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想想】冒雨勘災和女超人質詢,都是作秀嗎?

友善列印版本

世界是一個舞台,
所有男女不過是一些演員;
有下場的時候,有上場的時候。
每個人的一生中,都扮演著好幾個角色。

William Shakespeare: As You Like It

不久之前,豪雨肆虐北台灣,立委黃國昌冒雨至選區勘災,沒撐傘也沒穿雨衣的他全身濕透。照片在臉書公開後,有粉絲社團直呼「好帥」、或肯定其努力,但也有網友/媒體嘲諷他是作「濕背秀」、前立委蔡正元更改圖消遣他「雨天外拍」「淋雨後選票變多」「立法院最佳演員」,有人說不該懷疑冒雨勘災的動機、也不該對淋雨濕背有所聯想……,不同的意見在網路上吵成一團。(註一)

數日後,台中市議會開會時,市議員賴佳微質詢時扮成神力女超人。有媒體報導了「林佳龍的心跳加快」、卻忽略了質詢內容(與女性權益有關),事後似乎並未引起太多討論。

開頭的引文是莎士比亞名劇「皆大歡喜」中的名言,社會學家高夫曼(Erving Goffman)用來說明他的「劇場理論」。Goffman認為:「所謂的社會不外乎是一列系我們要配合演出的角色,一旦進入某一種的角色情境中,我們就需要順從其角色要求。在這種情況下,我們需要進行印象管理,將被肯定的那個面展演出來(例如銷售人員以客為尊的殷勤),而將令人不悅的部分偷偷隱藏起來(例如面對無理取鬧的奧客之無奈)。基於這樣的要求,我們需要進行觀眾隔離,在空間上劃分出別人看得到的『前台』、與看不到的『後台』。」(註二)依此,連市井小民都經常要配合角色要求而作表演,更遑論政治人物~作為公眾人物,不但在前台的時間可能比一般人多、而台前更必然有千百倍的觀眾。

在世界各國的政治宗教傳統中,儀式性的表演所在多有。天朝傳統的祭天、封禪、祭孔,歐洲傳統的彌撒、加冕、武士競技,台灣原住民的各式祭典……或許我們可以說:歐洲更早有政教分離的跡象、天朝的儀式則更嚴格(出錯就會有人頭落地)、台灣原住民的祭典更接近大自然;但是,這些活動無一不需要主角們認真表演、也都有宣示權力正當性、召喚人民忠誠的意義。

在資訊發達的今天,政治人物更免不了經常表演。幾個月前,黃國昌即曾被懷疑假哭,這或許也使他更容易被懷疑;然而,即使黃國昌上次是真哭、這次勘災是真的擔心災情、淋雨也不是故意(可能剛好傘被吹壞),這仍然是台前的角色扮演──符合立委角色要求的舉止。

根據Goffman的理論:不只黃國昌的問政和勘災是表演;馬英九的清廉與帥哥形象(註三)、溫良恭儉讓、慢跑短褲,蔡正元的盜圖和打油詩、在黃國昌的照片上設計對白,乃至吳敦義的轉彎白海豚、對同性婚姻又毛骨悚然又祝福…這些也都是表演。另一方面,蔡英文的就職演說和施政,慣用台語的鄭弘儀在政論節目中說華語、陳奕齊堅持在政論節目中說台語,社運團體的陳情抗議以及現場的行動劇…這些,又何嘗不是表演。

俗話說:「演戲的是瘋子、看戲的是傻子」,所以我們應該閉起眼睛無視嗎?或者,因為大家都在演戲,所以我們就不必太認真、也無所謂好壞高下嗎?

其實,當Goffman談「角色扮演」時、並不指涉「虛偽」或其他負面意涵;反而是認為:「對自我角色的概念可能成為第二自然,變成人格中不可分割的一部份。」再者,雖然他在談「劇場理論」時少作價值判斷,但卻可從日後的「汙名化」(stigmatization)看到他的價值關懷。而且,「不關心政治的懲罰,就是被糟糕的人統治。」

然而,既然大家都在表演,那我們就不能從「她/他是否在表演」來評價政治人物的行動,而是要考慮:做了甚麼(表演)、是否恰當且一致、在表演中展現了甚麼、會讓觀眾有何反應、最終目的是甚麼(註四)。

例如:黃國昌冒雨勘災還算恰當(更應該勘災的市長去哪了?),淋雨濕身就難說恰當(但也無傷大雅),勘災報告也指出部份問題(雖然比較像市議員而非立委的觀點);個人表現可以正面看待,反而是觀眾(也兼群眾演員)的「昌神好帥」比較走鐘。蔡正元身為國民黨政策會執行長,卻只會攻擊政敵、沒有對水患做嚴肅討論,既不能解決問題、也不能刺激民眾思考,就很難說有何正面意義了;馬英九的短褲、吳敦義的轉彎…也是如此。

至於賴佳微扮裝問政,雖然沒有必要,但卻與質詢主題高度相關。如果她的論述夠犀利,媒體也盡責地深入報導,民眾也因此更關心女性權益;那麼,這質詢就不失為是成功的、有意義的表演。類似的,陳奕齊堅持以台語論政、沈清楷李筱峰(民視政經學堂)以台語談哲學講歷史、魏德聖以賽德克語拍電影、客家台原民台使用母語…既切合關心本土文化的初衷、又可以刺激觀眾省思台灣的語言壓迫、甚至就當場有示範教學的效果,應該是最表裡一致且深具意義的表演(公共行動)了。相對的,鄭弘儀在政論節目中使用華語,雖然無助於母語復興,但卻能讓更多民眾接觸到重要公共議題,也有其正面價值。

「作秀」是個很好用、卻也很空泛的指控,但台灣社會需要的是更細緻的討論。也就是因此,(如Goffman所言)雖然所有公開行為都可視為前台表演,筆者仍然期待:少一些「演員濕身感冒、群眾失聲尖叫」的戲碼,多一些「演員踐行理念、群眾嚴肅思辨」的展演。

備註:

註一:網友 Hao Chuang 的觀察是:首先(反媒體壟斷時代)瘋傳「溼背的國昌好帥!」的其實也是支持者們自己呀~ 所以這議題似乎就變成了「我們可以說溼溼的國昌帥,你們不能說溼溼的國昌假」的樣子了。

https://www.facebook.com/tzyhao/posts/10209557748765544

註二:以上對「劇場理論」的說明節錄自「何明修:為何賤人就是要矯情:一個社會學的解讀

註三:關於公眾人物的「帥」,可參見拙作「為什麼足球選手都這麼帥?

註四:這些評判依據並非Goffman所提出,大部份時候他也恰如其分地表演「價值中立」。此外,我們當然可以根據學理或經驗評價政策良瓢、根據品格或施政成果評價政治人物,但這與本文主題相距較遠。

關鍵字: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