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熱門文章
熱門文章
詹穆彥
4 月 30,2016
或許該停止「治療」妥瑞症了!──新藥上市省思醫療化及友善環境
最近妥瑞症新藥上市的新聞在相關社群討論得沸沸揚揚,爭相詢問進一步的就醫用藥訊息。筆者一則以喜,一則以憂。[註1]喜的是受妥瑞症困擾的人們,似乎多了一個新的醫療選擇。憂的是焦點會再次被模糊。 先說好,我個人並不反對用藥,也不反對新藥發展。要不要治療症狀,以及如何治療,應該是在充分提供醫療資訊的情況下,個人自由意志的選擇。對很多症狀明顯而嚴重影響生活的人們來說,尋求治療有其必要。...
環境經濟
詹穆彥
4 月 21,2016
從放生條款爭議談起:保育團體應如何動員,立法及行政機構應怎樣作為?
立法院經濟委員會召集人、民進黨籍立委林岱樺於4月14日以「具備爭議性」、「限制民眾放生」為由,阻擋《管理商業性放生行為》條文,引發爭議。據報導,林委員認為與其用立法來牽制「立意良善」的放生,倒不如在各縣市加強宣導,建議不再續審該條款。面對爭議聲浪,林委員於臉書回應,稱原本就打算召開正式公聽會廣納各界意見。 筆者對於林委員將「信仰自由」、「立意良善」與「管制放生行為」混為一談感到荒謬,...
陳儒瑋
4 月 17,2016
基改食品標示 美國行台灣不行?
美國貿易代表署(USTR) 3月底公布《2016年各國貿易障礙評估報告》,報告書中將台灣的「基改食品標示制度」與「基改食材禁入校園餐點」政策列入技術性貿易障礙(TBT)。然而相當諷刺的是,美國參議院甫於3月中旬否決捲土重來的《反基改標示法案》,隨後如通用磨坊(General Mills)等食品大廠宣布旗下產品加註基改成份,佛蒙特州的基改標示法規更將率先於今年7月上路。兩相對比,...
浦忠勇
4 月 15,2016
無限度狩獵,還是卑微請求?
四月七日,立法委員孔文吉在立院辦理一場「維護原住民族狩獵及獵槍使用權利!《野生動物保育法》及《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修正研討公聽會」,針對所提案修法方向及條文內容,徵詢原住民部落族人以及主管機關之相關意見。當天約有百位來自部落的族人、學者及法界實務工作者到場,並踴躍表達意見,基本上均贊成孔文吉委員的修法工程,希望修法之後能突破並改善現行不合理又不符狩獵實務的國家法律。然而,...
電影戲劇
邱懋景
4 月 09,2016
《路邊野餐》:電影詩人畢贛的現實爆破術
我想喜愛電影作為一種藝術的觀眾,勢必不容錯過來自中國貴州的凱里小子畢贛拍攝的第一部劇情長片《路邊野餐》(KAILI BLUES)。若真要說它是劇情長片呢?嚴格說來,好像又不太算。畢竟它的劇情(真實)需要觀眾的參與,方能完整觀影經驗的意義。這對於觀眾而言,自然有些挑戰。嚴格說來,畢贛比較像是用電影寫詩,寫一種甚至是前人所未曾寫過的電影詩篇。 長鏡頭作為一種「現實主義」 具有苗族血統,...
文化研究
林湘怡
4 月 08,2016
鬼島的意涵:論台灣集體自我貶抑的現象
「鬼島」是網路社群對台灣的新興貶義詞。如果我們細細思考鬼島一詞出現的場域,不外乎當一事件促發民眾對政府或社會現狀的不滿(危樓倒塌或法院判決不公),鬼島一詞成為民眾對於社會現況無可奈何的抗議。以鬼島一詞當做開場白,本文將綜合探討台灣民眾對內團體──台灣人這個集體概念──的貶抑現象,以及此現象對台灣社會潛在的負面影響。 首先談談這篇文章的緣起。作家楊照在其臉書對於王建民重返大聯盟有了如此評論...
教育文化
謝宇程
4 月 05,2016
【學與業壯遊】 被迫、徒具形式的實習,有啥意義?──大學的藝術之二十七
近年來,談到產學脫節,許多人都將實習視為一帖救方,認為實習可讓學生與企業兩相得益。有些學校將實習列入「畢業門檻」之一,不少學生認為實習經歷有助就業,所以努力找實習機會。然而,實習隨隨便便就辦得好嗎?隨便辦理,就能帶來神奇的效果嗎? 普遍整體看來,台灣許多學校與企業推實習,往往是因為歐美流行,於是我們也有樣學樣、形式照抄,並不清楚實習功能目標,也沒有完善的的運作規劃。...
社會安全
黃岳
3 月 29,2016
人權論述於死刑存廢論戰的困境
近年,台灣發生諸多強烈挑動公眾情感的社會治安事件,例如:台北士林隨機殺人案(2009/3/9)、台南湯姆熊殺童案(2012/12/1)、台北捷運隨機殺人案(2014/5/21)及近日的台北四歲女童割喉案(2016/3/28)。死刑制度的存廢爭論,經常成為各大媒體及社群網絡的主要討論議題。論述型態紛雜,涵蓋法律、倫理及刑事政策等。約略而言,主要議題包含「罪行與刑罰間的關係」、「死刑,或刑罰本身,...
吳傳立
3 月 28,2016
乙武洋匡惹怒了誰?
1636年,美國麻薩諸塞的清教徒擬定法律:夫妻若在妻子月經來潮期間行房,兩人需判處死刑。1650年5月,英格蘭通過《通姦法案》,對於婚姻之外的性行為判處死刑。 你覺得荒謬嗎? 肢體先天殘疾的乙武洋匡坦承數段不倫戀的消息傳開後,在臉書掀起熱烈的討論潮。有知名的網路觀察家說「沒有腿也能劈腿,沒有手也能把妹,讓人重新思考男人到底需要什麼才能讓女人愛上,這我真的不懂」;有人拿他的書名開玩笑「...
電影戲劇
廖志峰
3 月 18,2016
最難的是,面對自己──我看《謊言迷宮》
人類史上最殘酷的暴行,是輕易地否認與遺忘。──《謊言迷宮》 當我們說著轉型正義時,很容易就想起德國,想起像墓區般的柏林猶太受難紀念區,和一如密閉囚室的柏林猶太博物館,充滿著肅穆,以及逼人的窒息感。對於首次造訪柏林的人來說,你不由得對這樣的自省舉措,肅然起敬,因為揭人之惡是相對容易的,難的是面對自己的錯誤。然而,這ㄧ切是如何開始?德國人是在甚麼時候決定面對自己的過去和罪行,...
‹
…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