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心人術】用一輩子畫下台東最溫暖的陽光:丁學洙

「我生在在大陸,但在感情上是屬於台東的。」 ──丁學洙

強烈颱風重創台東,此時此刻人不分東西,都在同一邊,全台灣一起幫忙台東,希望在最短的時間內,協助台東人重建家園,重現台東最有生命力的陽光!

台東,有一位前輩畫家,叫做丁學洙,他有無以言喻的台東在地情懷!用生命畫下台東最溫暖的陽光!

丁學洙(1913-2002)出生在中國安徽,家中堪稱當地望族,他從小就接受良好的教育。20歲那年他到上海讀書,就讀上海美專,這是中國第一所現代美術專科學校,當時的校長是劉海粟先生,提倡現代化的美學教育,對丁學洙造成深遠的影響。

遭逢戰亂 堅持學畫

然而,戰亂擾亂了生活,丁學洙無法繼續學業,松滬會戰爆發,丁學洙也開始顛沛流離的日子。他喜愛畫圖,不甘就此放棄學畫,於是到四川的武昌藝專借讀,繼續學習美術。畢業之後他到中學教書,也四處寫生,畫下各地山水,並在四川舉辦個人畫展。

【日本想想】攝影學校教我的第三堂課:比起CP更要CV

過去大家買東西講求CP值,追求的是物美價廉,近年來冒出了另一種觀念叫CV值(cost/value),也就是價格/價值,瞭解一分錢一分貨,這是我在攝影學校的學習過程中,深刻體驗到的道理。

在攝影學校我選擇的是兩年學制的課程,因此到了即將畢業的二年級時,專門有一堂課以「求職」為取向,授課內容包括模擬面試、如何表達自己、以及最重要的ーー「製作作品集」。那並非是用word打打字、在A4白紙上貼貼照片就好,每個動作每個細節,都得付出相應的「用心」與「代價」。

從資料夾開始說起好了。從小用到大,也沒什麼特別的,只要去一趟大創,各種顏色、尺寸,108日幣就能解決,但事情真的這麼簡單嗎?很多時候,勝負從第一眼就知道了。老師要我們試著想像,假設現在是在面試會場,賭的不是面試官是否對你的長相一見鍾情,而在於你拿出來的作品集,使用的資料夾是什麼等級,畢竟在你之前,面試官已經閱「夾」無數,是不是帶來好東西,一瞥便知。

為「推敲」來推敲:日文漢字微妙不同

常寫日據時代的人物,跟日本人的親屬通信。最近寫一文送稿兩次請家屬過目,主要希望致謝中的人名寫對。當我把最後的出版文送去,接到回信有幾句:「推敲に推敲を重ね、立派な文献を完成して頂き、光栄に存じます(經過你再三的鑑定與考證,寫成那麼完整而傑出的文獻下來,覺得非常榮幸,感激不盡──羅慶士前輩譯)」。看到日本人用「推敲」一詞甚感新奇及驚訝,多方探討寫此拙文來拋磚引玉。

1946年入學小學,戰後第一屆完全接受中華民國教育,從未有過日文教育。上大學後,自アイウエオ開始自修日文。看日文主要從漢字、簡單日語及查字典,只能說靠不少猜測而「大概可瞭解」日文。若要進一步引用,先問先慈、長輩親友及日本同事,先證實其意義正確。跟日本人通信,用簡單英文寫,對年紀大些的前輩,他們英文有問題,會先請人翻譯成日文。

辭典的「推敲」

查手上有的三本簡單的小辭典。一本香港出版,較實用的《日漢漢日兩用辭典》,沒有「推敲」一詞。中國北京外語教育研究出版社的《现代日汉汉日词典》有此詞,詞典的華文解釋,只寫推敲兩字而已。日本講堂社出版的《Japanese-English Dictionary;和英辞典》,英文解釋較詳細,覺得跟華文的「推敲」意思不盡相同。

【印度想想】沒有標準解答,沒有正規手法

和許多人的既定印象剛好相反,印度人其實是非常真誠的民族,只是我們得學會用各種不同的角度來審視這種「真誠」才行。

熾熱的午後,走在街上的同事與我被一輛想要拉客的嘟嘟車司機從右側貼近,開始複雜漫長的講價過程:

