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熱門文章
熱門文章
政黨政治
呂欣潔
6 月 06,2016
【欣潔想想】打造新政治?先理解真政治!
新政府上台,選舉結束將近半年,新政治與舊政治的論辯,在不同的媒體、文章中都有看到許多敘述,新政治,到底是什麼?新與舊的差異為何?又該如何達到?身為一位代表小黨參選的候選人,我確實是於新政治有許多的期待與想像,並希望能透過參選實踐,而「選舉」正式參與政治的一個相當重要的過程。然而,這樣的理念,當然在選舉過程中間,遇到許多的困難與掙扎。 直到現在,我依然持續地反思這其中的矛盾困境,...
環境經濟
林士清
6 月 06,2016
高雄要展現新南向政策商貿基地的雄心壯志
蔡英文政府在總統府成立「新南向政策辦公室」及國家級「東協與南亞研究智庫」,希冀以人為核心的五年期對外經貿新戰略,積極推動與東協及南亞地區之人才、產業、投資、教育、文化、觀光、農業等發展密切的雙向交流及合作。是以,新南向政策企圖將台灣最擅長的資通訊科技、金融產業、智慧機械,甚至物聯網發展脈絡等都納入之,而地方政府在新南向的政策網絡中有很大的發揮機會,尤其高雄具有物產、運輸、工業等優勢,...
教育文化
郁郁蔥蔥
6 月 02,2016
腐爛的服務學習 變相的壓迫
很多大學的畢業門檻中都包含了一項被稱為「服務學習」的內容,它以服務時數為計算標準,通常是零學分的必修課程。服學原本是學生自己發起的新式教育模式,但現在實際上已經腐爛變質,成為學校壓迫學生的一個方式。去年一位南藝大的學生因為服務學習過度疲勞而發生意外,當時也引起了一些討論,但很可惜大多數討論都指向學校的責任問題,而較少批判「服務學習」本身。一年過去,各學校的服務學習也照舊,...
司法人權
邱伊翎
五月 31,2016
人團法問題,只在於「許可制」?
就在紅十字會的專法存廢吵的沸沸揚揚之際,新任內政部長提出人民團體法未來可由「許可制」改為「登記制」。作為戒嚴遺毒用來箝制人民集會結社自由的三大惡法:「人團法」、「集遊法」、「國安法」,終於等到可以修正的一天。然而,人團法的問題,真的只在於「許可制」嗎? 台灣人權促進會從1984年成立以來,就曾因為會名裡面有「台灣」又有「人權」,而從1984年創立以來一直被禁止合法登記。1989年,...
教育文化
許又方
五月 31,2016
【時事想想】說說制服
小英政府正式啟動後,教育部立即行文各級中小學,未來不得以「服儀不整」為由處分學生。這個行政命令引發兩極化的看法,支持者認為有助於解放傳統學校教育過於僵化保守的思維,刺激學生的創意;反對者則主張整齊一致的服裝能展現團隊精神,且加強個人對群體的認同感。私意以為,兩造堅持都有道理,重點在於,台灣既是民主國家,那麼各校對於服儀規定的存廢也宜採民主方式決議之,尊重家長與學生最終的選擇,...
史努比
五月 30,2016
【開往台灣的慢船】制服爭議:台灣人真的是民主人和自由人?
教育部要求中小學不得以服儀不整為由處罰學生,社會各界對制服爭議再起。和爭權益的學生比起來,其實保守勢力的偌大音量更讓人訝異。如果你再想想日前某些人士對踢正步的懷念,不得不說台灣有不少人骨子裡對秩序、一致和效率有著幾近法西斯的迷戀,台灣人真如蔡英文總統所說,是徹頭徹尾的民主人、自由人? 其實我們只要稍微回想過去一兩年的校園爭議,從課綱到制服,都和學生想要自治、自主和參與有關。那麼該問的問題是...
中國問題
微塵
五月 30,2016
從魏則西談被操控的輿論
日前在中國網路有一起熱議的事件,一位罹患罕見癌症(滑膜肉瘤癌)的大學生魏則西,因四處求醫但不見效果之下,參考中國搜尋引擎龍頭「百度」當時搜尋「滑膜肉瘤癌症」排行第二名的「武警北京市總隊第二醫院」並前往就醫。 就醫時醫生聲稱擁有史丹佛大學的生物免疫療法,最終患者聽信醫生建議散盡家財接受醫療後仍撒手人寰,但事實上該名醫生並非醫院編制人員且該療法在國外臨床階段就已遭淘汰。...
中國問題
徐子軒
五月 28,2016
一個公民之死看中國法治精神
日前中國北京發生一件疑似嫖娼衍生出的「意外」致死案,據稱嫌疑人雷洋在購買性服務時,抗拒警方逮捕,後因他選擇跳車逃逸而重傷死亡。認屍的家屬指出,他身上有多處疑似外力毆傷,認為是警方動粗。此外,可作為案件證物的錄影紀錄均不存在,如當地的監視器損壞、警方辦案時的錄影設備在逮捕過程裡損壞,換言之,只有人證沒有物證。這件事喚起了中國民眾對警方惡形惡狀的記憶,如2002年的程樹良案、2003年的孫志剛案,...
教育文化
林柏寬
五月 27,2016
制服的矛盾心情!
教育部宣布服裝儀容解禁,學校不得將服裝儀容規定作為處罰依據時,不少學生拍手叫好。有老師問我,學生如果大喇喇穿著便服,甚至在服儀上極度搞怪,我會如何處理?我回答,我會肯定這位學生挑戰傳統的勇氣,並詢問這樣穿著有比較舒服嗎? 制服帶來的矛盾心情,全世界皆然!英國有規定學生穿校服的傳統,但是2002年9月,英國魯頓市的穆斯林女學生莎賓娜‧貝根(Shabina Begum),...
社會安全
楊蕙如
五月 27,2016
民代自律的重要:別讓社會工作者愈做愈沉重
筆者從事保護性工作多年,歷經兒少、婦女及相對人領域,深感每一位保護工作者處置個案時,經常背負牽一髮動全身的難處。針對此次台中市段姓議員責怪台中市政府社會局社工像死人一樣的爭議新聞,有些思考可與眾人分享。 保護工作複雜性極高 拿此次段姓議員質詢的國三生案例來說,依媒體已披露的少量訊息做出的評估可以是:孩子的家庭結構功能在陪伴上確有缺損,但仍可提供穩定的經濟資源及居住資源。...
‹
…
374
375
376
377
378
379
380
381
38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