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總統搞錯了!ECFA早收計畫成效有限

友善列印版本

吳敦義副總統在貝裡斯表示,今年上半年台灣對中國出口減少,但是「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早收清單項目出口成長,顯示ECFA還是有效。顯然,吳副總統根本沒有正確掌握ECFA早收計畫成效的資訊,可能也不理解為何ECFA的早收計畫效益如此遜色,遠不如預期。

ECFA貨品貿易早期收穫計畫從去(2011)年1月1日開始實施降稅。在中國給予台灣539項早收清單的農工產品當中,去年早收清單關稅降為零的產品僅76項(佔早收清單項目的14.1%),自今(2012)年1月1日起ECFA第二波關稅調降後,早收清單中有94.5%的貨品享有零關稅待遇,其餘項目的關稅於明(2013)年降為零。

根據中國海關統計,去年台灣對中國出口成長8%;早收清單內貨品之出口成長9.9%。今年上半年,台灣對中國出口減少5.0%;早收清單內貨品之出口減少4.0%。也就是說,兩岸總體貿易與早收清單貨品出口的成長率差異不大。台灣對中國出口的早收清單實施項目比例從去年的14.1%大幅提高到今年的94.5%,但是今年上半年台灣對中國的早收清單出口卻陷入明顯衰退。這些數據顯示早收計畫的效益有限。

很清楚地,吳副總統提出的ECFA成效資訊是錯誤的,今年上半年台灣對中國ECFA早收清單項目出口衰退4.0%。經濟部竟試圖利用今年六月的出口數據,掩飾吳副總統說明ECFA成效的錯誤,表示台灣對中國的早收清單項目出口在今年六月份已經正成長5.5%。

事實上,吳副總統是說上半年,不是六月份。即使是六月份的數據,台灣對中國出口成長0.8%,ECFA早收清單項目出口成長5.5%,也與吳副總統講的事實不符合。

再以各國在中國進口市場的市佔率判斷各國對中國出口的競爭力,ECFA並沒有顯著強化台灣對中國出口的競爭力。從2000到2002年,台灣的市佔率從11.3%增加到12.9%,2003年以後每年逐漸下滑,至2010年只剩下8.3%。去年初開始實施ECFA早收清單計畫之後,去年台灣的市佔率反而下跌到7.2%,今年上半年再下跌到6.6%,是1993年以來的最低值。

針對這個現象,經濟部回覆,這是因為中國對能源進口的比重不斷提升,才導致工業產品為主的出口國家在中國進口市佔率呈現下滑。然而,比較過去十二年中國的七大進口夥伴的進口市佔率,台灣的跌幅是第二嚴重,僅次於日本。台灣在中國進口市場市佔率在2005年以前為第三大進口來源,僅次於日本與歐盟,在2005年上半年被韓國與東協同時超越,成為中國的第五大進口來源,2012年上半年再被美國超過,成為第六大進口來源。因此,我們不能將台灣在中國進口市佔率下降,完全歸諸中國能源進口的比例增加,畢竟台灣的市佔率衰退明顯比其他工業出口國家還要嚴重。

今年上半年,台灣對中國的早收清單項目出口下降主要是受到中國進口需求下降的影響。去年上半年中國進口增長27.7%,但今年上半年僅僅增長6%。其次,ECFA早收清單的原產地證明可能造成很多企業的行政成本,大幅降低台灣企業運用早收清單優惠關稅的意願,以及早收計畫的優惠關稅成效。例如,在東協自由貿易區內,各國企業要取得優惠關稅的行政成本大約為產品價格的10-25%左右,導致東協內部貿易從1992年到2006年利用優惠關稅的比例低於5%。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