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悶的非終結戰──《自由幻夢》與2016大選

友善列印版本

因為很喜歡《飢餓遊戲》的原著小說和前幾集電影,就去看了最後一集,頗感失望,也有許多網友批評它沉悶,正如許多人對大選的評論。但兩者相似的地方不僅如此,還有:兩者都被誤會為「終結」、誤會中都潛藏危機、預防危害都需要細緻操作。筆者將以「為何沉悶卻危險」、「自由幻夢與小英柯茵」、「非終結戰後的台灣國會」為題,討論其中的異同。

為何沉悶、沉悶表象下有何危險

許多觀眾指責這部電影沉悶,好幾位評論者歸咎於製片公司「為了多賺錢、小說一集拍成兩集」。但筆者認為真正的原因是:(一)最刺激或最感人的部分都已經在前幾集出現,續集難以超越;(二)小說內容太複雜,編導希望面面俱到,反而都無法深入;(三)小說的最後一集被當成結局,台灣片商更擅自加上「終結戰」三字,於是觀眾只在意主線故事,許多眉角被忽略了。

大選也是一樣。首先,前幾年發生了反媒體壟斷、洪仲丘事件、大埔事件、反服貿抗爭、2014選舉大地震⋯⋯,有過25萬乃至50萬人上街頭的盛況;因此,很難再有甚麼事件能吸引更多目光、乃至讓民眾感到興奮。

近一年來,貨貿仍在推動、馬習會無預警發生、不當黨產被移轉、中國政商更染指台灣的媒體電子通訊等產業⋯⋯,這些都是攸關台灣命脈的事件。雖然有些人持續關注這些事件、試圖阻止事態惡化,但備多力分,一部分人更要分心選戰,難以持續深耕議題、也無法引起多數民眾共鳴,正如小說/電影情節,媒體也是重要的因素。

多數民眾之所以不關心前述的貨貿、中資入侵⋯⋯等議題,除了各自忙於謀生、媒體逸樂化以外,另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民眾以為選舉就是終結戰,之後就沒事了;他們又看到總統支持率差距懸殊,認為結果不問可知,就更不覺得需要關心政治,卻沒想到國會席次對未來政局的重要性。另有部分民眾,則是犬儒地認為政治與己無關、或不可能改變,因此關心無用。無論是為了甚麼原因,不關心就看不到眉角,也難怪許多人覺得大選沉悶無聊了。

正因為許多民眾不關心,對進行中的帝國擴張與政商掠奪沒有警覺、對國內親中反民主勢力也掉以輕心;因此,未來被併吞、受薪者被繼續剝削⋯⋯的危機仍然潛伏。就像在電影中,都城的街道或下水道都布滿了陷阱;即使史諾被捕,仍可能出現新的獨裁者、新的飢餓遊戲。

 

自由是幻夢?小英像柯茵?

在三部曲的最後,反抗軍領袖犯下邪惡暴行、女主角姊妹被陷害出賣;於是中譯者將「mocking jay」翻譯成「自由幻夢」,乍看之下似乎有點道理(註一)。

然而,即使柯茵不是好人,即使丹敦、羅伯斯比濫殺無辜,即使拿破崙稱帝,即使革命後人民無法立刻過著幸福美好的日子;但只要一代一代繼續努力(法國的1789、1830、1832、1848、1870、1968,台灣的野百合、野草莓、太陽花),事情總是可以越來越好,看看現在的法國就可以知道。

革命領袖可能不是好人、可能背叛革命,給我們的教訓不應該是「不要改革/革命」「民主自由不值得追求」,卻應該是「我們應該負起責任、親身參與改變,而不能盲目信任意見領袖;一旦政權更替,公民也要繼續承擔責任、監督當權者。」《飢餓遊戲》原著也引用羅馬詩人Juvenal的著作,說:「正是因為人民放棄自己的政治責任、專注於小確幸,所以失去了力量,獨裁者才有機可趁。」

