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郁蔥蔥

作者為北醫義鬥社成員,北醫服學維新發起人之一

【日本想想】Remioromen的無解青春 重返舞台的主唱大人

「當我終於開口唱起過去這些歌時,我才發現,真的做了好多厲害的作品喔,對吧?」台下毫無遲疑的掌聲,讓藤卷亮太溫柔地牽起嘴角,那一刻也重擊了我的內心。曾經是人氣樂團主唱的他,在樂團停止活動之後,一度迷失,最後又再站上舞台,5月27日在他2016年巡迴演唱會的最後一場演出中,重新回頭肯定自己的過去,這一路走來多不容易。

講起藤卷亮太可能大多數人都反應不過來,但說到「レミオロメン」(Remioromen,台譯「雷密歐羅曼」),以及日劇《一公升的眼淚》中的插曲「3月9日」(2004年發行)、「粉雪」(2005年發行,銷量超過百萬張),想必和我同世代的日劇迷、JPOP愛好者都會會心地點點頭,他們曾經是風靡一時的傳奇,即使他們已經解散,超過十年的老作品依舊穩站日本卡拉OK點播前十名熱門榜單於不墜,歌迷用歌唱來記憶他們。

人團法問題,只在於「許可制」?

就在紅十字會的專法存廢吵的沸沸揚揚之際,新任內政部長提出人民團體法未來可由「許可制」改為「登記制」。作為戒嚴遺毒用來箝制人民集會結社自由的三大惡法:「人團法」、「集遊法」、「國安法」,終於等到可以修正的一天。然而,人團法的問題,真的只在於「許可制」嗎?

台灣人權促進會從1984年成立以來,就曾因為會名裡面有「台灣」又有「人權」,而從1984年創立以來一直被禁止合法登記。1989年,許多因名稱有「台灣」而都被內政部禁止登記的人民團體,共同舉辦了一場「反人團惡法」大遊行,用一個巨大的木製牢籠作為遊行道具,參與者全站在牢籠內遊行,象徵「人團法」對於人民結社的諸多限制。

【時事想想】說說制服

小英政府正式啟動後,教育部立即行文各級中小學,未來不得以「服儀不整」為由處分學生。這個行政命令引發兩極化的看法,支持者認為有助於解放傳統學校教育過於僵化保守的思維,刺激學生的創意;反對者則主張整齊一致的服裝能展現團隊精神,且加強個人對群體的認同感。私意以為,兩造堅持都有道理,重點在於,台灣既是民主國家,那麼各校對於服儀規定的存廢也宜採民主方式決議之,尊重家長與學生最終的選擇,教育部對此實亦不必介入太多。

「制服」的規制由來已久,二千多年前的《管子‧立政》篇即已主張:「度爵而制服,量祿而財用。」漢人賈誼《新書‧服疑》篇也說:「貴賤有級,服位有等,⋯⋯天下見其服而知貴賤。」可見「制服」是一種社群階級的反映,服儀展現一個人的身分與地位。這種觀念一直延續至今,君不見有很多規定穿制服的公司,主管階級與一般職員的衣著便有明顯的差別。部隊中也是如此,雖然同軍種的衣服不論款式或顏色都相同,但身上的「佩飾」則隨時提醒同僚彼此之間的尊卑高低。而即使是強調「愛無階級、無等差」的宗教,神職人員的服裝也往往透露出階級性,例如天主教的白、紅、紫等三種不同顏色的禮袍。

【人心人術】彩筆魔術師!102歲的台灣浪人畫家:張義雄

「要一直畫到我死。」──張義雄

(台灣前輩畫家張義雄於527日病逝,享嵩壽102歲,張義雄的一生如同浪人一般,浪跡天涯,將生命獻給畫布;我們特別介紹張義雄的人生故事,一起來緬懷這位台灣值得紀念的百年人物。)

張義雄(1914年5月28日-2016年5月27日)出生在人文薈萃的嘉義市書香世家,父親曾當過老師,後來自己開店。張義雄排行老二,哥哥取名「張嘉英」,這樣的取名是有寓意的,兄弟倆的名字合起來正是「嘉義英雄」,足見父母對故鄉嘉義的熱愛,同時也期許孩子未來能夠為嘉義爭光!

