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豬美牛進口在馬政府與蔡英文政府新舊兩朝代之間吵的沸沸揚揚,也可憐了淚流滿面的斷腿台灣豬。在筆者看來萊克多巴胺只是表面議題,不是真正的核心點。不管是美豬美牛或是地溝油,其實台灣要面對跟處理的問題是一樣的,就是食品安全檢驗的把關。
瘦肉精百百種 萊克多巴胺已經是安全打
台灣大學獸醫系名譽教授賴秀穗曾解釋過,瘦肉精的成分超過40種,其中萊克多巴胺已經是相對安全的品項。因為殘餘量不高,在食用含瘦肉精牛肉的人體上,尚未發現有相關的症狀。美國在臺協會「美國牛肉與萊克多巴胺的事實與數據」一文中亦說明「針對萊克多巴胺作為飼料添加物來使用,以及這種做法對於人類健康的影響,包括了毒性、生殖異常、致癌性等其他因素,都一一做了廣泛的科學研究。根據這些研究和政府主導的風險評估報告。」。關於瘦肉精上述一文有許多詳細說明,筆者就不一一贅述。且根據國人的習慣,食用豬肉跟豬內臟較多,因此關於美豬美牛進口,其實比較值得關注的是美豬進口及對國內豬肉商的衝擊影響評估。
美豬進口對台灣豬商沒有辦法造成衝擊
那麼美豬進口對台豬銷售有沒有辦法造成衝擊呢?根據在美國食用豬肉的經驗,美豬肉質腥羶,即使加醬油做成控肉,都還是難以入口。就客觀而言,美豬對台銷售有三大劣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