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有一句俗語說的好:「行行出狀元」,這個狀元在字典的解釋,是指科舉時代的第一名,而這句的狀元,則是象徵著一個領域中最傑出的那一群人。沒錯,過去台灣從經濟上需要依靠美援,逐漸轉為自給自足、加工出口的經濟成長與奇蹟的過程中,依靠的就是一個「行行出狀元」的心態,撐起了當時台灣的中下階層技術人力需求。那時,是個技職出頭、一技在手勝過閱萬卷的年代。
時光飛逝,台灣彷彿在一瞬之間走過了經濟奇蹟的黃金歲月,在民國80年代以後,追求一技之長混口飯吃的日子逐漸隨著產業的升級而改變,台灣人面臨產業逐漸轉型、經濟的成長開始遲緩甚至後退、普遍人家的生活逐漸好轉等現象後,一股要讓人人都念得起普通高中、上得了大學的氛圍開始蔓延,或許,台灣的技職教育就是從那時開始殞落的。
時至今日,台灣的技職隨著經濟的變化,經歷了輝煌與蕭條,在政府一再扼殺專科學校的生存空間,瘋狂地升格專科、技術學院與科技大學的政策下,技職體系的基層學校,也就是俗稱的高職,從專業、畢業即就業的實務教學導向,轉為升學為主追求統測分數的升學主義。這些政策與政策底下的單位為了因應政策而做的種種轉變,加上台灣人民追求普高、普大體系的渴望,讓技職從此掉進深淵,至今仍無法重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