【開往台灣的慢船】制服爭議:台灣人真的是民主人和自由人?

教育部要求中小學不得以服儀不整為由處罰學生,社會各界對制服爭議再起。和爭權益的學生比起來,其實保守勢力的偌大音量更讓人訝異。如果你再想想日前某些人士對踢正步的懷念,不得不說台灣有不少人骨子裡對秩序、一致和效率有著幾近法西斯的迷戀,台灣人真如蔡英文總統所說,是徹頭徹尾的民主人、自由人?

其實我們只要稍微回想過去一兩年的校園爭議,從課綱到制服,都和學生想要自治、自主和參與有關。那麼該問的問題是:如果民主和自由是我們堅持的普世價值,為什麼這不適用於學生身上?還是說不滿18或20歲的人無法擁有百分之百的民主自由呢?老師和校長又為什麼不穿制服呢?

如果要談制服,我們應該把視野擴大。最近紐約時報剛好有一篇文章,在談逐漸消失並日漸模糊難辨的辦公室著衣標準(dress code)。

從魏則西談被操控的輿論

日前在中國網路有一起熱議的事件,一位罹患罕見癌症(滑膜肉瘤癌)的大學生魏則西,因四處求醫但不見效果之下,參考中國搜尋引擎龍頭「百度」當時搜尋「滑膜肉瘤癌症」排行第二名的「武警北京市總隊第二醫院」並前往就醫。 就醫時醫生聲稱擁有史丹佛大學的生物免疫療法,最終患者聽信醫生建議散盡家財接受醫療後仍撒手人寰,但事實上該名醫生並非醫院編制人員且該療法在國外臨床階段就已遭淘汰。

本起事件存在三個問題

第一、當時魏則西所見搜尋排名,是百度收取廣告費用後而調整的排名。百度搜尋排行涉及醫療廣告的內容,是否應納入中國《醫療廣告管理辦法》等相關法律的監督管理?

微塵

法律系畢業,曾任國中教師。專注社會議題,主張理性看世界並以監督政府作為人生課題。    

【島嶼邊緣】中華台北的故事

民進黨重新執政,「中華台北」使用與否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在中國的長期打壓下,台灣的國際地位處境艱難。在國際政治角力下,台灣的英文官方名稱先從Republic of China(中華民國)變成Formosa(福爾摩沙)、Taiwan(台灣),後來改為Chinese Taipei(中華台北)。雖然現在台灣人普遍希望以Taiwan(台灣)做為參加國際組織的官方稱謂,但當年,國際社會以Formosa或Taiwan做為台灣的官方名稱時,都被國民黨政府「抗議」。

看了《一把青》之後──關於歷史劇的距離感

大約一個月前,我在永和社大與一群年紀廣泛分布在20-60歲之間的學員討論該怎麼看歷史劇。我們熱烈的討論並在黑板上畫出一個大大的表格,從具有台灣意識的本土劇到描述中華民國的抗戰劇,再到中國當紅的歷史劇、日本大河劇,最後是西方的歷史影集或電影。我們從觀眾的視角出發,討論了對這些不同時間與空間,甚至虛擬時空的戲劇各有那些感受。

距離感,是這個列表中最重要的變數。對時間與空間的距離感使觀眾面對不同的歷史劇有了不同的感受與評量標準。看描繪本土意識的台灣連續劇,台灣認同強烈的人容易自我投射,去想著在那當時,我或我的長輩過的是如何的日子?是不是也遭受到一樣的歧視或不公,就像自己活在劇中一樣,出現強烈的愛恨,而這些愛恨的對象極可能在現實生活中仍可對應到具體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