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地眺望】來場旗津戰史小旅行

2022年起因omicron變異株而起的本土疫情,在政府與民間合力下幾乎奇蹟似的被壓制,逐漸朝向穩定發展的方向前進。這段期間受災嚴重的高雄旗津,似乎重新綻放迎接觀光客的曙光。

從鼓山輪渡站搭乘渡輪,是遊客前往旗津最常選擇的交通工具。沿途往西邊的高雄港出口望去,可以看到高聳的旗後山上燈塔與砲台,與其對岸哨船頭地區的古蹟群。從這個角度望著近年陸續整修完成的「打狗英國理事館」以及「雄鎮北門」,更能遙想在清末時,通商口岸商船雲集的繁盛景觀,以及時局變化之洶湧。

你也可以望向打狗內海──也就是今日繁華的駁二藝術特區、高雄流行音樂中心以及八五大樓的亞洲新灣區一側。在二戰末期頻繁的空襲中,大量船艦受損擱淺於高雄港內。戰後大量沉船阻塞了港口與航道,國民政府為了恢復各大港口之運輸機能,訂定相關的打撈沉船辦法,鼓勵民間參與港口沉船打撈工作。

【影像內外】中影首部台日合作電影《秦始皇帝》始末

1960年代台灣與日本電影合作不在少數,按照日本學者赤松美和子在〈1960年代台灣電影的日本再現〉(1960年代の台湾映画における日本表象)一文當中的統計,共計40部,中,官方4部,民間36部。這些合作拍攝的電影當中,影像大多已不可考,倒是《秦始皇》(日文片名《秦·始皇帝》)、《金門灣風雲》(日文片名金門島にかける橋)與《海陸空大決鬥》(日文片名カミカゼ野郎真昼の決斗)的DVD還能夠在日本的網站購得,這三部電影的DVD也引此特別珍貴。

【數位想想】OMO「戰疫」來臨 融合人與資訊的轉型思維

2022年開局就不甚太平,持續兩年的疫情以及烏克蘭戰爭,讓經濟市場也不得不面對「戰爭時期」,這場「戰疫」不知何時終止,卻已大幅度改變許多商業活動的模式,當改變已經發生,過去的傳統做法勢必遭遇挑戰,而新的機會也將不斷萌芽,其中台灣不少企業所關注的,是如何做到線上線下的虛實融合,在期待實體營業恢復水位之前,也須顧及正在蓬勃發展的線上應用,及其所帶動的新消費場景,已漸漸模糊線上、線下的分界,而更像是「前線與後勤」的戰略布陣,這就是所謂的OMO(Online Merge Offline)。

【聽那些女孩唱歌】花兒哪裡去了?──反戰女歌

遠方傳來砲火聲響。建築物正在倒塌,有生靈正在塗炭,春天遲遲不來,一切都是因為戰爭,今年的冬天特別漫長,也特別寒酷。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事件,註定要在人類歷史上留下又一抹陰影;經歷了無數次戰爭,人類卻始終無法擺脫貪婪、野心、瘋狂、權力等慾望,當權者一聲令下,無數生命與夢想便在戰場上折損、犧牲。

歌曲,在民族情感的傳承、在社會運動發生、甚至是戰爭的當下,都擁有不可思議的力量;歌以明志,其中蘊載的種種情感、意義、理念,都足以訴說一段轟轟烈烈的歷史事件。人類愚行之集大成──戰爭,所激發的反戰歌曲,其中蘊含的省思、悲傷,早已在通俗音樂歷史中佔有重要的一席脈絡,因此,讓我們聽聽女孩們唱的反戰歌曲吧。

●”Where Have All The Flowers Gone?”

齊豫 花兒不見了 Where Have All The Flowers Gone

【日晷之南】電影導演的遺書與戰爭

前言:

在日本推理偵探小說中,經常出現有趣的畫面:一名資深刑警進入命案現場,他尚未展開縝密的採證之前,總會對著率先抵達的轄區警察詢問,死者有無留下遺書,以此來判斷死者的年齡。依照他們多年來的辦案經驗,有遺書者多半為年輕人,因為他們還掛念著現世的人情與債務,所以必須有所交代才行,而看透世間冷暖的老人則不會,他們選擇決然離開世間,就不需寫遺書做補述,資深刑警就是運用遺書這項證物來判定自殺與他殺的屬性。

不過,好奇者依然想探問,日本社會真有這種事情?推理小說家是否真有所本,他們除了破獲大小刑案之外,憑藉這樣的本領和經驗就總結出年輕自殺者的普遍心理?又或者,這個數據只指向日本的年輕人,並不適用於其他國家的青年?詭異的是,日中戰爭期間被徵調至中國戰場作戰的電影導演山中貞雄(1909-1938),他在〈從軍記〉筆記本裡,預先寫下的遺書,莫非在證實上述說法?一個壯志未酬的年輕人,當他預知死神要來敲門時,必然會以遺書化作永恆的記憶?


日本電影產業與生產基地

【新書介紹】余英時訪問記

書名:余英時訪問記

作者:李懷宇

出版社:允晨文化

出版時間:2022年2月1日

參考連結:博客來

【關於本書】

李懷宇

1976年生於廣東澄海。多年從事知識人的訪問和研究。作品有《訪問歷史》、《世界知識公民》、《知人論世》、《訪問時代》、《與天下共醒》、《各在天一涯》等。

【波蘭想想】從烏、俄戰爭想想台灣

根據波蘭總理馬特烏什・莫拉維茨基(Mateusz Morawiecki)2月27日的一則推特,從烏、俄戰爭爆發至當日,已有超過20萬名烏克蘭人順利逃到波蘭避難。[1]波、烏兩國的歷史、地理、文化相近,就連國歌也有許多相似之處。例如波蘭國歌的第一句是「波蘭沒有滅亡」(Jeszcze Polska nie zginęła),而烏克蘭2003年改版前的國歌第一句則是「烏克蘭尚未毀滅」(Ще не вмерла Україна)。[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