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長廷開啟民共互動大門

友善列印版本

前行政院長謝長廷以出席國際調酒比賽大會的名義到中國訪問五天,與中國國台辦主任王毅及海協會會長陳雲林進行深度餐敘,並且會晤兼任「中共中央對台工作領導小組」祕書長的國務委員戴秉國,已為民共互動開啟一扇大門。民共互動應持續與提升,台灣朝野也應建構共識,才能促進兩岸實質和平發展。

要到中國訪問的主動權在謝長廷,但是同意權與安排掌控在北京。因此,從謝長廷宣布要到中國參訪,北京便時刻在評估謝長廷的立場與態度。謝長廷選擇以親情血緣、戰爭悲劇及心靈解放(實事求是)為訴求,建立北京對謝長廷的互信,北京則以禮遇通關及會面安排回報謝長廷。

實質上,謝長廷提出兩項主張與中國溝通。第一,他認為兩岸關係發展面臨瓶頸,陷入「虛同實異」(擱置爭議)的兩岸關係困境中,且兩岸差異(包括國家選擇與認同)都在持續擴大當中。他建議以「面對差異、尊重差異與處理差異」的原則處理兩岸關係,讓兩岸關係「超越差異」。

第二,他不認為兩岸有「九二共識」,他提出「憲法各表」作為兩岸關係發展的替代方案。這樣說法不必然會被中共接受,但至少不分藍綠的大部分台灣人民可以接受。這是中共要「面對兩岸差異」的第一步,才能進而「尊重與處理兩岸差異」。

上述立場並沒有立刻被中共接受,但雙方在態度上是友善的。王毅在見面後便表示,「雙方都認為見面是有益的」;謝長廷引述王毅說,「解決彼此差異是負責任的態度,否則不安感會繼續存在。」顯然雙方互動便是互信與善意的起點。

當然,這樣的民共互動層次還是非常低階的,謝長廷不代表民進黨,而且中共也沒有正式與謝長廷會談,只有維持賓主善意互動關係。但從參訪過程中,謝長廷至少已經啟動民共互動模式,而且顯示雙方都有意願持續互動。

從中共的角度,在當前馬政府民調低迷情況下,民進黨很可能在2016年贏得政權,屆時勢必衝擊中共政權,輕則兩岸和平發展架構受衝擊,重則中共對台路線全盤失敗,會讓中共高層面臨龐大內部民意壓力。

其次,目前兩岸經濟協商已進入深水區,而且政治、外交、軍事、文化與教育等議題都難以推動,顯示「虛同實異」的兩岸基礎已無法深化兩岸關係的發展。中共與國民黨持續互動固然需要,但是沒有民進黨的參與,未來兩岸協商成果勢必相當侷限。

第三,兩岸關係的長遠發展與穩定須建立在全體台灣人民共識基礎上。即使國民黨能持續執政,國民黨不可能代表全部台灣人民。因此,中共仍須與代表至少45%以上民意的民進黨互動,才能真正解決兩岸問題。

與中共互動,民進黨也有迫切需求。據筆者參與的一項民調,兩岸關係確實是影響今年總統選舉的重要因素。5.75%的全部投票者雖然對馬總統施政不滿意,但卻投票給馬總統,主要是因為擔心蔡英文主席當選會影響兩岸關係。民進黨必須展現處理兩岸關係的能力,既要捍衛台灣主權,也要推動兩岸互動與協商,才能贏得多數民眾信任。

謝長廷與中共接觸已為民共互動打開一扇門,建立低階的互動模式。民共雙方都有戰略目的,就看雙方能否抓住機會,務實地開啟歷史新頁。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