「Auto auto!」司機喊著,主動邀約著在陽光下揮汗如雨的我們。知道我們的目的後,他臉上抿著緊緊的笑,瞇著眼,右手伸出兩根手指,左手向後揮動,要把我們趕上車似地喊著一口價:「兩百盧比!」我看了他一眼,旋即拉著同事邁步而走。戴著小白帽、穿著長白袍、光著腳的司機在催著油門,跟了我們一會後,自己改口喊著:「Ok! Ok! 一百盧比!」發現我們沒有停步的跡象後,他左手掌心向上,用充滿困惑的眼神對著我,彷彿不理解我為什麼不願意接受他如此實惠、淌血、見骨的開價。「Ok! Ok! You say, how much?」

繼續跟了我們三十秒後,他露出大義凜然的表情,用令人覺得他真的打算用全身家當來滿足我們這兩個無情無義外國訪客的眼神看了我一眼,飽受打擊似的哭喪著臉說著:「Ok! Ok! 五十盧比!」

【大學問想想】學測滿級分竟然落榜?

2016年大學招生放榜,一名學測考了65級分的考生,以繁星推薦錄取中國醫藥大學醫學系。然而,這年有八位學測滿級分(註一)的考生,卻沒拿到個人申請的分發入學資格。

許多經歷聯考時代洗禮的「大人們」,看到這份榜單,直覺反應便是「多元入學不公平,分數高的竟然落榜,還是改回聯考公平。」全國12所醫學系,每年招生人數不過1200名左右,錄取率佔全體考生不到1%,考上醫學系的,絕對是成績最頂尖的佼佼者。

64級分以成績表現來說,只能算「中上」,透過繁星錄取醫學系,的確挑戰既有的價值觀。逐一檢視各大醫學系在「個人申請」、「繁星推薦」的學測級分在甄選成績比重的占比,最多僅40%,台大醫學系個人申請錄取的學測級分比例甚至為「0」。如此訂定入學標準的背後思維,即是學測級分代表高中學力達標的基本門檻。

學測只是資格考

【日本想想】攝影學校教我的第二堂課:魔鬼天使都藏在細節

回顧我截至目前為止的攝影學習生活,永遠在跟看似微不足道實則失之毫釐差以千里的灰塵與小數點以下的數字們,做近乎偏執的搏鬥,因為很多你以為別人不會看見的地方,最後都會顯現在成果上。這是攝影學校教我的第二堂課,魔鬼與天使,都藏在細節裡。

場景一、關於無所不在的小小塵埃

「陳桑⋯⋯」老師欲言又止地叫住我。

「嗯?」應了一聲,正在掃瞄底片的我手沒停,轉過頭看著老師不明所以。

接著老師從身後拿出一副手套,語重心長地說,「戴著手套吧,皮膚油脂會傷害到底片的。」

「啊,對不起。」與其說謝謝,我的下意識反而是道歉,雖然碰觸的是自己的作品,但更多的情緒是對自己的「不修邊幅」與「粗心」感到不好意思。

老師點點頭,轉身離開前補了一句,「掃描前有記得用吹塵球清過一遍吧?不然掃出來的檔案都是灰塵,很不專業喔。」然後就笑笑離去,留下認命戴上手套,重新清一遍鏡面、砍掉檔案重掃的我。

【歷史想想】韓國,一個曾被美國出賣的國家

隨著美國「亞洲再平衡」政策的深化,和中國綜合國力的不斷崛起,美國藉由強化東亞(準)盟邦的軍事合作,與中國的戰略競爭逐漸白熱化。

本質上,諸多「安全依靠美國、經濟依靠中國」的亞洲國家,並不希望看見中美兩國爆發激烈衝突,逼迫他們陷入選邊站的兩難困境中。

然而,回顧過去百餘年的歷史,精密算計國家利益的美國,遺棄盟友的記錄其實並不光彩。例如,在韓國民眾眼裡,100多年前的美國共和黨總統威廉·霍華·塔虎脫(William H. Taft)就是一個出賣韓國的人。

