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熱門文章
熱門文章
全球脈動
,
國防外交
陳力綺
3 月 01,2022
【波蘭想想】從烏、俄戰爭想想台灣
根據波蘭總理馬特烏什・莫拉維茨基(Mateusz Morawiecki)2月27日的一則推特,從烏、俄戰爭爆發至當日,已有超過20萬名烏克蘭人順利逃到波蘭避難。[1]波、烏兩國的歷史、地理、文化相近,就連國歌也有許多相似之處。例如波蘭國歌的第一句是「波蘭沒有滅亡」(Jeszcze Polska nie zginęła),而烏克蘭2003年改版前的國歌第一句則是「烏克蘭尚未毀滅」(Ще не...
電影戲劇
,
音樂藝術
李政亮
1 月 28,2022
【影像內外】是流行歌,也是電影的《孤女的願望》
是流行歌,也是電影的《孤女的願望》 研究台灣電影史,猶如歷史偵探,有時徘徊在十字路口,不知如何繼續前行,有時則有意外發現的驚喜。 陳芬蘭就是一個例子。雖然經典名曲《孤女的願望》膾炙人口,但陳芬蘭出道過程的說法卻眾說紛紜,需要爬梳出較為合理的說法。也在查找資料的過程,發現陳芬蘭參與演出的電影《孤女的願望》。有趣的是,這部電影與歌曲的內容截然不同。然而,...
音樂藝術
Join
8 月 14,2021
【聽那些女孩唱歌】用靈魂闖蕩地獄的音樂天使──艾美.懷絲
Amy Winehouse - Back To Black 2011年7月23日,艾美.懷絲(Amy Winehouse)被發現在倫敦的住所中死亡,血液中的酒精濃度為酒駕限制的5倍。至今,十年過去了,仍有許多人緬懷她那低沈、充滿磁性的歌聲,也認同她英國近代最重要女歌手之一的地位;短短27年便快速殞落的一生,她的耽溺、她的悲傷、她那華麗如魅的種種,都已經成為一份傳奇。...
歷史書寫
馬非白
7 月 22,2021
【被遺忘的歷史】曾經用機關槍來防疫的國民黨
中國武漢肺炎侵襲肆虐全球,一年多來,多國因疫情嚴峻而實施「封城」措施,國內數家網路媒體轉載筆者多年撰寫的〈機槍封鎖布袋鎮的傷人事件〉,說明台灣七十四年前也曾封城;連《維基百科》也引用拙文建立〈布袋事件〉條目。因為撰寫該文當時資料太少,以及受限於報紙篇幅,只能在1500字內,以致難免疏漏。 筆者近年又蒐集了一些資料,有關事發日期、涉及人士、相關情節,都必須增修、增補;另外,從資料中發現美國、...
運動休閒
阿宏叔叔
3 月 25,2021
【野球人生】棒球用具製造業近年來的變遷
台灣是世界主要棒球用具產地之一,無論是手套、護具和球,很多都是台灣製造。阿宏小學老師的先生就是球的製造商,師丈知道阿宏喜歡棒球,常常送阿宏一些球,因為這層關係,阿宏除了常常有免費的球可以打,也得以了解一點點生產線的概況,那個時代,很多球都由監獄裡面的受刑人縫製,因此,早期許多球的製造商都設在大寮。 後來,國內許多產業將生產線移到中國,因為棒球的製造需要大量人力,早期中國的工資低廉,...
歷史書寫
馬非白
1 月 15,2021
【被遺忘的歷史】南方澳間諜冤枉事件的真相
日本殖民統治台灣的末期,由於日本軍在東亞戰場已經敗象畢露,因此,對於台灣的控制和壓迫愈趨緊縮、升高,在最後幾年內,非常神經質地羅織了好幾件牽連廣泛的間諜案。 比較轟動的這類案件,有基隆炸彈案、眾友會叛亂案、東港事件、瑞芳事件、蘇澳案等等;其中的蘇澳案,台灣近現史的研究者普遍稱之為「蘇澳間諜案」,本文根據當年的報導將之稱為「南方澳間諜冤枉事件」(註一)。...
音樂藝術
Join
10 月 13,2020
【聽那些女孩唱歌】在氤氳夢境中擷取歲月的吉光片羽──蘇菲.珊曼妮Sophie Zelmani
聆聽瑞典創作女伶蘇菲.珊曼妮(Sophie Zelmani)的音樂,永遠是讓人能暫時拋卻繁瑣塵囂、沈澱心緒的一帖良方;她自1995年出道以來,一貫的純粹、輕柔、簡約、憂傷,清新民謠曲風永遠帶著如夢似幻的詩意與藝術感,音樂創作與生命軌跡合而為一,一路走來始終未曾改變;時序入秋之際,聆聽她的淺斟吟唱,正適合不過。 Sophie Zelmani - September Tears...
歷史書寫
馬非白
9月 09,2020
【被遺忘的歷史】蔣家王朝苛政暴斂的「愛國公債」(上)
日治時代,日本政府為了因應中、日戰爭的需要,曾經在1940年下令台灣總督府發行「愛國公債」。中國國民黨政權在中國內戰末期,也有樣學樣的在台灣發行「愛國公債」,但是,方式和手段卻比日本殖民統治者更惡劣,可以說極盡所有壓榨之能事,搞得怨聲載道。 1949年,中國國民黨在中國內戰中,不但節節敗退,而且財政陷入極度困境,連軍餉都發不出來,已經窮到幾乎要抓狂了,當時就設立〈戰時經費籌募委員會...
歷史書寫
,
電影戲劇
李政亮
8 月 20,2020
【日治時期電影史漫談】1930年代洋畫至上主義之年輕世代的觀影品味變化(下)
往前閱讀:【日治時期電影史漫談】1930年代洋畫至上主義之年輕世代的觀影品味變化(上) 按高橋正雄所述,台北映畫聯盟創立之時不過五十名左右的會員,四年的經營下來已有九百多名的會員,可以說快速增加。這樣喜愛歐美電影群體的增加,跟台灣電影環境的變化也有直接的關聯。 法國的有聲電影《巴黎屋簷下》與美國的《摩洛哥》分別於1931年11月與1932年3月在台灣上映,根據井出季和太的《...
歷史書寫
馬非白
4 月 26,2020
【被遺忘的歷史】吳逸民案使吳三連遭政治勒索
中國國民黨政權在1950年代開始所實施的恐怖統治,造成很多台灣人家庭破碎的悲劇,當年從事政治者如不願成為中國國民黨政權的工具,就必須要有相當的覺悟,即使早年有過中國經驗的台灣人也是一樣。 已故的台南派大老、著名報人吳三連,1942年到1947年的五年期間曾經舉家住在中國華北,返台從政歷程中表現得非常溫和、圓融,可是,仍然不能使他的家庭免於被恐怖統治的風暴波及。 他在回憶錄(《...
‹
…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