可以說:自由民主人權都絕非幻夢,它們只是難得、必須不斷地爭取,它們只是脆弱、必須持續地守護(註二)。

除了把自由當幻夢的譯者,也有把小英當柯茵的網友,認為當權後都會變成新的獨裁者。這或許也是因為:馬英九/國民黨和史諾有高度的相似:包括:掌握司法軍警媒體、不尊重民意、鬥爭他人絕不手軟、給少數人特權、在不同族群(ex. Austronesian, Holo, Hakka, immigrants)間製造矛盾衝突。

然而,除了同為女性,兩者並無共同點。不像柯茵,小英溫和、誠懇、不會利用別人⋯⋯。最重要的是:柯茵拖延選舉、拒絕接受民意檢驗;蔡英文則是經由民主程序而得以掌權,其權力也會受到監督節制。除了必須掌握國會多數以利推動政務(正如英美日法等國),民進黨沒有龐大黨產,無心也無力控制司法軍警媒體,也已承諾推動修正《公投法》、落實直接民權⋯⋯這些都跟史諾/國民黨或柯茵不一樣。所以,小英不會是柯茵,就算她有實行威權的政治野心,人民也能用民主的方式制止她,不需要凱妮絲的神箭。

小英不會是柯茵,但大選也不是只選總統、更不是終結戰;所以我們要認真的思考:我們需要怎樣的國會。

非終結戰後的台灣國會

無論小英和民進黨多優秀,總會有不滿的人,也總會有再次政黨輪替的一天。如果我們不希望國民黨再度執政、台灣再次往被併吞的方向沉淪,也不希望塑化劑黑心油再次被吃下肚,或再有22K和超浪費的花博夢想家;我們現在就要開始培養其他本土力量,讓他們取代國民黨、成為再次政黨輪替時的選項。這樣對民進黨也有好處,因為可以避免像謝清志、郭瑤琪一般的冤案再發生。

至於是哪些本土力量呢?筆者身為基進側翼成員,當然最推薦與我們合作的台聯,而我們也的確兼顧了國家主權、社會公平、轉型正義的需求。但是,時代力量成員對司法改革所作的努力、綠社盟對環境議題的專精,都是令人欽佩、筆者也自嘆弗如的,而自由台灣黨、樹黨也都有值得尊敬的理念。如果可以,筆者很希望這些政黨都能進入國會。

遺憾的是:無論是根據理論或民調數字,筆者的夢(上述政黨均進入國會)都不可能實現。但是民調的支持率是以所有受訪者(包括拒訪或無效樣本)作分母,大選計票時卻是以有效票作分母。因此,民調中的 37%會變成大選時的57%,7%則會變成10.8%;而民調支持率超過2%的政黨,只要繼續努力,都還是很有機會的(註三)。

電影沉悶可以不看,大選或政局(看起來)沉悶卻不能不關心,因為它將對我們的未來有決定性的影響。尤其鄰近的大國正虎視眈眈、政商力量正透過一切管道滲透侵蝕。如果我們不想要被銀河帝國統治、也不想讓威權第一秩序在未來復辟,我們就應該謹慎選出具有正面原力的執政者和代議士、並持續關心政局。畢竟,《星際大戰》在銀幕上很好看,在身邊發生就很可怕;而且,每幾年就要原力覺醒一次,還真是件很累人的事情。

 

 

註一:「mockingjay」(仿聲鳥)其實有深刻的寓意,只要想想這幾年來,網路上的複製轉貼發揮了甚麼功能,對威權統治者造成了甚麼傷害,就可以理解作者的深意了。此外,mockingjay也指涉一本爭議性的、與種族歧視有關的小說「To Kill the mockingbird」。

註二:國共兩黨濫用教育與媒體作宣傳,養出許多相信謊言的順民,也養出了許多「不相信謊言、但也不再相信理想和真相」的犬儒;無論是順民或犬儒,都不會挑戰統治者。「mocking jay」被翻譯成「自由幻夢」,正是這犬儒心態的表現。

註三:正文的數字是以未表態率35%計算的結果,多數民調的政黨票表態率都比較低(相對於總統選票)。可參考好友佛國喬的大作(連結),裡面有各政黨不分區候選人專長的比較。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