塔虎脫被號稱美國史上最胖的總統(任期1909年3月4日-1913年3月4日)。據稱,他的體重高達130至150公斤,體態十分驚人。

有不少史記是如此形容他的:「總統任內,他代表壟斷資本家,處處維護他們的利益,對內提高關稅,對外推行『金元外交』,加強侵略和控制拉美國家」。

藉由老羅斯福總統的扶持,塔虎脫順利接下他的白宮權杖。但事後,老羅斯福很後悔這個選擇(這是後話了)。

滿洲,近代東亞動盪歷史中的異鄉人(下)

日本對滿洲的遺忘與記憶

從上述三本日本作家書寫的滿洲歷史書籍,我們看到了滿洲地區及其人民在近代東亞歷史動盪中的不斷流離,並不是能以「親日政權」、「漢奸」一筆帶過的。滿洲的歷史也非與臺灣無關——例如閱讀滿洲歷史相關論著時,很容易能聯想到臺灣歷史同樣是在清帝國覆滅、日本帝國擴張下屢屢更換統治政權,在大國權力角逐夾縫中發展至今的。再者,筆者也曾在《這才是真實的滿洲史》的譯者心得 (註十一)中,介紹過日本統治下臺灣人視滿洲國為新發展空間、協助當地發展產業與醫療的過往。

在本文最後,筆者還想談談這三本書的另一個小小共通點,也就是戰後日本對滿洲的遺忘與記憶。

【首爾想想】世越號船難當下⋯⋯青瓦台官員打給KBS的兩通電話

這幾天,南韓政界又有震撼彈被引爆,在社會上掀起狂瀾。南韓的全國媒體工會與媒改團體,6月30日公開兩則電話錄音:這是兩年前,世越號船難發生當下,總統府青瓦台去電公營的KBS電視台,施壓新聞主管「減少」與「抽掉」批判海警應對不力的通話內容。

事件主角,是當時青瓦台宣傳首席事務官,現在已選上執政黨國會議員的李貞鉉,還有時任KBS報道局長金時坤。第一次通話日期是4月21日,船難發生第五天的晚上9點鐘,當下KBS正在播送晚間新聞;此時世越號乘客中,已有87人死亡,215人失蹤待尋。

KBS在當晚新聞中,以連續七則報導的方式,批判南韓海警消極應對與管理怠惰,此舉卻引發李貞鉉不滿。

【山農說書】嘉義名醫姦殺風暴憶往──半世紀前的「一根毛」案件

幼年時候晨起上學,總攜著妹妹沿忠義街、康樂街、國華街,再順著垂楊路大河溝前往學校,每每在那時刻會遇我同班C同學和他妹妹(湊巧的是,他妹妹和我妹妹同班),於是結伴上學好不熱鬧。C同學父親是醫生,然他幼時似乎受醫院放射線誤照,致使智能受到影響(成績不佳自屬當然,說方言罰五毛必有他),但鎮日活潑外放卻也令人羨。

有回他邀班上幾個同學到他位於國華街、中山路口的家中遊玩。他父親是典型仕紳型醫生,微胖穿著吊帶褲,當日他把打獵用的獵槍拿出讓大家觀覽,看的小孩們目瞪口呆。這間醫院屬戰後初期的洗石子建築風格,典雅幽靜並附有假山水,這是有錢人醫生的寫照。唯一令我詫異的是,為何醫院匾額不是「C內兒科」,而是「劉內科」呢?雖然,C同學早早就告訴過我,他們是向劉堂坤租屋,但何以招牌未更易,我始終不解。至於劉堂坤是誰?由於彼時市井大人們言談間總會提到這名號,耳濡目染得知他是大人物,涉及了一椿殺人事件,但實情究是如何?小學生的我自是不曉。

直到大學以後,看了不少報章雜誌以及諸如《台灣變色龍》電視劇的播出,始知劉堂坤涉嫌姦殺自家護士謝夏,案子纆訴多年最後以無期徒刑定讞。這案子發生在戒嚴年代,涉案者又是社會知名的醫生,所以不但轟動整個嘉南平原,亦是全台矚目的大案,它與「黃效先(黃伯韜之子)焚屍案」、「瑠公玔分屍命案」堪稱1950~60年代台灣最具原爆性的三大刑事命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