次的創傷(連戰根本不理會所有呼喊),畫出一道心理學上的界限。這次界限的形成很奇妙,是經由我們所有人,給與連戰最大自由的尺度所達成。

我是針對自由,人的自由,以及自由要在什麼限制下?自由又是創造力的最重要基礎,但是沒有節制的自由,大概也是困境的緣由。一如最創意的藝術家總得受限於,他運用的媒材或概念的特色。

是否就要取消我們提供給台灣人的自由?也許有人這麼想,我相信只要我們仍有自由,表達大家的理念和情感,不同傾向的人就會忠實具體反映出,不同傾向的態度和說詞。一如此次大家叫連戰不要去,連戰不要去,但是我從連戰不要走,來想這件事。

來去的自由,大人和小孩的內心理,自由也在自己心內流轉,但是透過自由的溝通過程,最後卻能達成每個人都有自己,但是有自己就是有界限,其實這是精神分析的工作經驗。但是這種界限,不再只是命令式。

中國閱兵讓鄉愁有了舞台

再進一來說,針對中國閱兵的課題,想想台灣還算幸運吧,中國以閱兵向全世界展現威力,但重要的是,台灣內部終於出現大家最接近的說法,認為連戰不應該為了自家生意,而犧牲台灣的利益。最重要的是,大家的說法完全沒有效用,也許沒有效用讓大家很挫折,讓我假設的深度鄉愁,有了具現的舞台。

挫折在所難免,我也不建議盲目的正向,認為這事不重要,只不過一位過時政治人物的中國行,參加閱兵典禮,慶祝共產黨當時只是配角的二次大戰的抗日。這是搶發言詮釋權,如果是其它事,我倒認為我們需要發言詮釋權,但是二次大戰中國戰區抗日的事,根本就是國民黨傷腦筋的事。

經過這次盛大閱兵後,我假設讓台灣的居民,更看清楚歷史是什麼?其實已出現在發言阻止連戰走的發言裡了。有連戰的參與和公演,更讓台灣的居民有機會,清楚自己心中的矛盾。

這種心理矛盾,包括某些潛在傾向中國的鄉愁者,喊出連戰不要去,連戰還是去了。大家會不會想到,如果一個小孩叫著大人不要離開家,大人卻頭也不回的場景,是什麼感受呢?這比喻不是最好的例子,倒是一個機會想想心理感受這件事。

這是我從診療室裡個案的間接描述,和其他朋友間這種傾向的觀察,這等於是一個機會,讓被歸類為藍軍的後代者,心中久遠的掙扎,如前所述原本只是上一代鄉愁的記憶,此刻被具體化成,眼前某種鄉愁的經驗。這是我想要說出來的內容,雖然不是目前的主流看法。

體現我們的創造力

這是一個重要假設,經歷且深刻體會鄉愁,能了解並能言說鄉愁的深刻經驗,才能更從容地看著眼前的土地和人們。這絕不只是以前在小說或散文裡,那些故事的鄉愁記憶而已,在這塊土投射具體化,再回思的鄉愁是很不同的。如果要從這點談論台灣以前小說裡的鄉愁,這是個另外的主題。

我在本文所談的鄉愁體驗,不只是以前階段的那些記憶,回想的鄉愁,目前「連戰不要走!」這一幕的動力強烈程度,是具體化的鄉愁就在眼前展現,讓這塊土地上的人們,有機會透過不同的鄉愁經驗,更踏實看著眼前這塊土地。

至於立委們,如果仍只會玩削減連戰的退休金,有人也許幫忙李登輝前陣子的事出口氣,其實這是不夠用心,仍然只是在表演而已。不是不能這麼做,當然有自由,但如果只讓議題回到藍綠對抗的動源,沒有機會讓這塊土地上的人,認為自己是台灣人的人,好好消化這事件的心理感受,看清楚這事件的衝突,不是只有退休金問題,而是讓台灣人在自由和限制之間,體現我們的創造力。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