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想想】宜考慮大幅提高酒駕刑罰

新北市蘆洲分局陳姓交警執行聯合勤務交通引導任務時,遭酒測值高達0.87mg/L的女駕駛撞斷雙腿。歷經11小時手術後,保住生命但右小腿遭到截肢。新婚僅兩年的妻子流乾了哭泣的眼淚,期望不再有酒駕害人的不幸事件發生。但是,一樣的哭泣情景,酒駕事件依舊頻傳,被害者的沉重呼籲只是一幕幕令人鼻酸的情景重覆跳針上演,如何有效杜絕預防,小英政府應該大刀闊斧,亂世用重典。

從日本經驗看台灣巴士的安全

2016年7月19日中午一點,一輛載有24名來自遼寧的中國觀光客的遊覽車,在結束八天七夜的行程後,準備前往桃園機場搭機,在國道二號接近桃園機場的路段,卻因不明原因起火燃燒,車輛並撞擊護欄,最後導致全車司機導遊及旅客共26人全部罹難的悲劇。

這次的火燒車事故,成為台灣史上最嚴重的巴士火燒車事故,也是台灣戰後繼1961年嘉義客運民雄事故造成48人死亡、1976年彰化客運大村事故造成41人死亡、1986年谷關事故的40人死亡以來,與2010年的蘇花公路遊覽車翻覆事故並列為第四嚴重的公路事故。如此慘重的悲劇究竟可以讓我們得到哪些教訓?未來我們又該如何亡羊補牢,讓未來的巴士安全以及人命能夠獲得保護?

觀光客減少不是死會而是機會

蔡英文總統當選以來,親中旅遊業、中國官方不斷釋出消息要限縮陸客來台人數,使得台灣觀光業陷入一片恐慌。

但比起來台旅客人數,事實上更為重要的應該是來台旅客帶來的觀光產值。

近年來台旅客人數屢創新高,觀光產值也年年上升,但是,仔細觀察會發現,來台旅客的年增率為5.34%、觀光外匯產收入的成長率卻只有2.03%,換句話說,來台人數的成長率竟是觀光產值成長率的2.5倍!這代表的可能是兩個現象:1. 來台旅客的消費能力正在下降,更多的遊客並沒有創造出更高的收入,反而排擠高消費族群的來台意願;2. 台灣觀光相關業者進入白熱化的削價競爭,導致利潤與收益下滑。

吳孟璇

政治大學地政學系碩士

【山農說書】文革幽靈飄到島嶼上空──戴立忍事件之後

南海如此不靖,而今再增添一件戴立忍的交心自白書,衝擊之大不在於同情/批判戴立忍的交鋒,而是演藝圈的溫馴如羔羊,以及媒體蜻蜓點水般的報導,此一震波上天入地,有人警惕這是一種將要持續發生的「轉向」現象之開端。

這是有意思的提問。因為聲援/批判戴立忍不該是整個事件的焦點,不論是自願或受迫,當戴立忍的自白一公諸於世,他就必須以後半生的修為去縫合在他自己以及台灣社會之上的留痕創傷,既殘酷又未必有用,他人也幫不了他。重點在於,戴書寫的文革交心文,究是在怎樣的體制氛圍下鑄成?戴立忍不是一般的藝人,除了演戲、導演功力俱佳,他的人文素養、社會參與完全就是公共知識分子的典型。難怪他的交心文一出,「轉向」現象的質疑立即湧出。

【書評書介】《習近平大棋局》──從孤鳥到十二把刀──習近平的權力之路

習近平雖然屬於紅二代,但過去幾乎是孤鳥一隻,不屬於任何政治派系或地方勢力,也許這正是他被「民主推薦」的重要原因,但同時也是他在黨內想要鞏固權力的最大挑戰。就十八大的其餘六個政治局常委而言,目前只有王岐山是習的政治盟友,其他五人分屬不同的政治派系或地方勢力。就其他的十八位政治局委員而言,除了習近平的重要幕僚栗戰書外,雖然都臣服於習的領導下,但都各有不同的政治淵源或地方背景。而黨內各部門、國務院各部委與地方省級領導一把手的情況也差不了多少。這就是習近平要突破的權力困境。

董立文

國立中央警察大學公共安全學系教授

【欣潔想想】發展國際非政府組織 軟體重於硬體

前幾日在媒體報導看到一則報導,標題為<省議會改造為iNGO中心 中市府:國際人才培訓>,內容討論到台中市政府打算將過去的省議會改造成國際的非營利組織中心,希望能夠吸引國際的NGO到台灣設立基地,同時也能培訓台灣的國際人才,配合「新南向政策」的外交目標,拓展台灣的外交軟實力。

台灣的國際事務工作,向來非常艱辛,處處受到中國的打壓,台灣官方角色要在國際上發聲,確實在短期內還找不到可能的破口來處理,因此,透過民間的力量,用NGO的角色來參與國際事務,這些年來一直都是台灣重要的國際外交策略。

蔡英文總統讚賞台中市政府與林佳龍市長的「創意」,希望由中央協助地方來促進NGO前進國際的動能,然而我必須從一個第一線國際事務工作者的角度舉出幾點提醒,除了其中最重要的──「改變建設的思維與想像」之外,「看見人的重要」與「改變僵化的官僚科層組織」也是亟需面對的議題。

報告總統,技職仍是孤兒!

台灣有一句俗語說的好:「行行出狀元」,這個狀元在字典的解釋,是指科舉時代的第一名,而這句的狀元,則是象徵著一個領域中最傑出的那一群人。沒錯,過去台灣從經濟上需要依靠美援,逐漸轉為自給自足、加工出口的經濟成長與奇蹟的過程中,依靠的就是一個「行行出狀元」的心態,撐起了當時台灣的中下階層技術人力需求。那時,是個技職出頭、一技在手勝過閱萬卷的年代。

時光飛逝,台灣彷彿在一瞬之間走過了經濟奇蹟的黃金歲月,在民國80年代以後,追求一技之長混口飯吃的日子逐漸隨著產業的升級而改變,台灣人面臨產業逐漸轉型、經濟的成長開始遲緩甚至後退、普遍人家的生活逐漸好轉等現象後,一股要讓人人都念得起普通高中、上得了大學的氛圍開始蔓延,或許,台灣的技職教育就是從那時開始殞落的。

時至今日,台灣的技職隨著經濟的變化,經歷了輝煌與蕭條,在政府一再扼殺專科學校的生存空間,瘋狂地升格專科、技術學院與科技大學的政策下,技職體系的基層學校,也就是俗稱的高職,從專業、畢業即就業的實務教學導向,轉為升學為主追求統測分數的升學主義。這些政策與政策底下的單位為了因應政策而做的種種轉變,加上台灣人民追求普高、普大體系的渴望,讓技職從此掉進深淵,至今仍無法重振。

【島嶼邊緣】遊戲的產值:台灣抓到神奇寶貝沒?

「Pokémon」(ポケットモンスター;神奇寶貝)從1996年在任天堂Game Boy登場以來,就在全球創下了歷久不衰的佳績,雖然官方在2010年將中國地區的譯名訂為「精靈寶可夢」,2016年更進一步將中文統一譯名確認為「精靈寶可夢」,此命名讓台灣神奇寶貝迷崩潰,但依然不影響神奇寶貝迷的熱情。

神奇寶貝 全球瘋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