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為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博士候選人。
日本對滿洲的遺忘與記憶
從上述三本日本作家書寫的滿洲歷史書籍,我們看到了滿洲地區及其人民在近代東亞歷史動盪中的不斷流離,並不是能以「親日政權」、「漢奸」一筆帶過的。滿洲的歷史也非與臺灣無關——例如閱讀滿洲歷史相關論著時,很容易能聯想到臺灣歷史同樣是在清帝國覆滅、日本帝國擴張下屢屢更換統治政權,在大國權力角逐夾縫中發展至今的。再者,筆者也曾在《這才是真實的滿洲史》的譯者心得 (註十一)中,介紹過日本統治下臺灣人視滿洲國為新發展空間、協助當地發展產業與醫療的過往。
在本文最後,筆者還想談談這三本書的另一個小小共通點,也就是戰後日本對滿洲的遺忘與記憶。
首先,宮脇淳子在《這才是真實的滿洲史》中明確指出,她之所以書寫「真實」的滿洲歷史,部分原因是要批判今日日本人對過往歷史的視若無睹,以及所衍生出之種種自卑心態。宮脇認為,現今日本人對過去殖民過的地區毫不在意,反映出不視他們為日本同胞的心態。而因為曾生活在殖民地區的日本人被當作過往侵略歷史的「證據」,回到日本後也多受排擠,只得默默生活。又,以戰後日本對滿洲的研究來看,多只從當代日本中心看滿洲歷史,沒有真的關心這塊土地上複雜的人群互動(頁28-32)。誠如宮脇所言,戰前日本雖然積極向海外殖民、活動,甚至在30、40年代為動員殖民地區人力物力而鼓吹「同化」,卻仍保持日本人的「界線」, (註十二)無意真心接納異民族為日本人、甚至不認為生活在外地的日本人是同胞。戰後也因為二戰戰敗、1945至1952年被GHQ接管,而自認從戰爭加害者轉為受害者,而將海外日本人當作協助向外侵略、害自己陷入悲慘的「兇手」,也逃離了戰前海外「侵略」歷史的責任。
戰後日本人視滿洲相關活動為「黑歷史」的心態,也反映在山室信一《滿洲國的實相與幻象》所指摘的,滿洲國相關歷史在日本已經「成為單純歷史名詞」、「連滔天罪業也如白日夢般受到遺忘」。但是,曾經被流放到西伯利亞勞改的在滿日本人、遺留在中國的日本孤兒,以及原來滿洲國的居民戰後被視為親日派、遭到迫害,在在顯示滿洲國歷史的痕跡(頁8-9)。也正因為日本人在戰後多數選擇遺忘包括滿洲國在內的海外活動,甚至有些人排斥回憶戰時經歷、瞧不起海外歸國者,使得全國人民沒有機會正視歷史、形成共識。滿洲國曾是理想烏托邦也好、是地獄惡土也罷,複雜真相就此停留於渾沌未明狀態。山室信一透過此書,試圖重新描繪滿洲國做為一個國家的複雜多面向,以提醒世間,歷史並未遠離。這樣的努力,不禁讓筆者聯想到敘述臺灣近代歷史時所需注意的「歷史正義」議題。
在瞭解滿洲地區近兩百年在清帝國、中華民國、日本帝國、俄羅斯等大國角力下之發展歷程,以及滿洲國建國歷程中各方盤算的集結後,上坂冬子《亂世的犧牲者:重探川島芳子的悲劇一生》一書,可以補充前兩書談論大範圍歷史時,較少談到一介滿洲人如何面對動盪歷史的部分。當然,川島芳子並不只是「一介滿洲人」,她的皇族出身注定要在大國角力中扮演重要政治象徵,而不見得能將其經歷適用於所有滿洲人身上。但是,她清楚地有著滿洲認同,同時希望扮演日滿橋樑、藉助日本力量讓滿洲人民安居的心意,確實能反映出滿洲族群在近百年動盪歷史中所面對的各種困難,以及所可能做出之選擇。個人有時候不一定能左右歷史發展,但至少能選擇自己如何面對困境、如何成為歷史一部分,這是筆者在記憶川島芳子事蹟中的一點小小體認。
小結
誠如本文開頭提到的,滿洲地區及其人民在近百年東亞歷史的變動中不斷流離,猶如身處異鄉、有家歸不得的異鄉人。而滿洲歷史的影響並不只限於當地,還和近代中國革命與國家政體轉變、近代日本國家與帝國體制形成、蘇聯共產圈形成,以及如何定義「國家」、滿洲國做為國家的意義等廣泛問題有關。甚至是距離滿洲地區兩千多公里的臺灣,也曾在日本統治時期,由於帝國統治圈沒有國界阻隔、滿洲開發需求,吸引醫療、貿易、產業技術人員移居當地、尋求發展空間。戰後有些日本官員就因為曾在滿洲歷練過而能登上高位,小如一介臺灣技術人員也可能因為滿洲經驗成為致富關鍵,這都顯示出滿洲歷史痕跡並未停止影響今日的世界。
透過幾位日本作者們努力追尋曾經被遺忘的滿洲歷史真相,我們有了重新認識那塊遙遠、寒冷土地的機會。滿洲歷史中蘊含的近代國家建立、移民、戰爭相關問題,在今天仍然不斷以新面貌重新出現,近日的歐洲難民潮及相關問題即是一例。無論滿洲歷史曾經有多少理想、多少罪惡,重新正面面對它,不僅能避免重蹈覆轍,也對解決今日仍存在的問題有一些積極作用,這就是我們到今天仍然不斷追尋這位東亞異鄉人腳步的原因。
附註:
註十一:郭婷玉,〈有沒有《真實的滿洲史》的八卦?〉(「說書」網站,http://gushi.tw/archives/19530,2016.6.17檢索)
註十二:有關日本人如何透過與異民族互動來劃定民族界線,可參考小熊英二,《日本人の境界》(東京:新曜社,1998)。【中文版譯本小熊英二著,黃阿有等譯,《「日本人」的國境界─從沖繩、愛奴、臺灣、朝鮮的殖民地統治到回歸運動》上、中、下卷(嘉義:國立嘉義大學臺灣文化研究中心,2010-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