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緩的回饋:從倫敦到台南

友善列印版本

今年7月27日,倫敦奧運開幕式舉世驚艷之際,不禁回想起2005年7月6日,當倫敦戲劇性地擊敗巴黎,奪得奧運主辦權的時刻。

當天,國際奧會一宣告,倫敦市民在特拉法加廣場(Trafalgar Square)同聲慶祝,現場歡聲雷動,旗幟飛揚。不過走出廣場外,大街上的倫敦依舊忙碌如常,醒目的紅色雙層公車來往於不甚寬廣的街道,即使擁塞,還是依序如歷史般,緩緩前進。

的確,此屆奧運的財力規模遠遠不及四年前的北京奧運,然而從鄉村田園到轟然而起的巨高煙囪,象徵人類歷史從農業邁向工業生產的轉變,再到小說場景的喚起與對醫療體系的致敬,最後在天空以一躍而下的幽默巧妙地連結數世紀的王室傳統;英國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蘊,以及多元的創意,再次向世人展現大不列顛輝煌的過往,一路到當今的優雅面容,讓人深刻體會歷史文化資產藉由創意思考,能激起如此燦爛的火花。

同時間,在台灣,「搶救!新竹監獄日式建築群!」的連署運動也在網路上展開。雖說時間非常倉促,卻獲得各界廣泛迴響,暫時阻擋了公部門對文化資產的粗暴處置(註1)。這個結果,應可視為三十年來,文化資產保存運動來所獲致的些許成就。

事實上,台灣的文化資產保存在日治時期,即透過「市區改正」及1922年頒佈「史蹟名勝天然紀念物保存法」等方式進行。戰後,國民政府在台灣的文化資產保存,則沿用1930年在中國所公佈的「古物保存法」,不過此時期卻落入有法條而無執行機制的窘境。直至1970年代鄉土文化保存運動興起,板橋林家花園、彰化孔廟、鹿港老街與林安泰古厝等保存事件相繼出現,公部門與社會各界才不得不重新思考本土文化資產保存的重要意涵,促成爾後「文化資產保存法」的立法。

1982年5月26日「文化資產保存法」正式公佈施行,成了繼日治時期「史蹟名勝天然紀念物保存法」後,台灣第二個確實執行的文化資法保存法律。此法實施至今日歷經五次修正(註2),總體而言,三十年來,這部文化資產保存的母法讓政府在執行保存時有所依循,保存維護的精神與理念也漸植人心(註3)。從類型看,有形與無形文化資產皆已納入,無所偏廢;從手法看,保存的方式已經從單體的點,向線型及面狀擴展,並且從修護進展至再利用與經營管理層面。其中,最可貴的當屬學界或民間組織不斷透過教育與推廣等方式讓保存理念在社會紮根所引發的廣大迴響。

近來一個具體且廣受討論的現象,即是由台南在地民間非營利組織所推展的「老屋欣力」運動(註4)。這活動藉由引介私有老房子再利用精彩案例,鼓勵適當的設計方式介入舊屋。傳統市街中的老房子搭配府城特有的空間氛圍,形成獨特引人的城市魅力。

90年代,「誠品書店」以簡約的台北都會風格蔓延全台,有一度,「誠品風格」成了某種特定消費的身份識別。現在,以台南城市為基地所推動的「老屋欣力」理念,也慢慢成為一種空間改造的範型,不僅引發市民更強的認同與歸屬感,甚至蔚為風潮,開始向其他城市擴展。

然而,此運動最大的意義並非全然是獲取商業或觀光效益,更重要的是提供了舊市區老建築重獲生命的一種可能性。許多年輕人因此開始選擇重回舊城安居生活、經營夢想或遊逛時間積澱後的歷史空間,著實就是葉石濤心中那個「…適合人們做夢、幹活、戀愛、結婚、悠然過活的地方。」

在所謂「都市更新」喊的震天嘎響之際,台南的「老屋欣力」運動,企圖將舊建築的再生,紮實編入在地紋理內。從前,城牆是實體界線的明示,城內外分屬兩地,城門與城牆成了最有意思的邊緣地帶;如今,城市沒了城牆,但仍有許多提供明確識別的老建築在城市的個個角落待著,擔負起指認城市特質的重任。匯集各種思考與創意,一棟棟老屋正以全新的姿態在城市中散開,重塑城市生命,讓居住者與到訪者在往來進出的過程中,確實感受到人與生活、時間與環境之間的美好關係。

英國藉著文化底蘊與創意思考相互激盪,竟能在倫敦奧運帶來如此精彩的開幕,我們在讚嘆之餘,若能以過去台灣三十年來的努力與經驗為開端,持續誠心面對真切的歷史,細心關照島嶼上數百年來所孕育出的文化資產,老實說,非常值得!

畢竟歷史和文化總是靜緩地回饋這片土地與人民,宛若奧運競技場中數百根放射狀的火炬慢慢向中心匯集,冉冉升起一簇熊焰,穩固又生生不止,嶄新且源源不絕。

 

註1:「停止拆除!搶救新竹監獄日式建築群!」連署活動數日後,新竹市文化局已行文要求中央相關部會,要求暫緩執行拆除預算。詳細參考:http://campaign.tw-npo.org/sign.php?id=201207207425400

註2:前四次為部分條文修正,2005年第五次主要是整體與結構性修法,請參考林會承著,2011,《台灣文化資產保存史綱》,台北:遠流出版社。

註3:臺灣的文化資產保存歷經「史蹟名勝天然紀念物保存法」(1922-1945)、「古物保存法」(1945-1982)、「文化資產保存法(1982-2005)」及「文化資產保存法(2005-)」四個法制階段,其中「古物保存法」並未被實際執行。

註4:「老屋欣力」是2008年由台南在地的「財團法人古都保存再生文教基金會」所發起,以蒐集私有老房子再利用精彩案例,並推薦給一般民眾的活動。透過這些案例的介紹與宣傳,除了鼓勵民眾支持老房子的經營,並且重新發現老房子的價值與創意,進而認同生活在歷史環境中的美好願景。

作者