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旗下的制服學生》同化下的轉變─迅速流行的洋式制服﹙一九一九-一九三九﹚

友善列印版本

制服的成形(一九一九年-一九三○年)

洋式學生制服的迅速流行

隨著臺灣教育令與新臺灣教育令頒布,臺灣人的教育體制得以確立,並仿效日本內地學校的各種制度,開始制定洋式制服為學生服裝。自此,臺灣的學校制服於焉定型。

因應日臺共學的制度,此時期陸續成立的高等學校,仿效日本內地學校,制定了洋式的制服。例如:一九二八年成立的臺北帝國大學(今國立臺灣大學)便參考日本的帝國大學,讓學生穿著立領的洋式制服,依季節而使制服顏色有所不同:夏季為淺色,冬季為深色,並以角帽為正帽,麥稈帽為略帽,帽上別有學校徽章以為識別,腳上則穿著黑色皮鞋。

中等以上學校的男學生服,雖延續過去洋式的學生制服, 但各校也陸續展開一些修訂。基本樣式不變,較大的差別僅在於立、摺領的樣式及學校徽章的改變。例如:一九二五年左右,臺北第一中學就將原本的立領學生服變成摺領,因在炎熱的臺灣,穿著摺領似乎較穿著立領來得舒適。

深受改良服的社會風潮影響,和服改良以臺北第一高女為嚆矢,擴及至其他臺灣的高等女學校, 例如:一九二二年,臺北第二高女就著手學生和服的改良。但一九二○年代中葉之後,高等女學校逐漸捨棄改良服,女學生們開始改穿洋式制服。

這樣的改變起因於,改良和服無法完全滿足實際需求,例如:在學校的體育課中,即使穿著改良後的和服, 身體各部位仍無法完全伸展開來,因而運動時頗為不便。此外,新實施的臺灣教育令透過制定和服、臺灣服以外的洋式服裝,也有緩和民族意識的用意。同時,一九二三年關東大地震之後,日本因「和服無用論」而吹起的洋服風潮也吹到了臺灣。種種因素影響下,高等學校的女學生們跟上男學生的腳步,開始由「和」入「洋」。

一九二一年九月,臺南第一高等女學校(以下簡稱臺南第一高女)制定洋式制服,取代過去的服裝,人們認為,洋式制服改善過往和服的種種弊病,不僅有助於經濟節約,在運動、外觀上也相當理想。繼臺南第一高女,臺中高等女學校、臺北第一高女、臺北第三高女也陸續以洋式制服做為學生的服裝。

初等學校裡,小學校學生原本穿著改良和服,但自一九二○年代起,都市的小學校學生開始改穿洋服制服,例如:一九二四年畢業於明治小學校(今臺中市大同國小)的校友便提到,當時,學校制服由和服變為洋服。另外,北師附小在一九二○年代即改採水手服為學生制服。

相較於日人就讀的小學校多在這段時期開始制定洋式的統一制服,在臺灣人就讀的公學校中,少數男學生則開始頭戴制帽。在一張攝於一九二五年,銅鑼公學校(今苗栗縣銅鑼國民小學)的畢業紀念照中,男女學生雖然都穿著中式的臺灣服,但男學生頭上已有統一的制帽。

不過,對這段時期的多數公學校來說,無論男女學生均無統一的制服,學生仍自由穿著各自的服裝,且多為傳統的中式服裝,這種狀態,從當時的畢業紀念照片中即可清楚見得。

邁入成熟(一九三○-一九三九)

到了一九三○年代,臺灣學生服的發展已邁入成熟階段。此前,中等學校以上的在校生就已穿上洋式制服,此後,這股洋式制服的風潮逐漸往下擴展至初等教育機構。

一九二○年代起,以日人為主的小學校陸續出現洋式制服。一九三○年代則更加普及。至於過去多穿著中式服裝的公學校學生,此時雖有少數公學校,如:臺南女子公學校以集會、儀式時不雅觀為由,開始研議制定洋式制服,但也不敢馬上強制學生購買、穿著,以免徒增家長的經濟負擔,引發反彈聲浪。

在昭和時期的一九三○年代,隨著洋服在社會上日益普及與流行,臺灣人對洋服的接受度已相當高,這般影響也反映在學生的穿著上。譬如:在都市、經濟狀況相對較佳的公學校,已開始出現統一的洋式制服。在一張攝於一九三三年,臺中市曙公學校(今臺中市臺中國小)的畢業照中,男學生們身穿整齊統一的學生制服,頭戴制帽。

然而,位處較偏僻或社區家長經濟較困頓的公學校,服裝上仍然沿襲舊慣。在另一張攝於一九三六年,坑子公學校(今桃園市外社國小)學生的畢業紀念照中,學生們不分男女,仍穿著傳統的中式服裝。話雖如此, 公學校的學生服自
一九三○年代起,整體上依然朝向洋服發展,例如:一九三○年五月,臺北州郡視學(類似今天的教育督學)視導臺北市各公學校時提到:「他如各校之服裝,亦大見改良。如前之女生徒,所著衣服不一,今則變為洋裝者居多,而頭髮亦多改為現代式。又從前便裝之近郊女生,現則各著裙。」

可見,即便有的學校並沒有制定統一的洋式學生制服, 但穿著洋裝、裙子的學生變多,服裝上也較為一致。從一張攝於一九三七年,新社公學校(今臺中市新社區新社國小)的畢業紀念照中可見,男學生的穿著包括:西式立領詰襟、西式摺領詰襟,甚至對襟式的臺灣服;女學生方面,則有洋裝、水手服及上半身穿臺灣服,下半身搭配西洋裙者。雖然學生沒有統一的制服,但與過往形形色色的照片相比,此張照片中的學生服看來已較為相似、一致了。

這段時期,另一項學生制服的較大變革是,在高等女學校的洋式制服中, 出現了水手服。一九二二年,臺中高等女學校(今國立臺中女中)採水手服為洋式制服, 一九二四年,臺北第二高女也跟進採用。至於作為臺灣高等女學校代表的臺北第一高女及臺北第三高女,前者於一九三三年,配合新校舍的落成,讓入學的新生換穿水手服及百褶裙;後者則遲至約一九四○年代,才可在學生的畢業紀念照中,看到學生換穿水手服的身影。這種水手服的裝扮,不僅出現在高等女學校,也成為公學校女學生的服裝樣式。

書名:《太陽旗下的制服學生》
作者:彭威翔
出版社:左岸文化
出版日期:2019年7月10日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