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推甄1994年開辦,那年應屆考上大學日間部的台灣18歲少年,僅佔同齡人口13%左右;2016年大學多元入學制度推動22年,這年全台大學提供的日間部四年制學制招生名額,可以滿足超過78%的18歲少年,成為大學新鮮人的目標。
少子化和大學擴張,是造成台灣大學新鮮人爆炸性成長的兩大推力。
1994年高中應屆畢業生,出生於1976龍年,那年台灣新生兒超過42.5萬人;2016年考大學的虎寶寶出生於1998年,當年只有27萬名小嬰兒出生,育齡婦女平均只有1.465個小孩,台灣確定被列入低生育率國家之列。
可是1976年的龍子考大學時,全台大學日間部只有5萬6千多個新生名額;在少子化年代出生的1998年虎寶寶,應屆畢業這年,卻有超過11萬個大學日間部入學機會,大學也從「菁英教育」演變為「普及教育」。從結果論,大學文憑貶值,唸大學對年輕世代而言,從競爭優勢變成了基本條件。
長達9個月的考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