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熱門文章
熱門文章
教育文化
吳傳立
6 月 13,2016
如果有一天
文化部長鄭麗君日前到立法院報告「台灣出版社市場的困境與突破」,對於目前出版業的困境,表示會考慮「圖書統一定價制」,制定目的則是「讓出版業者能獲合理的利潤」,「避免大小通路之間競爭失衡」。 身為出版社,思考的是「出版社如何在新時代中存活、獲利」;文化部長鄭麗君思考的則是「如何健全(目前的)產業生態」,兩者的角色不同、思考的層次不同;相同的地方,則是都在思考「如何解決今天的產業問題」。筆者以為...
主權兩岸
林原
6 月 13,2016
中共對臺工作應有新思維
兩岸關係問題相當複雜,至今尚未找到有效解決辦法,相關各方存在嚴重分歧,各種提法包括「一中各表」、「一中同表」、「一國兩制」、「一國兩府」、「一國兩區」、「憲法一中」、「憲法各表」、「一邊一國」等相互對立又「糾纏難解」。至於「九二共識」,其實是以往國共雙方達成的一種相當薄弱並帶有重大分歧的共識,而這一共識在蔡英文就任總統後已經成為過去──它並未從國共共識變為民共共識,也就不再是兩岸共識。...
主權兩岸
伊洛人
6 月 12,2016
端午節,外省難民與獨立建國
端午佳節當天有兩個人在網路上迅速竄紅,一個是質疑台灣人為何要過「中國端午節」的泛藍主持人李艷秋,另一位是質問外省籍老人「啃台灣骨」的「台灣民政府」成員洪素珠。 李艷秋無疑代表了消費「中華文化」,實際上卻沒什麼文化的國民黨既得利益集團。即使中國也要承認端午節所紀念的屈原是反抗秦國吞併楚國人,反對秦楚「黃棘共識」的楚國獨派,在抵抗秦國失敗之後才自沉汨羅江身亡。而在屈原出生前幾百年,...
音樂藝術
陳虹百
6 月 09,2016
在女總統時代,我看了《茶花女》
2016高雄春天藝術節的重頭戲之一,是與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合作的自製歌劇《茶花女》。就在主辦單位如火如荼宣傳、推票之際,網路出現一篇《女總統時代應拒看茶花女》,作者敘述《茶花女》中傳遞父權意識與性別歧視,在擁有女總統的台灣、女市長的高雄市,上演此劇碼實在諷刺,並主張在女性當選總統的新時代,不該被此類男尊女卑的舊思維誤導。如此言論引來一陣譁然,尤其原文中出現《茶花女》與《賣花女》張冠李戴的謬誤...
財政金融
童振東
6 月 08,2016
向「兩稅合一」的利害關係人說幾句話
我國從1998年起實施「兩稅合一」,去年政府實施健全財政方案,除了增訂45%稅率富人稅外,並將股利可扣抵稅額比率由100%降至50%(兩稅合一扣抵率減半)。自此,部分證券業人士在媒體不斷放送,台股交易量與本益比降低都是「稅」害的,而部分企業界人士認為,富人稅的稅率過高,並會影響企業招募國際人才。新政府上台後,幾位國民黨立委陸續向行政院長林全質詢檢討提高兩稅合一扣抵率一事,甚至提到股利分離課稅,...
政黨政治
呂欣潔
6 月 06,2016
【欣潔想想】打造新政治?先理解真政治!
新政府上台,選舉結束將近半年,新政治與舊政治的論辯,在不同的媒體、文章中都有看到許多敘述,新政治,到底是什麼?新與舊的差異為何?又該如何達到?身為一位代表小黨參選的候選人,我確實是於新政治有許多的期待與想像,並希望能透過參選實踐,而「選舉」正式參與政治的一個相當重要的過程。然而,這樣的理念,當然在選舉過程中間,遇到許多的困難與掙扎。 直到現在,我依然持續地反思這其中的矛盾困境,...
環境經濟
林士清
6 月 06,2016
高雄要展現新南向政策商貿基地的雄心壯志
蔡英文政府在總統府成立「新南向政策辦公室」及國家級「東協與南亞研究智庫」,希冀以人為核心的五年期對外經貿新戰略,積極推動與東協及南亞地區之人才、產業、投資、教育、文化、觀光、農業等發展密切的雙向交流及合作。是以,新南向政策企圖將台灣最擅長的資通訊科技、金融產業、智慧機械,甚至物聯網發展脈絡等都納入之,而地方政府在新南向的政策網絡中有很大的發揮機會,尤其高雄具有物產、運輸、工業等優勢,...
教育文化
郁郁蔥蔥
6 月 02,2016
腐爛的服務學習 變相的壓迫
很多大學的畢業門檻中都包含了一項被稱為「服務學習」的內容,它以服務時數為計算標準,通常是零學分的必修課程。服學原本是學生自己發起的新式教育模式,但現在實際上已經腐爛變質,成為學校壓迫學生的一個方式。去年一位南藝大的學生因為服務學習過度疲勞而發生意外,當時也引起了一些討論,但很可惜大多數討論都指向學校的責任問題,而較少批判「服務學習」本身。一年過去,各學校的服務學習也照舊,...
司法人權
邱伊翎
五月 31,2016
人團法問題,只在於「許可制」?
就在紅十字會的專法存廢吵的沸沸揚揚之際,新任內政部長提出人民團體法未來可由「許可制」改為「登記制」。作為戒嚴遺毒用來箝制人民集會結社自由的三大惡法:「人團法」、「集遊法」、「國安法」,終於等到可以修正的一天。然而,人團法的問題,真的只在於「許可制」嗎? 台灣人權促進會從1984年成立以來,就曾因為會名裡面有「台灣」又有「人權」,而從1984年創立以來一直被禁止合法登記。1989年,...
教育文化
許又方
五月 31,2016
【時事想想】說說制服
小英政府正式啟動後,教育部立即行文各級中小學,未來不得以「服儀不整」為由處分學生。這個行政命令引發兩極化的看法,支持者認為有助於解放傳統學校教育過於僵化保守的思維,刺激學生的創意;反對者則主張整齊一致的服裝能展現團隊精神,且加強個人對群體的認同感。私意以為,兩造堅持都有道理,重點在於,台灣既是民主國家,那麼各校對於服儀規定的存廢也宜採民主方式決議之,尊重家長與學生最終的選擇,...
‹
…
372
373
374
375
376
377
378
379
38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